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华北保育院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华北保育院,是1948年4月为解决南下部队和地方干部的孩子的安置问题而筹备建立的。

青州市弥河镇[1]一个普普通通的村庄,今天来经常接待一些特殊的客人,他们来自全国各地,有的还身居要职。这些人之所以千里迢迢来到这里,是因为半个世纪前他们曾在这里度过了一段美好的童年时光。大关营,青州市弥河镇一个普普通通的村庄,2012年来却经常接待一些特殊的客人,他们来自全国各地,有的还身居要职。他们之所以千里迢迢来到这里,是因为他们曾在这里度过了一段美好的童年时光,当时的情景历久弥新,难以拂去。

成立背景

时光追溯至1948年春天,伴随着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的号角,中共中央华东局华东军区领导机关进驻益都县(现青州市)闵家庄。时值华东军政中枢运筹帷幄,调集大军准备南下,开辟新的解放区。但有一个后顾之忧让他们难以放心离去,那就是南下的部队和地方干部的孩子怎么办?还有一些烈士遗孤怎么安置?总不能带着孩子行军打仗吧?棘手的局面迫使华东局和华东军区的领导决定,创办一所保育院安置这些 孩子们。 1948年4月的一天,在大官营村(现青州大关营村)一处被没收的地主的老宅子里,一群头戴红五星、身穿灰军装的人在那里拾拾掇掇,忙里忙外,华东保育院就在这里诞生了。华东局任命李静一为院长、邓六金(原国务院内务部部长曾山同志的夫人)为政治协理员。华东保育院从4月份开始筹备,到6月份筹备完毕接收孩子,前后只用了两个月时间。 当时之所以把保育院选在大官营,据有关资料介绍是基于两点考虑:一是山东此时除济南、青岛还剩孤立之敌外,广大农村和中小城市都已解放,革命根据地连成一片,环境比较安全稳定,能让孩子们较安定地生活;二是大官营村距华东局机关所在地闵家庄仅1公里,离益都县城也不过10公里左右。这样,保育院可以就近随时接受华东局的领导,以后搬迁南下时到益都乘火车也比较方便。

办院方针

保教合一

第一批接收的孩子有62个,保育院根据孩子们的不同年龄把他们分成3个班:幼稚小班、幼稚大班、小学班。后来,各班的人数逐渐增加,1949年初,又增加了一个幼儿班。小学班的孩子文化程度不齐,分为一年级上、下学期和二年级上、下学期4个类型,在班内分组实行复式教学。后来,随着入院孩子的增多,小学班又分成初级、高级两组,仍采用复式教学方法。战时农村的条件非常艰苦,为了让孩子们生活好学习好,李、邓二人可谓费尽了心思。保育院按照“一切为了解放战争胜利、一切为了革命后代健康成长”的办院宗旨,实行“保教合一”的战时保教方针,在简陋的条件下力所能及地置办了一些孩子们生活、学习、活动的设施。除了饭碗、口杯、脸盆和洗脚用的木盆是购买的外,幼儿小床、桌椅、黑板、秋千、滑梯、跷跷板、沙坑等都是保育员们自己制作的。他们还亲手缝制布娃娃,并将做桌椅板凳锯下的大小木块做成积木。为了孩子们的健康,保育院在日常生活中还有一系列卫生制度,比如餐具顿顿消毒,饭前、饭后洗手擦嘴,毛巾、手帕洗净煮过,被子、床单、枕巾经常换洗等都有严格的规定。根据儿童活泼好动、喜爱舞蹈[2]等特点,保育院经常举办文娱活动。教育科的同志还自编儿歌让孩子们演唱,破落的土房内经常传出快乐的歌声。大关营村现年80岁的郇述杰老人回忆说:“孩子们有时晚上也要上课,学习都很用功努力。”他还说,自从保育院建在村子里后,战争年代的大官营村人因能经常听到孩子们欢快的歌声而倍受鼓舞。

视频

华北保育院 相关视频

青州城市绿化宣传片!
刘华北延安保育院被害之谜?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