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十河信二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十河信二
图片来自pinterest

十河信二(日语:十河 信二/hg=そごう しんじ,1884年4月14日-1981年10月3日}),日本政治家和铁路官员、西条市荣誉市民。曾任爱媛县西条市第二任市长(任期1945年-1946年)、日本国有铁道第四任总裁(任期1955年-1963年),被誉为“新干线之父”。[1]

生平

十河信二生于爱媛县新居郡,在东京帝国大学法律系毕业,毕业后加入铁道省工作。1923年东京大地震后,他被调至帝都复兴院任职,并受到当时总裁后藤新平的影响;1926年他成为南满铁路的总裁,意识到铁路运输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战后,十河信二曾先后担任西条市市长(1945年7月-1946年4月)和铁道弘济会会长。1955年,他接任因紫云丸事故辞职的长崎惣之助,成为日本国有铁道第四任总裁,立即开展他的新干线计划。

十河信二起用了岛秀雄为新干线计划总工程师,岛秀雄曾在铁道部任职,在1951年因樱木町事故而引咎辞职,其父岛安次郎曾提倡战期子弹列车计划[2]。当时大战后的日本经济迅速恢复,而铁路运输占了很重要的地位。1957年,日本内阁批准了建立东京大阪之间的高速新线,即东海道新干线。此决议受到当时很多人的反对,认为铁路是夕阳工业,将会被汽车和飞机取代,但十河信二力排众议,坚决兴建新干线。根据岛秀雄的设计方案,兴建新干线需耗资3,000亿日圆(后来更超支至3800亿日圆),如此巨大的款项是不可能被国会通过。十河信二为求达到目的,不惜做假帐,声称只需约1,972亿日圆,且表示能从世界银行中取得贷款;事实上世界银行禁止利用贷款进行试验性投资。后来他成功从世界银行取得8,000万美元的贷款(约288亿日元),仍不足以支付庞大的建设费。

1959年4月20日,新干线正式动工,至1963年资金已用完,当时铁路亦只完成了一半,十河信二因为隐瞒事件而被迫辞职。时任日本首相池田勇人意识到如果贸然停工将带来国家主权信用等问题,令日本政府被迫动用额外预算完成馀下的工程,于1964年建成并通车。通车的头一天,十河信二没有获邀请出席通车仪式。1969年,他成为西条市首位荣誉市民。1981年10月3日,十河信二因肺炎于东京都涩谷区的国铁中央铁道医院(今 JR东京综合医院)病逝,享年97岁。

纪念

1973年,日本国有铁道在新干线东京站的18、19号月台之间设立有他的雕像的“东京车站新干线建设纪念碑”。2007年11月26日,位于爱媛县西条市JR伊予西条站的“十河信二纪念馆”开馆,馆内展示十河信二的遗物。

参见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