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十直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十直镇隶属于重庆市丰都县,地处丰都县东部,东与忠县任家镇接壤,南濒长江,西与树人镇相邻,北与保合镇、双龙镇、青龙乡为邻,距丰都县政府驻地38千米,区域总面积119.87平方千米。

民国十九年(1930年),境域为十字镇;1992年8月,由十直、开峰、龙头3乡合并为十直镇。截至2018年末,十直镇户籍人口为37522人。截至2020年6月,十直镇下辖1个社区、17个行政村,镇人民政府驻梁家湾社区一组宝泉路46号。[1]

区域概况

重庆市丰都县十直镇位于丰都县北部,南濒长江,江岸线30华里,是全县江岸线最长的乡镇,东与忠县任家镇接壤,距丰都县新县城45公里。全镇幅员面积119.89平方千米(2017年),有耕地面积2169.57公顷,森林面积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32%。全镇辖17个村,1个居民委员会,54个村(居)民小组,25675人(2017年) 。全镇地势西高东低,属丘陵立体型气候。海拔高度在105米-1080米之间,年均气温在17.5℃左右,年均降水量约1106.3毫米左右。忠(县)丰(都)公路从镇境中部通过。

行政区划

十直镇辖梁家湾社区以及汀溪、寨上、河梁、新屋、秦榜沟、上坝、双溪、高家坝、十字、灌塘溪、蒋家山、莲花、龙头、七里、楼子、开花寺、红庙子17个行政村。[2]

历史沿革

1930年建十字镇,1934年改十直镇,1940年改十直乡,1958年改十直公社,1983年复十直乡,1992年龙头、开峰乡并入建十直镇。1997年,辖塘湾、汀溪、江家、下湾、双溪、许家寺、六尖山、

高家坝、燕子岩、灌塘、高洞、桃花山、马山、高峰、青树、孙告、龙头、七星、瓦湾、少林、红花、水井湾、河水田、开花寺、上房林、秦旁沟、山岗岭、学堂冲、河梁、张家坝、立石庙、金狮湾、沿江33个行政村。2002年并为17个村,1个居民委员会。

自然资源

海拔1080米的高山,特产不甚枚举,如优质大米、数不尽的山间野果、清凉安适的桃花洞矿泉水、高山好药材(川芎、以仁、厚朴、红花、木瓜、金银花、龙胆草、金钱草、白术、杜仲等)。并且复杂的高山丘陵地形带来了丰富的可开发的旅游资源。有蒋家山传说、八角庙水库自然风光、寨上风情等自然景观。地下蕴藏有丰富的宝藏:蒋家山已钻有日产30万立方米的天然气井一口,且有大量的浅层天然气待开发;汀溪黄金坡已探明砂金储量215吨;蒋家山、瓦屋山有厚达1.5米以上的煤层。境内有汀溪、双溪等4条溪流直入长江。

人居环境

十直镇人居环境不断完善。一是居民用上了清洁的能源,2004年底,十直镇场镇居民用上了天然气,并从场镇向周边村社发展,到2006年,该镇有430户居民用上了天然气。二是电力充足。十直镇有一月供电量最高可达44万度的供电站。2004年底,全镇除龙头村、河梁村以外的16个村已全面完成农村电网改造。截至2006年,全镇已实现村村通电。三是场镇居民实现了安全饮水。全镇有3处自来水工程,场镇以及周边居民人蓄饮水基本得到解决。四是有完备的通信设施。移动、联通、宽带信号已覆盖该镇大部分地方。2006年,全镇有1900余户村民用上了电话,60多户装上了宽带。[3]

经济状况

十直镇是农业镇,全镇主要种植水稻、玉米、小麦等粮食作物,苎麻、榨菜、生猪三大产业已基本形成,享有"全县之最"的称号。2005年,全镇粮食农作物总播种面积7676公顷,其中粮食作物面积5013公顷,粮食产量1.9万吨;全镇年出栏生猪35000余头,2006年有养殖规模在1万头以上的养殖企业2家;有苎麻1.5万亩,年产苎麻3000吨,有苎麻专业合作社3个;有榨菜2.5万亩,年产鲜菜头5万吨,加工成品菜4万余吨,全镇有榨菜加工大户60余家,产品出口日本。

2005年,全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9884万元,增长13%,固定资产投资2542万元,增长22.4%;人均纯收入2318元,增长6.5%。全镇2005年农业总产值5669万元,其中农业产值2271万元,渔业产值112万元。工业总产值2531万元,增加值685万元,工业销售收入2437万元,工业利润总额193万元。乡镇企业总产值867万元,增加值203万元,利润总额45.8万元。

乡镇建设

十直镇"四新一好"促场镇建设随着十直城镇化步伐的不断加快,随之也暴露出许多问题:如有新房无新貌,有人气无场地,有设施设备无规范管理办法。为了充分展示"市级中心集镇"的优势,镇党委、政府采取"四新一好"的措施加快场镇建设步伐,提升中心镇形象。

新推出一套新式住宅图集。镇村建站收集了十直镇新修的有特色的农房样式及《新农村图集》中有代表性的住宅样式做成展示牌供各建房户参考,并统一规划,统一设计在移民新街打造真正"十直风貌一条街"。新开辟一处绿肥化休闲广场。在2008年人代会上,镇政府把启动十直莲花堡休闲广场作为为民办的一件实事,修建休闲广场为十直居民提供一处可供休闲、娱乐的场所。并且休闲广场的启动建设还被纳入2008年的重点攻关项目,分管领导务必于年成功内向外向上争取该项目的启动资金并进行实施。

新安装一批环卫设施。2007年镇政府出资2万多元安装了便民垃圾箱50多个,可是由于管理不力,不到一年,几乎毁坏待尽。为了彻底改变场镇忧民乱扔乱倒的陋习,镇政府将不遗余力花大力气进行改善,2008年计划买一批大容量的垃圾桶安放在街道两旁便于居民倾倒垃圾并由环卫工人每日定时清理,彻底改变十直场镇"脏、乱、差"的现状。

新出台一套城镇建设管理措施。近年来,随着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可建设安全和建筑垃圾管理却跟不上,导致场镇建房越多、街道越脏、事故越多,鉴于此,镇政府出台了一套新的管理办法:建筑业主在建房过程中必须使用龙门吊或塔吊,安装佩戴,否则镇安办、镇村建站发现第一次进行警告,二次勒令停业整顿,三次及以上罚款并取消承建商施工资格。建筑业主在施工前必须向镇村建站交卫生保证金(抵押金)500元/户,如退场后及时清理建筑垃圾职数返还,如不及时清理的,由本村建站用该保证金请人清理。这些措施的出台,将有效保证建筑安全和场镇卫生。

建成居民最宜居的美好家园。十直镇抓住新农村建设及市级中心集镇的机遇,着力改善场镇面貌,把十直建成规划科学、清洁靓丽的居民生活新家园。

文体卫生

突出强化基层基础工作。建立镇计生干部包片、驻村干部联系领导包村(居)、村(居)计生干部包户的工作责任机制,完善落实各项基层管理制度。全面提升科技服务管理水平。完善镇服务站、村(居)的改造、设备配备和药具办公室、药具库房的"标准化"建设,建立免费生殖健康检查和孕环情监测的质量评估考核体系,加大对孕期、术后的日常监控力度。严格落实利益导向和依法行政工作。全面兑现各项计生惠民政策,规范镇、村计生政务公开的内容和形式。四是科学完善流动人口管理新机制。建立完善"管理信息化"的流动人口管理新机制,强化流动人口信息网上交流的监控督查。五是全面提高宣传教育工作水平。深化"三结对帮扶"和"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加强人口计生对外宣传的管理。六是大力加强协会组织建设。不断扩大计生协会组织的覆盖面,促进创优工作深入开展。

十直镇通过采取"培、扶、联"三条措施,组织镇内在家妇女学技术、增本领、找出路、闯市场,帮助广大妇女实现经济独立和家庭富裕。一是帮助妇女开展技能"培训"。利用现有农业、科技、教育等培训资源,利用龙头企业和专业协会等社会力量,通过举办培训班、播放电教资料、现场观摩等形式,加强畜禽饲养、苎麻、榨菜种植、蔬菜种植等实用性项目培训。年内计划举办妇女培训班12期、培训2000余人。二是"扶持"妇女走规模经营道路。组织技术人员与妇女签订"定人帮扶协议",帮助引进妇女引进新技术、推广新品种,发展粮食规模化种植。协调农村信用社、工商、地税等部门给予发放小额贷款、减免税费等措施支持,为妇女创业排忧解难。把有胆识的妇女培养成新型农村致富典型。让大多数妇女走上自立自强的道路。三是为妇女"联系"就业岗位。定期公布用工信息,提供相关技术、招工服务,联系企业为妇女提供短期就业机会,方便农闲时节妇女到企业做工,每人每天可增加收入50元左右。

乡镇活动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深入开展,农村对新技术、新人才的要求日益迫切,十直镇党委、政府紧紧抓住"搞好春耕生产补冬灾"的机遇,顺应农民要求,积极开展"三下乡"活动。

积极开展新型农民培训下乡活动。镇农业服务中心牵头,邀请县农广校专技骨干对新农村推进村农民进行苎麻、榨菜、粮食等产业适用科学技术培训,并逐步扩大培训范围,以新农村推进村为中心向有条件的村辐射。现已培训新型农民近2万人次。

积极开展适用技术下乡活动。抓住春耕春播的时机,镇农业服务中心技术人员分片负责,深入村社为农民传授竹木、苎麻等作物的栽培、管理技术,并印成宣传资料发到农户手中。使农民学会了科学种植方法。

积极开展法律下乡活动。由镇经发办牵头,在农业服务中心、司法所和工商部门的配合下,利用"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为契机,在农资市场开展"打假"行动,同时,对农民进行防伪识真基本知识学习,让农民自觉抵制非法农用生产资料充斥市场。鼓励农民拿起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基础设施

十直镇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截至2005年底,该镇已有村道路(主干道)720条,社道路67条,全长174公里,形成了四通八达的公路网;小(二)型水库12座,山坪塘257口。

优惠的投资政策和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投资者,截至2006年,已有5家企业落户十直,分别是:光明页岩砖厂、汀溪朱勇砂石场、鸿泰食品有限公司、特丽洁饮料有限公司。这些企业的入住,给十直镇的工业经济带来了较快发展。随着苎麻产业的不断扩大,产业优势的不断凸显,十直镇党委、政府正在积极着手引进苎麻加工厂落户十直。去年丰都县一会一节上与重庆三丰公司签订了年加工3500吨精干麻的意向性投资协议。[4]

教育事业

教育事业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全镇共有中学4所,其中私立中学1所,小学8所,其中私立小学1所;全镇共有教师294人,学生4772人,其中小学生2726人,初中生1536人,高中生510人。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十直镇也不断加大了学校素质教育示范建设,尤其是镇中学,从2002年设立高中部以来,一直在不断扩大招生规模,2006年有高中班10个,510人。2005年,是镇中学成绩辉煌的一年,全年高中毕业生130人,上线107人,上线率为82.3%,居全县之首,其中本科上线43人,专科上线64人。镇党委、政府也大力支持教育事业的发展,对十直镇中学高中毕业升重点本科的学生给予1000元的奖励,考上一般本科的学生给予500元奖励,帮扶贫困独生子女每户150元。卫生事业进一步发展,镇卫生院占地1800平方米,在职职工中中级职称4人,初级职称20人。广播电视迅速发展,到2006年,全镇18个村都通闭路电视,有3946户用上了闭路电视。

移民工作

移民工作有序进行。三峡工程建成蓄水175米后,将淹没该镇陆地面积2.58平方公里,涉及河梁村、张家坝村、金狮湾村、立石庙村、沿江村、汀溪村、双溪村、红花村、少林村、瓦湾村等10个村,27个村民小组(村组建制调整前)。上与镇江镇青泉村连界,下与忠县任家镇接壤。直淹198户、826人,淹没移民房屋面积18698平方米,淹没各类耕园地面积2043.9亩,2个村级果园,乡镇企业3家、村组企业3家,水电站1座,公路1.6公里,镇外单位3家。长委核实该镇规划生产安置人口933人,生活安置人口964人,移民静态补偿资金1950万元。截至2006年,三期移民任务基本完成,生产生活安置308户1223人,复建房屋面积1.65万平方米,完成移民动态投资1301.05万元,三期移民共建档案518卷。三期移民工作通过县上检查验收。

党政建设

2008年是"优化服务环境暨作风建设年"深入推进的一年,十直镇将以此为契机,以思想教育为前提,制度建设为保证,考核监督为关键,突出"六抓",推进机关作风建设。

一抓细节,正会风。针对少数干部纪律意识淡化,上班迟到早退、随意离岗串岗和开会打手机、讲小话等会风会纪散漫现象,十直镇机关作风建设领导小组抓住细节不放,从严规范会风会纪,严格执行签到考勤制度和请销假制度等,使干部职工在纪律面前不愿违,也不敢违。

二抓学习,强素质。抓住创新作风建设的宣传教育机制,着眼于教育提高、促进工作,着眼于增强合力、促进和谐,真正建立一批心系群众、敢想敢干、勇于创新的党和人民干部队伍。

三抓监督,促规范。十直镇机关作风建设领导小组以开设意见箱、开通投诉电话、公开举报方式,建立监督检查小组,坚持明查与暗访相结合,采取"一看、二听、三查"的方式,不定期对镇级各单位机关作风进行全面检查。并每月通报一次。

四抓制度,严管理。在严格执行"八个坚持、八个反对的同时,进一步抓好"六项制度"和"两牌一证"的落实及中央四个先进性长效机制的贯彻落实。

五抓服务,树形象。按照建设服务型机关的目标,以改善服务态度、优化工作质量、提高办事效率为重点,改进机关干部作风和服务理念,努力塑造"务实、高效、廉洁、文明"的机关形象。

六抓结合,重实效。在抓作风建设的同时,注重与巩固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和廉政文化建设、机关效能建设相结合,确保以作风建设推动工作落实,以工作落实检验作风建设成效。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