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半山芭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半山芭

图片来自travel

半山芭(马来语:Pudu,亦称“富都”)是马来西亚吉隆坡市中心东南部的一个区域,位置由富都中环车站(Pudu Sentral)开始,沿著富都路(Jalan Pudu)到巴刹路(Jalan Pasar)十字路口边界,属于半山芭范围。

区内有许多老旧社区及古迹,也是20世纪吉隆坡中下阶级的华人主要聚集地之一,但自90年代开始,当地许多华人因为经济条件改善而逐渐迁往临近的蕉赖安邦一带,许多店屋上层的住宅屋企则由其他东南亚南亚国家的外劳租借,形成吉隆坡现今主要的外劳聚集地之一。

目前半山芭一带,是吉隆坡的印刷业、五金业、裁缝业和饮食业聚集之地。[1]

历史

在1889年出版的吉隆坡旧地图中,在半山芭监狱的原址,就有个小村庄叫Pudu Village,这就是Pudu马来地名的由来。当地华人惯用的“半山芭”这个中文地名的来源,是早年吉隆坡在开发时,当时的市中心为茨厂街巴刹广场(Medan Pasar)一带,由茨厂街沿著富都路(Jalan Pudu)走路或拉牛车过来,大概需耗时半小时或一小时的时间,沿著富都路再继续往南走,就会到吉隆坡东南方的蕉赖。在当时,离开茨场街范围后,就已经是人烟稀少的地区,故取名为“半山芭”,而半山芭这个地名,随著不同年的的吉隆坡流传下来,即便目前已成为吉隆坡的中心地带,商业活动活络,树林亦多被开发了,但是当地人仍保留称其为半山芭,而不是更有现代繁荣寓意的"富都"。[2]

在19世纪末,茨场街已出现发展饱和的情况,英殖民政府为避免人潮聚集而引发传染疾病,开始指定一系列的政策,包括鼓励市民迁往南边的半山芭及北边的峇都律,加上当时政府努力拓宽连结这些地方的道路,富都路被提升为主要道路。另外,为刺激半山芭一带的产业发展,英政府也从吉隆坡火车总站新辟一条铁路,经目前富都车站半山芭监狱、半山芭,直到蕉赖,这条铁路后来也成为现在轻快铁安邦线的雏形。

在一系列基本设施的推动下,半山芭街场在1890年代开始形成,最早出现店屋的位置即是沿著富都路,靠近半山芭巴刹一带,而另一边,通往新街场(Sungei Besi)的道路,在新街场及当地吉隆坡机场的发展之下,亦日趋热闹。半山芭在周遭道路及铁路建设开发之下,逐渐成为市中心茨厂街以外,另一个热闹的地区。半山芭巴刹也成为中央市场秋杰巴刹外,吉隆坡一带另一个主要的批发市场,即使到了现在,依然是吉隆坡最热闹的巴刹。

在二次大战后的50至90年代,因吉隆坡激烈发展及商业需求,许多未开发地区或农耕地被改为商业用地,半山芭一带的商业活动由原本沿著富都路逐渐拓展至后方土地,许多四至五楼的店屋建筑出现,许多电影院也陆续营业,包含京华戏院、星光戏院、大华戏院等,目前这些戏院也全数歇业。蓬勃的商业活动,也使得半山芭吸引许多新的居民,包含大量由马来西亚其他州属来吉隆坡发展的华裔青年,当时周围的木屋多达一千多间,人口相当多,许多目前仍居住在半山芭的居民都是这一时期迁入。

除了原有的日常百货业外,因轻工业的崛起,许多当时新兴产业,如印刷业及制衣业进驻在新建的店屋内,虽然在上世纪90年代后,吉隆坡市政府禁止店铺楼上开设工厂,迫使制衣加工厂迁至周围人力成本更低的国家,但仍有数十家印刷业依然伫足在半山芭的汶莱路(Jalan Brunei)及汶莱巷(Lorong Brunei)一带。在富都路两旁的店屋亦聚集大量的诊所,这也成为半山芭的特色之一。

著名地点

半山芭监狱

半山芭监狱在早期被当地的华人称呼为黄泥坳,因为那一带遍布黄泥。早年的半山芭也有两家英国商号,分别为A.B. Rathborne及T.Heslop Hill在此设立砖厂,以供应茨厂街等市中心一带的店屋改建工程。直到1891年,雪兰莪政府在十五碑设立专门生产建筑材料的州立工厂,吉隆坡的砖窑便从此处搬到十五碑去,政府也回收砖厂的土地并改建为半山芭监狱。占地10公顷的半山芭监狱在1895年建成后,一度成为这一带的地标,加上1983年邝炎章、曾戴登和林金祥曾在监狱外墙绘上长270公尺的壁画,创下当时全球最长壁画记录,使其扬名海内外。

1989年,时任首相马哈迪·莫哈末把半山芭监狱搬迁至另一个适合地点,以便一劳永逸地解决牢房不足的问题[3]。半山芭监狱的囚犯迁至双溪毛糯监狱,该监狱耗资1亿6000万令吉兴建,囚犯自1996年10月31日开始分批迁至双溪毛糯监狱,搬迁工作费时3天才完成。

2012年整栋建物被拆卸,目前只剩下城门以示纪念,原地段则改为武吉免登城中城成为金三角的扩展区[4]

半山芭巴刹

半山芭巴刹是吉隆坡现存最古老的巴刹之一,也是马来半岛规模最大的露天巴刹。在19世纪末已开始营业,当时巴刹的原址位于如今半山芭邮局的位置,室内巴刹的建筑,系于1956年1月7日,由当时雪兰莪王储拉惹慕达主持开幕,目前在建筑内仍留有开幕时的大理石碑。该建筑与秋杰巴刹长得一模一样,是圆拱形建筑体,以Y字形钢骨水泥柱支撑,立面和拱顶开了排列整齐的采光圆孔,两边有向外延伸的侧翼。这类拱顶设计在马来西亚独立初期的建筑颇为常见,有著坚固和延伸性佳的优点。

巴刹内拥有超过一千以上的摊贩,由于半山芭早期是各以华人为主的社区,故这里的摊贩也都以华裔为主。在20世纪中叶,锡矿业开始逐渐没落,吉隆坡东南边的市镇如蕉赖安邦无拉港加影转变为农业为经济支柱的地区,当地的农产品每日凌晨至早晨运送至半山芭,使得半山芭巴刹成为继中央市场秋杰巴刹以外,吉隆坡一带另一个主要的批发市场。随著吉隆坡华裔人口的外移至郊外地区外,邻近郊外地区的半山芭巴刹更是成为马来半岛规模最大的巴刹。除了贩售蔬菜、水果、肉类、海鲜、辛香料等,沿著巴刹的建筑,大多为专营糖果、玩具、五金、杂货的批发商,因此被号称为吉隆坡的“中央厨房”。早上是半山芭巴刹最热闹的时刻,直到中午人潮开始退去。

钟万仙师庙

钟万仙师庙建于1879年,供奉主神为惠州人钟万,这里亦是全马来西亚唯一的钟万仙师庙。

为食街

为食街(Jalan Sayur)巷子两旁皆是售卖小吃的摊贩,是吉隆坡主要的小吃聚集地之一,小贩主要以华裔为主,贩卖的美食包括猪肠粉炒萝卜糕炒粿条客家面炸鸡等。大量美食摊贩的聚集,与上世纪60年代于半山芭营业的三家电影院有莫大关系。2017年9月15日凌晨2时30分,为食街发生一场火灾,造成部分摊贩被烧毁。

印刷街

半山芭的汶莱路(Jalan Brunei)及汶莱巷(Lorong Brunei)一带,在1960年开始,因印刷业纷纷入驻,逾百间小型印刷店集中形成自成一格的“印刷街”,这里主要是承印传单、日历、月历、卡片、喜帖、课本、作业、账簿及记事本等少量订单,大型印刷厂因成本问题而无法服务的客户和订单,几乎都会来到这里。虽然印刷街已走过“吉隆坡印刷中心”的巅峰时期,盛况大不如前,却是半山芭地区还保留下来并持续运作的传统行业,小型印刷业已成了半山芭汶莱区最独特的风景[5]

电子街

在2000年,因中国制造的崛起,价格便宜的中国电子用品及杂货大量进入半山芭巴刹街(Jalan Pasar),使其成为吉隆坡著名的电子街,电子街售卖的货物主要以各类杂货,包括各类皮包、太阳眼镜、小型手提电筒、儿童玩具、手机套和饰物,以及其他价钱相宜的各种杂物、二手货。其中数量最多,是各种轻巧的中国制造的商品以及各类中西春药,以满足来自中低阶层的需求。电子街不算是一条街,主要一些无牌小贩利用巴刹路商店前的骑楼摆摊位,原本只有数十个小档口,后来逐渐扩大至百多个摊口。[来源请求]

邵氏广场

邵氏广场(Shaw Parade)的原址为半山芭的木屋区,在木屋被清除后,邵氏兄弟在70年代后期在此建立商场,其底层包含一间电影院-富都戏院(Pudu Theatre),它是继大华、金华、星光之后,半山芭地区第四间电影院。富都戏院开幕时,放映的第一步电影为刘家良指导的《少林三十六房》,直到1993年电影院才结业。卲氏广场的底楼曾开设环球超市(The Store),多年后因富都广场的香港商店收盘,环球接收开业,为避免两间门市互相竞争,结束了在卲氏广场的营业。在半山芭地区人口逐渐外移后,加上缺乏电影院超级市场,目前卲氏广场蕉味冷清,主要依靠喜来登酒家、紫藤茶园及余仁生的旗舰店支撑场面[6],在商场上盖的的建物,则有美居酒店进驻,称为“吉隆坡邵氏广场美居酒店”(Mercure Kuala Lumpur Shaw Parade)。

富都广场

富都广场(Pudu Plaza)与70年代开幕,为一栋中小型商场,位于中华辟智华小旁,原本是一条大水沟及堆放煤炭碎的“煤炭山”,在附近的木屋区清拆,铲平煤炭山后,大水沟也改为地下暗渠,形成半山芭新的商业区,富都广场也在这时期开幕。因里面有家占地两层名为“香港商店”的超级市场,当地居民习惯都称该商店为香港商店,店内售卖的商品多样化且廉价,使其成为半山芭其中一个热闹的商业区。在风光多年后,在2000年初期因香港商店爆发财务危机,导致结业,并改由环球超市接手。富都广场已开幕多年,现为当地中老年人士及外劳聚集之处[7]

富都中环车站

位于富都路最北端的富都中环车站(英语:Puduraya station,马来语:Hentian Puduraya)曾是吉隆坡主要的长途巴士总站之一,于1976年启用。

该车站曾是马来西亚最大的长途巴士总站,是许多旅客对吉隆坡的第一个踏足点。随著长途巴士路线的增加,带来的人潮也越来越多,导致车站在1990年代就呈现过于饱和的状态,车站内闷热拥挤和肮脏的环境、到处向游客贩售车票的黄牛党,许多的行乞者和瘾君子在车站周边的行人天桥和候车处乞讨。吉隆坡的道路多属于狭窄的双线道,大量的巴士进出位在市中心的富都车站,为周边的交通带来极大的负担,加上许多市民为了省下停车费而习惯在车站周边停车等人,使得狭窄的富都路成为交通瓶颈,成为吉隆坡市中心的主要交通黑区。2010年初,马来西亚政府宣布富都车站将在同年的3月19日关闭,分成两阶段进行整修工程,该工程耗资5200万令吉。

在2011年1月提供通往南马地区长途客运服务的南湖镇终站(TBS)启用后,这里就不再提供前往马来半岛南部的路线,在2015年11月,前往吉隆坡以北的长途客运也同样迁至南湖镇终站,目前仅有少数前往芙蓉丹绒马林云顶高原吉隆坡国际机场新加坡泰国的长途客运仍在此服务。车站目前由城市发展局控股公司(Uda Holdings)运营[8][9]

马来西亚政府在2012年9月,亦将富都中环车站的部分楼层转型成吉隆坡城市转型中心(Urban Transformation Centre,下称UTC),把政府的各主要功能在UTC内都设立办事处,包括国民登记局、移民厅、邮政局、银行等,多达31个政府部门和私人机构在此设立办事处,多数部门或机构的开放时间为早上8时30分至晚上10时,全年无休,为公众提供便利。除了处理各项公务外,UTC也设有政府旗下的书店、商店、诊疗所等,供民众选购价格廉宜的商品外,4楼也设有健身、攀岩及室内足球场等设备[10]

富都综合商业大厦

富都综合商业大厦(ICC Pudu)于2016年开幕,主要是将燕美巴刹(Pasar Imbi)搬迁至此,商场底楼聚集多家原在燕美巴刹营业多年的餐饮摊贩,如海南茶海南鸡饭猪肠粉薄饼等成为吉隆坡一处的观光景点,地下楼层则主要贩售蔬菜、水果及肉类[11]

影片

【吉隆坡街头美食】半山芭PUDU为食街,在地人的美味足迹

参考文献

  1. 昔日华人据点 半山芭外劳盘据. 南洋网. 2016-02-12 [2020-04-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06). 
  2. 半山芭怀旧(完结篇) 城市高密度发展 半山芭地标景物逐渐消失. 光明日报. 2010-09-18 [2020-04-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06). 
  3. 让路发展“一样不留”.半山芭监狱拆了. 星洲网 Sin Chew Daily. 2009-10-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11) (中文). 
  4. 半山芭监狱如今只剩一道门. 星洲网. 2013-09-30 [2020-04-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06). 
  5. 逛年街 红极一时 印刷街喜迎春. 光明日报. 2010-02-10 [2020-04-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06). 
  6. 邵氏广场富都戏院“放势郁”. 星洲网. 2019-07-29 [2020-04-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06). 
  7. 从大坑渠到香港商店. 星洲网. 2019-07-22 [2020-04-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06). 
  8. 长巴服务搬迁人潮流失-富都中环车站小贩苦撑. 中国报. 2016-01-13 [2020-04-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06). 
  9. 富都中环11月迁往南湖镇 长巴业者喜忧参半. 光明报. 2015-10-31 [2020-04-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06). 
  10. 富都车站改名设31部门机构‧一站式处理政府事务 - 2012年9月23日《星洲网
  11. ICC Pudu巴刹.手扶梯修好生意恢复. 星洲网. 2020-02-19 [2020-04-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