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北坡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北坡镇,位于广东省湛江市遂溪县西南部,濒临北部湾,东接乌塘、城月两镇,南靠雷州市客路镇河头镇,西邻港门镇,北连杨柑镇。镇政府驻地距县城55公里,距湛江市区60公里,行政区域面积164平方公里,辖15个村委会和2个居委会,146条自然村,总人口 30145人(2017年)。

北坡镇环境优美、商贸繁荣,是广东省首批中心镇之一。2014年入选第一批37个“广东名镇”,是湛江市唯一入选的镇。此外,北坡镇还获得了“全国文明村镇”“国家级生态示范乡镇”“广东省宜居示范城镇”“广东省卫生先进镇”“广东省教育强镇”“广东省文明村镇”“广东省生态示范镇”和“湛江市生态文明镇”“湛江市十大最整洁镇”、“湛江市城乡清洁工程样板镇”、“湛江市平安建设先进镇”等荣誉称号。

2019年7月,北坡镇入选2019年全国农业产业强镇建设名单。 [1]

中文名称: 北坡镇

外文名称: Bak Pok Town

行政区类别: 镇

所属地区: 广东省遂溪县

下辖地区: 下犁、北塘等

政府驻地: 北坡镇逸民路83号

电话区号: 0759

邮政区码: 524359

面 积: 164平方千米(2017年)

人 口: 30145人(2017年)

气候条件: 热带季风气候

著名景点: 北坡全民健身文化广场、鱼龙湖休闲度假村、赵屋桑果基地等

机 场: 湛江机场

火车站: 遂溪火车站

车牌代码: 粤G

美 食: 木叶搭、簸箕炊、虾籺

中 学: 北坡中学、兴文学校、茅塘中学

墟 场: 北坡墟、茅塘墟、下犁墟等

特 产: 甘蔗、菠萝蜜、香蕉等

GDP: 20.18亿元(2015年)

民俗文化: 游鱼、醒狮

历史沿革

镇政府所在地北坡圩始建于清朝康熙年间,由三合、下黎、公务群众集资建于三村之北荒坡地,故名“北坡”。1950年属第二、六区,1951年属第七区,1958年先后属红星公社和下六公社,1963年设北坡公社,1983年撤社设区,1986年撤区建镇。

地形土壤

土地平旷,雷州青年运河横贯东西,镇内河渠纵横,水源充足。土地肥沃,主要为黑色砂质土,共有耕地近10万亩。

基础设施

交通发达,可直通湛江、广州、海南、广西等地。基本实现村村通电、通路、通邮、通电话、通广播电视。有日供水量为2000吨的自来水厂1间,10千伏变电站1个。圩镇建设规划科学合理,农贸市场和主要道路实现硬底化,供水排污配套设施齐全,绿化工作曾获市先进称号,被市列为镇区建设示范镇,目前,全镇拥有固定电话5538台,移动电话6050多台,分别比上年增加7.5%和28.6%;完成农村电网改造及大修技改工程,全年供电量464万千瓦时,比增42%。

经济状况

2004年全镇实现生产总值(按2000年不变价,下同)31940万元,比上年增长13.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6331万元,第二产业增加值7675万元,第三产业增加值7934万元,财政收入1417.4万元,比增33.9%,其中,地税收入240万元,比增200%、国税收入1064.4万元,比增19.8%;全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2815万元,比增40.0%。

2007年,我镇经济发展指数在全市乡镇(街道)排第七位、在全县排第四位。全镇完成生产总值52354万元,比上年(下同)增长14.1%;财政收入3080.3万元,比增30.1%,其中,国税收入2377万元,比增25.9%,地税收入703.3万元,比增46.5%;固定资产投资17126万元,比增98.4%;农民人均纯收入4027元,比增13.1%。较好实现经济增量、财政增长、农民增收。

2015年全镇实现生产总值20.18亿元,同比增长13%;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8.99亿元,同比增长33.4%;财政收入1869万元,同比增长3.1%;农民人均纯收入9210元,比增10 %。

文化教育

现有3间中学、24间小学和多间幼儿园。九年义务教育达标率100%。有影剧院1座,文化室7个,卡拉OK室、录像投影场多间。群众性文化生活丰富,1994年"小戏小唱"获县一等奖,"四新艺术作"获市二等奖。每年春节、教师节期间都举行醒狮、游园等活动,镇文化站被评为一级站;群众性体育活动活跃,有体育场1个,每年都举行篮球赛、武术比赛等活动。卫生方面,广前公司与湛江中心人民医院合作投资200万元在区建有一间设备先进、医疗条件较好的医院。

北坡游鱼(今更名为“鱼龙舞”)是遂溪一张闪亮的旅游名片,是遂溪“游神文化”中最为璀璨的一颗宝石。北坡游鱼相传起源于清代康熙年间。每年正月十五,大家纷纷携带各自制作的“游鱼灯”,到北坡老圩去“游鱼”。有时这些灯也会出现在各村游神的队伍中。在夜间,这些形态各异、色彩绚丽的海底生物们带着璀璨的光辉点亮夜色,汇聚成一条光彩的河流,仿佛海底龙宫在人间呈现,极具魔幻主义的张力。北坡游鱼已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并于2017年登上第六届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和央视《魅力中国城》节目。

北坡镇是广东省教育强镇。2015年,北坡镇考上本科院校的有72人,其中考上第一批本科的21人;中考考上市、县重点中学有135人,其中5人考上湛江一中,10人考上湛江二中,考上岭南师范学院附中、遂溪一中等学校的有120人;小考有2人考上湛江二中初中部,20人考上遂溪一中初中部。兴文初中被评为湛江市中考先进单位。2015年,广州市海珠区政协捐助120万元为北坡镇中心小学建新教学楼,占地面积1000平方米;投入1026万元开展教育创强,为北坡中心小学等5间学校建起教学楼、学生宿舍、学生饭堂等11个项目,并在全县率先通过广东省教育强镇的验收。

乡村建设

遂溪县北坡镇文典村委会边板村是解放战争时期的革命老区村庄,全村66户360多人,耕地面积800多亩,2006年人均纯收入4100多元。从“文革”起至今,该村就没有神庙村祠,没有游神做社,连红白两事也都简办。尤其是从九十年代以来,该村重点以增加教育投入为突破口抓精神文明建设,发动村民捐资办学,累计为教育投入达30万元,村民捐资办学蔚然成风。目前,全村66户共培育出大中专生79名,单是本科生就有52人之多,其中蔡小强是遂溪县首位博士生。前几年,该村有个被人尊为“蔡太公”的村民受封建迷信思想的影响,想牵头在村里建个神庙,以保佑村里风调雨顺,多出人才,并且偷偷集资了8万多元。村民小组班子了解情况后,深入做群众过细的思想工作,以村里三十多年不游神不建神庙,日子照样红红火火,后生仔读书照样有出息的活生生的事实,教育村民学科学用科学,进一步更新了村民的思想观念。

现在,该村将村民集资建神庙的8万多元,用于兴建一座集科技、文化、娱乐于一体的文化楼,已定于今年九月动工兴建;并筹资兴建一条4公里长的通往外界的水泥路,解决村民行路难问题。该村不但重视抓文化阵地建设,而且经常开展群众性系列文体活动,陶冶了村民的精神情操,用先进的文化思想占领农村文化阵地,使神鬼无从插足。现在,该村也讲“风水”了,首先是树“新风”,观念新了,发展农村经济的门路就多,然后讲科学水平,家家户户都掌握了一套农村实用技术,依靠科技发展农业生产。现在,村里把大片的土地用来发展糖蔗生产,户均种蔗12亩,村民收入90%来自甘蔗,村民荷包中实实在在的“水”(收入)增加了,仅甘蔗一项人均纯收入3600多元,成了名副其实的种蔗专业村。

视频

遂溪县北坡镇芦竹精准扶贫红红火火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