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北坡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北坡鎮,位於廣東省湛江市遂溪縣西南部,瀕臨北部灣,東接烏塘、城月兩鎮,南靠雷州市客路鎮河頭鎮,西鄰港門鎮,北連楊柑鎮。鎮政府駐地距縣城55公里,距湛江市區60公里,行政區域面積164平方公里,轄15個村委會和2個居委會,146條自然村,總人口 30145人(2017年)。

北坡鎮環境優美、商貿繁榮,是廣東省首批中心鎮之一。2014年入選第一批37個「廣東名鎮」,是湛江市唯一入選的鎮。此外,北坡鎮還獲得了「全國文明村鎮」「國家級生態示範鄉鎮」「廣東省宜居示範城鎮」「廣東省衛生先進鎮」「廣東省教育強鎮」「廣東省文明村鎮」「廣東省生態示範鎮」和「湛江市生態文明鎮」「湛江市十大最整潔鎮」、「湛江市城鄉清潔工程樣板鎮」、「湛江市平安建設先進鎮」等榮譽稱號。

2019年7月,北坡鎮入選2019年全國農業產業強鎮建設名單。 [1]

中文名稱: 北坡鎮

外文名稱: Bak Pok Town

行政區類別: 鎮

所屬地區: 廣東省遂溪縣

下轄地區: 下犁、北塘等

政府駐地: 北坡鎮逸民路83號

電話區號: 0759

郵政區碼: 524359

面 積: 164平方千米(2017年)

人 口: 30145人(2017年)

氣候條件: 熱帶季風氣候

著名景點: 北坡全民健身文化廣場、魚龍湖休閒度假村、趙屋桑果基地等

機 場: 湛江機場

火車站: 遂溪火車站

車牌代碼: 粵G

美 食: 木葉搭、簸箕炊、蝦籺

中 學: 北坡中學、興文學校、茅塘中學

墟 場: 北坡墟、茅塘墟、下犁墟等

特 產: 甘蔗、菠蘿蜜、香蕉等

GDP: 20.18億元(2015年)

民俗文化: 游魚、醒獅

歷史沿革

鎮政府所在地北坡圩始建於清朝康熙年間,由三合、下黎、公務群眾集資建於三村之北荒坡地,故名「北坡」。1950年屬第二、六區,1951年屬第七區,1958年先後屬紅星公社和下六公社,1963年設北坡公社,1983年撤社設區,1986年撤區建鎮。

地形土壤

土地平曠,雷州青年運河橫貫東西,鎮內河渠縱橫,水源充足。土地肥沃,主要為黑色砂質土,共有耕地近10萬畝。

基礎設施

交通發達,可直通湛江、廣州、海南、廣西等地。基本實現村村通電、通路、通郵、通電話、通廣播電視。有日供水量為2000噸的自來水廠1間,10千伏變電站1個。圩鎮建設規劃科學合理,農貿市場和主要道路實現硬底化,供水排污配套設施齊全,綠化工作曾獲市先進稱號,被市列為鎮區建設示範鎮,目前,全鎮擁有固定電話5538台,移動電話6050多台,分別比上年增加7.5%和28.6%;完成農村電網改造及大修技改工程,全年供電量464萬千瓦時,比增42%。

經濟狀況

2004年全鎮實現生產總值(按2000年不變價,下同)31940萬元,比上年增長13.2%;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6331萬元,第二產業增加值7675萬元,第三產業增加值7934萬元,財政收入1417.4萬元,比增33.9%,其中,地稅收入240萬元,比增200%、國稅收入1064.4萬元,比增19.8%;全鎮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2815萬元,比增40.0%。

2007年,我鎮經濟發展指數在全市鄉鎮(街道)排第七位、在全縣排第四位。全鎮完成生產總值52354萬元,比上年(下同)增長14.1%;財政收入3080.3萬元,比增30.1%,其中,國稅收入2377萬元,比增25.9%,地稅收入703.3萬元,比增46.5%;固定資產投資17126萬元,比增98.4%;農民人均純收入4027元,比增13.1%。較好實現經濟增量、財政增長、農民增收。

2015年全鎮實現生產總值20.18億元,同比增長13%;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8.99億元,同比增長33.4%;財政收入1869萬元,同比增長3.1%;農民人均純收入9210元,比增10 %。

文化教育

現有3間中學、24間小學和多間幼兒園。九年義務教育達標率100%。有影劇院1座,文化室7個,卡拉OK室、錄像投影場多間。群眾性文化生活豐富,1994年"小戲小唱"獲縣一等獎,"四新藝術作"獲市二等獎。每年春節、教師節期間都舉行醒獅、遊園等活動,鎮文化站被評為一級站;群眾性體育活動活躍,有體育場1個,每年都舉行籃球賽、武術比賽等活動。衛生方面,廣前公司與湛江中心人民醫院合作投資200萬元在區建有一間設備先進、醫療條件較好的醫院。

北坡游魚(今更名為「魚龍舞」)是遂溪一張閃亮的旅遊名片,是遂溪「游神文化」中最為璀璨的一顆寶石。北坡游魚相傳起源於清代康熙年間。每年正月十五,大家紛紛攜帶各自製作的「游魚燈」,到北坡老圩去「游魚」。有時這些燈也會出現在各村游神的隊伍中。在夜間,這些形態各異、色彩絢麗的海底生物們帶着璀璨的光輝點亮夜色,匯聚成一條光彩的河流,仿佛海底龍宮在人間呈現,極具魔幻主義的張力。北坡游魚已入選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並於2017年登上第六屆成都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節和央視《魅力中國城》節目。

北坡鎮是廣東省教育強鎮。2015年,北坡鎮考上本科院校的有72人,其中考上第一批本科的21人;中考考上市、縣重點中學有135人,其中5人考上湛江一中,10人考上湛江二中,考上嶺南師範學院附中、遂溪一中等學校的有120人;小考有2人考上湛江二中初中部,20人考上遂溪一中初中部。興文初中被評為湛江市中考先進單位。2015年,廣州市海珠區政協捐助120萬元為北坡鎮中心小學建新教學樓,占地面積1000平方米;投入1026萬元開展教育創強,為北坡中心小學等5間學校建起教學樓、學生宿舍、學生飯堂等11個項目,並在全縣率先通過廣東省教育強鎮的驗收。

鄉村建設

遂溪縣北坡鎮文典村委會邊板村是解放戰爭時期的革命老區村莊,全村66戶360多人,耕地面積800多畝,2006年人均純收入4100多元。從「文革」起至今,該村就沒有神廟村祠,沒有游神做社,連紅白兩事也都簡辦。尤其是從九十年代以來,該村重點以增加教育投入為突破口抓精神文明建設,發動村民捐資辦學,累計為教育投入達30萬元,村民捐資辦學蔚然成風。目前,全村66戶共培育出大中專生79名,單是本科生就有52人之多,其中蔡小強是遂溪縣首位博士生。前幾年,該村有個被人尊為「蔡太公」的村民受封建迷信思想的影響,想牽頭在村里建個神廟,以保佑村里風調雨順,多出人才,並且偷偷集資了8萬多元。村民小組班子了解情況後,深入做群眾過細的思想工作,以村里三十多年不游神不建神廟,日子照樣紅紅火火,後生仔讀書照樣有出息的活生生的事實,教育村民學科學用科學,進一步更新了村民的思想觀念。

現在,該村將村民集資建神廟的8萬多元,用於興建一座集科技、文化、娛樂於一體的文化樓,已定於今年九月動工興建;並籌資興建一條4公里長的通往外界的水泥路,解決村民行路難問題。該村不但重視抓文化陣地建設,而且經常開展群眾性系列文體活動,陶冶了村民的精神情操,用先進的文化思想占領農村文化陣地,使神鬼無從插足。現在,該村也講「風水」了,首先是樹「新風」,觀念新了,發展農村經濟的門路就多,然後講科學水平,家家戶戶都掌握了一套農村實用技術,依靠科技發展農業生產。現在,村里把大片的土地用來發展糖蔗生產,戶均種蔗12畝,村民收入90%來自甘蔗,村民荷包中實實在在的「水」(收入)增加了,僅甘蔗一項人均純收入3600多元,成了名副其實的種蔗專業村。

視頻

遂溪縣北坡鎮蘆竹精準扶貧紅紅火火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