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千根草(学名:Euphorbia thymifolia Linn)又名飞扬端,一年生草本,全体有乳汁。多见于砂质土壤上。全草药用。生长于山坡草地或灌丛中。分布于广东广西云南江西福建等省区。

目录

形态特征

一年生草本。根纤细,长约10厘米,具多数不定根。茎纤细,常呈匍匐状,自基部极多分枝,长可达10-20厘米,直径仅1-2(3)毫米,被稀疏柔毛。叶对生,椭圆形、长圆形或倒卵形,长4-8毫米,宽2-5毫米,先端圆,基部偏斜,不对称,呈圆形或近心形,边缘有细锯齿,稀全缘,两面常被稀疏柔毛,稀无毛;叶柄极短,长约1毫米,托叶披针形或线形,长1-1.5毫米,易脱落。花序单生或数个簇生于叶腋,具短柄,长1-2毫米,被稀疏柔毛;总苞狭钟状至陀螺状,高约1毫米,直径约1毫米,外部被稀疏的短柔毛,边缘5裂,裂片卵形;腺体4,被白色附属物。雄花少数,微伸出总苞边缘;雌花1枚,子房柄极短;子房被贴伏的短柔毛;花柱3,分离;柱头2裂。蒴果卵状三棱形,长约1.5毫米,直径1.3-1.5毫米,被贴伏的短柔毛,成熟时分裂为3个分果爿。种子长卵状四棱形,长约0.7毫米,直径约0.5毫米,暗红色,每个棱面具4-5个横沟;无种阜。花果期6-11月。[1]

分布范围

产于广西凌云、邕宁、陆川、桂平、平南、岑溪、钟山、金秀等县市;分布于广东云南江西福建等省份。

主要价值

采集加工

夏秋季采,洗净鲜用或晒干备用。

药性

性味 味微酸、涩,性微凉。

功效

清热解毒,健脾消食,利水,止血,收敛止痒。千根草全草可以入药,它入药以后,性质寒凉,能清热解毒,也能祛除人体内的湿气,而且具有一定的止痒功效,平时人们出现过敏性皮炎和湿疹以及皮肤瘙痒等常见皮肤病时,可以直接用千根草进行治疗,治疗时最好把干燥以后的千甘草加清水煎制,煎出药液以后降温直接清洗患处,每天使用1到2次,三到五天以后症状就能明显好转。

千根草中含有多种天然的消炎成分,能有效消除人体内的大肠杆菌和痢疾杆菌,人类的肠炎与腹泻有很好的缓解与治疗作用。

除此以外,千根草还能消肿止痛,平时人们出现痔疮肿痛,以及乳痈肿痛时,都能用新鲜的牵强进行治疗,最好的用法是把新鲜千根草捣碎以后研成泥状,然后直接敷在肿痛的部位上,每天换药遇到两次,就能让肿痛的症状明显减轻或者消失。

传统应用

治小儿疳积、痢疾肠炎腹泻、皮炎、湿疹乳腺炎

用法用量

15~30克,水煎服;外用适量捣敷或水煎洗。

方例

肠炎痢疾 飞扬端(小飞扬草)鲜全草30克,水煎服。乳腺炎 飞扬端(小飞扬草)适量,配黄糖捣敷。[2]

食用方法

千根草可以炒着吃,到时大家可以采摘那些鲜嫩无污染的千根草,采摘以后用清水帮它洗净,再用清水浸泡一个小时,取出以后滤掉水分,准备50克的瘦肉丝,适量的香葱末,在炒锅中放油以后,把肉丝入锅炒散,然后加入香葱末,炒出香气,随后把洗好的千根草放入锅中,快速翻炒,等它变软以后加入食用盐和鸡精调味,再翻炒两分钟,取出装盘就可以。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