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北京潭柘寺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潭柘寺[1]位于北京西部门头沟区东南部的潭柘山麓,距市中心30余公里。寺院坐北朝南,背倚宝珠峰。潭柘寺寺内占地2.5公顷,寺外占地11.2公顷,再加上周围由潭柘寺所管辖的森林和山场,总面积达121公顷以上。

潭柘寺始建于西晋永嘉元年(公元307年),寺院初名“嘉福寺”,清代康熙皇帝赐名为“岫云寺”,但因寺后有龙潭,山上有柘树,故民间一直称为“潭柘寺”。

潭柘寺主要建筑可分为中、东、西三路,中路主体建筑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斋堂毗卢阁;东路有方丈院、延清阁、行宫院、万寿宫和太后宫等;西路有愣严坛(已不存)、戒台和观音殿等,庄严肃穆。

2018年8月21日,北京市门头沟区潭柘寺镇对潭柘寺周边多年碰不得、拆不动的违法建设彻底拆除,让潭柘寺逐渐恢复原貌。

代表景点

主要景点

从金代以后,每个朝代都有皇帝到这里来进香礼佛,特别是从明代之后,潭柘就成了京城百姓春游的一个固定场所,“四月潭柘观佛蛇”已经成为了京城百姓的一项传统民俗。在每年潭柘寺举办“浴佛法会”、“莲池大会”、“龙华圣会”等佛门盛会的时候,各地的游僧和善男信女涌身潭柘寺,成千上万,如风如云。潭柘寺地处深山,交通不便,在历史上曾形成了多条古香道,从不同的方向通往潭柘寺。这些古道有的是皇室或官家出资修建,有的是由与潭柘寺结有善缘的民间香会出自于对佛的虔诚之心,而集资修筑的,还有的是当地的商号与百姓共同修筑的。这些古香道经过了历代不断的整修,使用了几百年乃至上千年,为潭柘寺的对外交往,为善男信女到潭柘寺进香礼佛,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芦潭古道

这条古道是旧城通往潭柘寺的一条主要道路,原是一条山间土路,路面质量较差。从清代世宗雍正皇帝起,在河北省易县修建皇陵,即清西陵雍正皇帝即葬于斯。为了拜谒皇陵之需,乾隆年间由朝廷出资,将原有的道路拓宽展平,并将部分路段用条石铺砌,当时称为“京易御道”。芦潭古道是京易御道的支线,当时也得到了整修,拓宽展平,部分路段铺砌了条石或石块。芦潭古道起自于京易御道上的卢沟桥,过长辛店,东王佐、沙窝村、大灰厂,穿过石佛村,到达戒台寺,翻过了罗睺岭,走南村、鲁家滩、南辛房、平原村,到达潭柘寺。

庞潭古道

这条古道从石景山区的庞村,过永定河后,经卧龙岗、栗园庄、石门营、苛罗坨、越罗睺岭,与芦潭古道会合,到潭柘寺,全长20公里的路线与现今108国道门头沟段基本相吻合。这条古道是京城香客去潭柘寺的主要道路,而且平坦易行,并比芦潭古道近5公里。位于栗园庄的奉福寺是潭柘寺的下院,是远途香客去潭柘寺的中转站,从京城而来的香客,一般都要先在奉福寺休息一夜,第二天再赴往潭柘寺。返回时也要在奉福寺休息一夜,第二天返回京城。

重要文物

宝锅:天王殿前有一口铜锅,直径1.85米、深1.1米,是和尚们炒菜所用。此锅原在东跨院北房西次间,那里还有一口更大的锅,直径4米、深2米,一次煮粥能放米10石,需16个小时才能煮熟。由于锅大底厚,文火慢熬,故而熬的粥既粘且香。关于这两口锅,还有“泼砂不漏米”之说,原来,锅底有“容砂器”,随着熬粥时的不断搅动,砂石会沉入锅底的凹陷处。

石鱼:潭柘寺观音殿西侧有龙王殿,殿前廊上有一石鱼,长1.7米、重150公斤,看似铜,实为石,击之可发五音,传说是南海龙宫之宝,龙王送给玉帝。

旅游信息

开放时间:8:20——16:30

交通线路:从前门阜城门、乘游7,或在苹果园转931路可直达 。从市区出发,可在五孔桥沿阜石路西行走108国道可直达潭柘寺。从野三坡景区出来上108国道,经马各庄、霞云岭、佛子庄直达潭柘寺。

景区图库

参考来源

  1. 潭柘寺, zol论坛, 2010-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