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半夏泻心汤

半夏泻心汤
原图链接

半夏泻心汤伤寒论

组成

半夏12克(半升) 黄芩9克(3两) 干姜9克(3两) 人参9克(3两) 甘草炙9克(3两) 黄连3克(1两) 大枣6克(12枚)

用法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现代用法:水煎服)。

功能

寒热平调,消痞散结;和胃降逆,散结除痞。

主治

脾胃不和寒热错杂之痞证,心下痞满不痛,干呕或呕吐,肠鸣下利,舌苔薄黄而腻,脉弦数。

说明

本方系小柴胡汤柴胡生姜、加黄连干姜而成。原主治小柴胡汤证因误行泻下,损伤中阳,以致病邪内陷,侵犯中焦致使脾胃升降失常,气机痞塞,上下不能交泰,寒热夹杂,而成心下痞。心下即是胃脘,属脾胃病变。脾胃居中焦,为阴阳升降之枢纽,今中气虚弱,寒热错杂,遂成痞证﹔脾为阴脏,其气主升,胃为阳腑,其气主降,中气既伤,升降失常,故上见呕吐,下则肠鸣下利。本方证病机较为复杂,既有寒热错杂,又有虚实相兼,以致中焦失和,升降失常。治当调其寒热,益气和胃,散结除痞。
方中、黄连黄芩、苦寒泻热和阳;干姜半夏、开痞散结,降逆止呕,温胃和中,并散湿以和阴;人参甘草大枣、补益中气、以复脾胃升降之职,以助消痞之力。诸药合用温清并用,以调和阴阳,辛苦并进,以顺其升降,补泻兼施,以扶正祛邪,共成泻心消痞之功。然寒热错杂,又缘于中虚失运,故方中又以人参、大枣甘温益气,以补脾虚,为佐药。使以甘草补脾和中而调诸药。综合全方,寒热互用以和其阴阳,苦辛并进以调其升降,补泻兼施以顾其虚实,是为本方的配伍特点。寒去热清,升降复常,则痞满可除、呕利自愈。

临床加减

心胁痞闷:加枳实桔梗。 泻利腹痛:加木香白芍。 呕吐呃逆:加陈皮茯苓

现代应用

本方调和胃肠功能,健胃,抑菌消炎,增强免疫功能。用于急慢性胃炎、肠炎、痢疾、胃酸过多、胃扩张、胃下垂、胃、十二指肠溃疡、口内炎、幼儿吐乳、船车晕眩、神经性胃肠炎[1]

注意事项

(1)食积之痞满者禁用——应该用保和丸
(2)痰浊内结之痞满者禁用——应该用旋覆代赭汤

方剂比较:

生姜泻心汤半夏泻心汤干姜二两,加生姜四两而成。方中重用生姜,取其和胃降逆,宣散水气而消痞满,配合辛开苦降、补益脾胃之品,故能用治水热互结于中焦,脾胃升降失常所致的痞证。
甘草泻心汤即半夏泻心东加重炙甘草用量而成,方中重用炙甘草调中补虚,配合辛开苦降之品,故能用治胃气虚弱,寒热错杂所致的痞证。
黄连汤即半夏泻心汤东加黄连二两,并以黄芩桂枝而成,本方证为上热下寒,上热则欲呕,下寒则腹痛,故用黄连清上热,干姜桂枝温下寒,配合半夏和胃降逆,参、草、枣补虚缓急。全方温清并用,补泻兼施,使寒散热清,上下调和,升降复常,则腹痛呕吐自愈。
综上诸方,或一二味之差,或药量有异,虽辛开苦降,寒热并调之旨不变,而其主治却各有侧重。正如王旭高所说:“半夏泻心汤治寒热交结之痞,故苦辛平等;生姜泻心汤治水与热结之痞,故重用生姜以散水气;甘草泻心汤治胃虚气结之痞,故加重甘草以补中气而痞自除。”至于黄连汤寒热并调,和胃降逆,则治上热下寒的腹痛欲呕之证。由此可见,方随法变,药因证异,遣药组方必先谨守病机,方能应手取效[2]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