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匙叶茅膏菜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匙叶茅膏菜 原图连接图片来源

匙叶茅膏菜(学名:Drosera spathulata Labill.)是茅膏菜科、茅膏菜属草本植物,茎短,不具球茎。叶莲座状密集,紧贴地面,幼叶向托叶处一次折叠;托叶膜质,淡红色,两边的裂片二浅裂或全缘,较长,顶端刚毛状;叶柄扁平,自下向上渐扩大,下部无毛,上部具腺毛;叶片倒卵形、匙形或楔形,叶缘密被长腺毛,叶面腺毛较短,叶背无毛或疏被腺毛。螺状聚伞花序花葶状,花序柄、花柄和萼同被细柔毛状头状腺毛,花后腺毛存在或变粉状;苞片钻形,长约2毫米;花萼钟形,5裂至基部或近基部,裂片披针形或狭卵形,花丝扁平,花药长圆形;子房椭圆球形,花柱每个二深裂至基部,稀不浅裂,宿存花柱果时悬挂于宿存花冠上或着生于果爿上。蒴果,果爿倒三角形,黑色、卵形或椭圆形,外种皮的脉纹初时成椭圆点状加厚,后椭圆点互相连接成蜂房格状。3-9月开花结果。

分布于中国台湾省及福建省的中部和西部。日本南部、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新西兰也有分布。生于山坡和岩石间的灌丛或草丛中,多在雨季出现。

匙叶茅膏菜叶形奇特,供观赏。亦可多作为温室奇异花卉盆栽或点缀于沼泽园,或供植物教学。

形态特征

草本,茎短,不具球茎。叶莲座状密集,紧贴地面,长0.9-2.1厘米,幼叶向托叶处一次折叠;托叶膜质,淡红色,长4-6毫米,通常3深裂,中间的裂片再作2-3浅或深裂,两边的裂片二浅裂或全缘,较长,顶端刚毛状;叶柄扁平,自下向上渐扩大,下部无毛,上部具腺毛;叶片倒卵形、匙形或楔形,最宽处2-5毫米,叶缘密被长腺毛,叶面腺毛较短,叶背无毛或疏被腺毛。[1]

螺状聚伞花序花葶状,1-2条,长4-16厘米,幼时上部拳卷,花时上升;花序柄、花柄和萼同被细柔毛状头状腺毛,花后腺毛存在或变粉状;苞片钻形,长约2毫米;花柄长0.5-2毫米;花萼钟形,5裂至基部或近基部,裂片披针形或狭卵形,全缘或两边各具1腺齿,长1.5-1.8毫米,花瓣5,倒卵形,长约2.2毫米,紫红色;雄蕊5,长约2毫米,花丝扁平,花药长圆形;子房椭圆球形,侧膜胎座3(-4),花柱3(-4),每个二深裂至基部,有时中部以上再作1-2回分裂,顶端通常2浅裂,稀不浅裂,宿存花柱果时悬挂于宿存花冠上或着生于果爿上。蒴果,果爿3(-4),倒三角形,内卷;种子小,黑色、卵形或椭圆形,外种皮的脉纹初时成椭圆点状加厚,后椭圆点互相连接成蜂房格状。花果期3-9月。

主要变种

宽苞茅膏菜(Drosera spathulata Labill. var.loureiroi (Hook. & Arn.) Y. Z. Ruan)与匙叶茅膏菜不同处是,苞片线形或倒披针形,花和种子较大。分布于中国广东中部至西南部及其沿海岛屿、广西南部。生于田野、草地和山坡等草丛和灌丛中。

繁殖方法

培养条件

  1. 材料:匙叶茅膏菜的种子、根茎。
  2. 种子萌发培养基:1/2MS。
  3. 分化、增殖培养基:1/2MS+6-BA3.0+NAA0.1毫克/升;1/2MS+6-BA3.0+NAA0.3毫克/升。
  4. 生根培养基:1/2MS+IBA0.2毫克/升;1/2MS+NAA0.4毫克/升。

培养基中附加30克/升白砂糖和5.8克/升琼脂,pH5.8。培养温度为(25±2)℃;光照强度为25微摩尔/(平方米·秒),日光灯补光,光照时间为12小时/天。

多图

生长分化

  1. 外植体消毒:将匙叶茅膏菜的种子在洗涤液中浸泡10分钟,然后自来水冲洗10-15分钟,75%酒精浸泡5秒,之后再用0.1%升汞消毒5分钟,无菌水漂洗4次,于无菌滤纸上吸干水分,接种中培养基上诱导其萌发。接种后30天种子开始萌发,40-50天种子萌发率为55%。
  2. 增殖培养:以无菌苗根茎为外植体,接种于培养基进行增殖培养,20天后有丛生芽生成,增殖系数分别为3.0和2.5。其中培养基丛生芽叶片浓绿色,生长健壮,高3.5-4.5厘米;种培养基中丛生芽均有增加,40天时统计,增殖系数分别为6.8和6.5。其中培养丛生芽生长健壮,叶色浓绿,叶片逐渐生成红色的腺毛形成捕虫器,并且在瓶内开花。
  3. 生根培养:剪切增殖的丛生芽并转接于生根培养基中,培养后生根率均可达到100%。在培养基中,接种7天后开始生根,20天时根长1.5-2.0厘米,且叶色浓绿,植株发育健壮;在培养基中,接种7天左右生根,20天时根长0.5-1.5厘米,根系黑色粗壮,且叶片浓绿,植株生长健壮。[2]

栽培技术

炼苗和移栽:选生长健壮的生根无菌苗移置温室或荫棚下封口炼苗5-7天,然后开口炼苗2-4天,使瓶苗适应移栽的环境后,小心取出无菌苗,洗净根部培养基,移植到经消毒处理的泥炭和水苔为1:1的混合湿润基质中,遮荫保湿处理,移栽场所控制温度为25-30℃、空气湿度为90%以上,并注意通风,2周后移栽成活率约为55%。待组培苗移栽成活后,逐渐增加光照和施肥量,并移栽、换盆,形成小型食虫观赏植物。

主要价值

  1. 观赏:叶形奇特,供观赏。
  2. 教学:多作为温室奇异花卉盆栽或点缀于沼泽园,或供植物教学。[3]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