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航空航天學會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北京航空航天學會,成立於1992年8月31日,是位於海淀區學院路37號的一個社會團體。
機構簡介
北京航空航天學會成立於1964年,是由航空航天科學技術工作者自願聯合發起成立、經北京市社會團體登記管理機關核准登記的學術性非營利性[1]社會團體。學會的業務主管單位是北京市科學技術協會,登記管理機關是北京市民政局,黨建工作機構是中共北京市科學技術協會社會組織黨建工作委員會,辦事機構支撐單位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會現任第十屆理事長為王華明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秘書長為洪傑(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
北京航空航天學會由原北京航空學院(現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原北京工業學院(現北京理工大學)、北京空軍、民航等單位發起正式成立。掛靠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目前已成立了八屆,各屆的理事長是張錫聖教授(第一屆)、吳雲書教授(第二屆)、徐華舫教授(第三屆)、刁正邦副校長(第四、五屆),沈士團校長(六、七、八屆),秘書長是陳光(第一屆)、潘天敏(第二、三、四屆)、劉成功(第五屆)、陳光(第六、七屆)、洪傑(第八屆),華磊(第六、七、八屆常務副秘書長)。45年來學會隊伍有了很大發展,個人會員由約200名發展到4980名,團體會員由15個發展到48個。理事會所屬的分支機構由最初的6個專業組發展到現在的12個專業委員會。着名的專家、學科帶頭人、院士、或部級以上職務人員、863、973、火炬等國家級、北京市級項目負責人約百餘名。
2019年3月召開學會第十次會員代表大會,選舉王華明院士為學會第十屆理事會理事長,侯立國、張海峰、舒勇為副理事長,洪傑教授為秘書長。
自學會成立以來,共組織國內學術交流300餘次,參加交流的科技人員近5萬人次,交流論文2000篇;組織國際及雙邊交流20次,境外參加人員200人次,境外交流論文60篇;學會組團12次參加國際會議,出版了(公開、內部)發行期刊共50期,發表論文近300篇;舉辦各類科普活動220次。在努力搭建學術交流平台,促進學科發展,加快人才成長方面做出了很好的貢獻,充分發揮了黨和政府聯繫科技人員的橋樑和紐帶作用。
自學會成立以來,學會始終堅持正確的辦會方向,充分發揮學科優勢,以及客觀、公正、超脫的有利條件,在學術交流、科技諮詢、技術培訓、人才推薦、組織建設以及刊物出版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受到上級部門的表彰和稱讚。曾榮獲北京市科協歷屆「先進學會」或「表揚學會」稱號、獲得中國科協「學會之星」稱號(兩屆)、中國航空學會頒發的「先進省市學會」稱號、榮獲「北京市科普先進集體」稱號。學會還獲得過市科協頒發的金橋工程、廠會合作、科技周、青年科技論文、青年學術演講比賽等各類活動的組織獎。
學會宗旨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提倡辯證唯物主義,堅持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學風,團結廣大科技工作者,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和可持續發展戰略,促進科學技術的普及和推廣,促進科技戰線出成果、出人才。本學會嚴格按照「三服務一加強」的要求開展工作。本學會遵守憲法[2]、法律、法規和國家政策,遵守社會道德。
業務範圍
積極開展國內、外航空航天技術及技術交流;編輯出版發行航空航天科技書刊;普及航空航天知識;開展對會員和科技工作者的繼續教育和培訓,為首都經濟和社會服務;舉人才,表彰獎勵在航空航天和科技活動中成績優異的會員;舉辦各種為會員服務的事業和活動,反映會員的呼聲和要求;弘揚科學精神、普及科學知識、傳播科學思想和科學方法;組織會員進行科技項目論證、科技文獻、標準的編審及諮詢服務等。
辦公地址
北京市海淀區學院路37號
組織機構沿革
1、歷屆理事長名單
第一屆:張錫聖教授
第二屆:吳雲書教授
第三屆:徐華舫教授
第四、五屆:刁正邦副校長,
第六、七、八、九屆:沈士團校長
第十屆:王華明院士
2、歷屆秘書長名單
第一屆:陳光教授
第二、三、四屆:潘天敏教授
第五屆:劉成功教授
第六、七屆:陳光教授,
第八、九、十屆:洪傑教授
第六、七、八、九、十屆常務副秘書長:華磊
品牌活動
1、利用GPS衛星導航技術進行了大面積航空飛撒農藥,進行小麥滅蚜蟲工作,在昌平地區進行了四萬畝滅蟲作業,取得了較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解放了大量人力、節約了大量財力和物力。制訂了農業地方規範標準,為科技興農做出了較大貢獻,為此召開了第十次專家與市領導對話的季談會。
2、學會值得稱讚的活動是,在文化大革命結束後,百廢待興,社會上不重視知識、知識分子待遇偏低,社會上流傳「搞導彈的不如賣茶雞蛋的」實際情況,學會組織專家經過充分系統的調研,就知識分子當時的生活、工作、健康、待遇等狀況,向中央遞交了調研報告。當時的中央副主席陳雲作了批示。1983年全國工資普調時知識分子上漲了兩級,體現了黨和政府對知識分子的關懷。
3、學會積極開展航空航天夏令營、飛行表演、航空知識競賽、飛行器設計大賽等活動,規模較大、內容豐富,國家副主席王震、張愛萍將軍等領導,先後為夏令營授營旗。此活動為培養航空航天事業的接班人做出了貢獻。
4、學會1986年辦起了「民辦北京應用技術大學」,為高考落選生求學之路開闢了另一通道。
5、學會積極開展國內外學術交流,先後和日本、德國、美國、俄羅斯、英國等國家以及港澳地區開展了廣泛的學術交流。近幾年,每年定期舉辦兩次航空航天技術國際展覽暨高層科技論壇,吸引了眾多的科技人員參加。
6、學會自2016年起承辦「中國航空創新創業大賽」,已成功舉辦五屆,大賽旨在匯聚國內最具潛力的航空產業項目、挖掘頂尖創新創業人才、發現重大突破性技術創業明星企業,5年來共徵集作品近千個。為確保賽事作品質量,賽事從空天動力、新材智造、智慧民航、無人系統、科教文創五大賽道徵集優秀項目分別評審,採用淘汰制各評選出10個獲獎項目進入複賽,決賽通過公開路演、競技,評選出獲勝者,該項賽事已發展成學會的重要品牌賽事,成為航空科技創新企業主要的展示平台。五年來近1000個航空創新創業項目參賽,共有210個項目獲獎,部分項目獲得政府支持產業落地。
7、學會自2015年起聯合黑龍江航空學會、山東省航空航天學會、遼寧航空宇航學會共同主辦了三屆「東北及環渤海(京津冀)國際航空航天論壇」論壇每兩年舉辦一次,近1000人參會,多名院士及航空領域專家學者參會,來自烏克蘭、俄羅斯、韓國的院士專家在大會作了學術報告,與參會代表深入交流,會議對東北及環渤海、京津冀地區的航空航天事業發展進行了探討與交流。
參考文獻
- ↑ 社會組織政策解讀(一):如何認識民辦非企業單位的「非營利性」,搜狐,2019-03-20
- ↑ 法律法規丨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全文),搜狐,2020-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