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华梅( Hua Mei)

华梅
出生 1951
天津市
国籍 中国
职业 天津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院长

华梅,女,1951年生于天津市,祖籍无锡。现为天津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院长、教授、师大华梅服饰文化学研究所所长。国家人事部授衔"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1997年天津市劳动模范,1998年全国教育系统巾帼建功标兵、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全国模范教师。现任全国政协委员。国际服饰文化学会会员。

目录

简介

1977年起在天津美术学院任中国工艺美术史课,1983年起开始中国服装史教学,《中西服装史》课程2007年被评为天津市级精品课程,2009年获批为国家级精品课。1994年创建服饰文化学新学科。至今出版专著41部,主编三部专集和八套丛书,《中国服装史》自1989年出版,至2007年再版印刷22次,为国家级"十一五"规划教材。同为这套国家级教材的还有华梅著《西方服装史》、《服装美学》、《服装概论》。具有填补空白意义的《中国近现代服装史》为省部级"十一五"规划教材,并为天津市社科立项。百万字《人类服饰文化学》获第十届中国图书奖、北方十五省、市、自治区第11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图书奖、第三届国家图书奖提名奖、全国第二届服装书刊展评最佳奖、天津市优秀图书特等奖;四十万字《服饰与中国文化》获天津市社会科学成果一等奖,《古代服饰》和《服饰文化丛书》获天津市社会科学成果三等奖。其服饰教学1997年获普通高校教学成果天津市一等奖。服装史论系列教材建设获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学成果天津市二等奖。多部著作被翻译成英文、日文、韩文等在国外发行。

2004年起,应邀为日本奈良国立女子大学、新加坡拉萨尔--新航艺术学院、法国里昂国立时装设计大学、巴黎法兰西时装学院、新西兰国立理工大学、新西兰服装设计研究院、泰国兰实大学、泰国曼松德·昭帕亚皇家师范大学等讲授中国服饰文化。

教学工作情况

1.授课情况

教学上,华梅教授始终坚持在第一线为本科生上课,她对待每一节课都十分严谨、认真,从来没有迟到。32年来,无论刮风下雨,还是家里遇到困难,从未耽误过一堂课。在课堂上,既坚持传统授课方法,利用板书生动授课,同时又以与多媒体交叉的手段进行教学,力求生动、易懂,深入浅出,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在愉悦中学到知识。主要讲授的课程是"中国服装史"、"服饰文化学"、"中国工艺美术史"等。

2.教学思想与教学内容改革

(1)注重教学内容的更新,与时俱进。

华梅教授在高校从教32年,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她从不因循守旧,而是力求创新,她总是及时了解国内外最新科研新成果及相关学科的新趋势与动向,结合教学内容及时给学生补充新知识。她所编写的教材也是与时俱进、不断完善,并不断提出新观点、新见解,如《中国服装史》第一版写到1949年,第二版又增加一章到1997年,第三版则写到2007年,增加了一章"21世纪初期服装"。虽说21世纪只有七八年的时间,但是及时续写服装史的确是非常有益的一项教学科研工作。这样的做法既对学生及时了解服装变迁与流行有很大意义,同时也促进了课程的建设。继1996年服饰文化教学成果获得全国普通高校教学成果天津市一等奖之后,2009年"服装史论教材建设"又获得了全国普通高校优秀教学成果天津市二等奖。

(2)理论课不拘泥于形式,坚持以"走进来,带出去"的方法,用现场教学的方式增加学生学习理论课的兴趣。

服装史论课的教学属于理论教学,但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华梅一方面在自编教材中根据古画人物画出线描图,然后让学生依课程顺序临摹这些服装插图,以便学生了解掌握各时期的服装款式,并有效地进行动手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在课堂教学以外,华梅教授每年都要带领本科生走进中国历史博物馆、故宫博物院、天津艺术博物馆、杨柳青年画展览馆等处,结合实物进行教学,既增加了学生的直观感受,又使得学生对中国文化有了更深入而形象的认识,使学生对理论课的学习兴趣也得到很大程度改善,从中汲取了充足的养分。

(3)坚持以科研带动教学

为了提高理论教学的高度,坚持带着本科生搞科研,为此华梅教授不辞辛苦地为本科生作专业写作方面的辅导,并逐字逐句进行修改,那写满红字的文稿里面凝结了她无私的品格与辛勤的汗水!本科生中先后有数十名发表论文于《直面艺术》、《服饰文化学发展战略与前景展望论文集》等正式出版物。这种以华梅教授独创的采取"干中学教学方法",结合多鼓励,但时刻不忘严格要求的方法,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毅力与求知欲。

为了开拓学生的视野,她一方面积极联系举办各种专题讲座,另一方面还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专业论坛,如"服饰文化与现代化理念"等,让学生全方位地接触信息,保证学生掌握第一手资讯。在尽可能的条件下,组织必要的社会实践,如2009年为天津市参加国庆游行彩车上人员设计服饰时,除青年教师和研究生外,也大胆地带上本科生,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同时着重于教学基地的拓展与使用,本科生收效显著。

3.教学艺术与方法

(1)教学中注重发挥传统教学方式的优长,学生们说,华梅老师精神饱满、富有激情,文字精炼、版式合理,总能使学生入神地听讲,并学到真正的知识,华梅注重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带动学生思考,鼓励学生参与,以使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非常好。

(2)科学、合理、有效地使用现代教学手段。多年来搜集整理了大量的精美幻灯片及相关的纪录片,并制作了全套教学的ppt;组织、搜集、整理了大量的教学参考资料的图书及电子材料;利用网络优势,克服技术难题,将资料上载到配套的网络课程中,并提供在线支持,及时回答师生提出的问题。教学资源全部开放,学生可以自由下载,扩大教学的范围。

(3)所讲授主要课程全程教学录像已全部制作完成,并上载到网络课程上,视频清晰,分辨率高,可在线播放,也可下载,便于学生系统地自学和复习。

4.教学成就

(1)由于教学时间已很长,但内容却不断更新,而且教学方法逐步改革,教学成果突出,华梅教授主持建设的"中西服装史"课程于2007年获得天津市级精品课程称号,2009年获得国家级精品课程的荣誉称号。

(2)《中国服装史》、《西方服装史》、《服装美学》、《服装概论》获批为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2007年,署名第一。

(3)服装史论系列教材建设(《中国服装史》华梅著;《西方服装史》华梅、要彬著;《服装美学》华梅著;《服装概论》华梅、周梦著)获得2009年全国普通高校优秀教学成果天津市二等奖。

(4)《中国近现代服装史》获批为部委级"十一五"规划教材,2008年,以专著形式出版。

(5)设计史论系列教材《中国工艺美术史》、《西方工艺美术史》、《现代设计史》、《中国雕塑史》获批为天津市"十五"规划重点教材,2005年,署名第一。

(6)《多出成果,快出人才--服饰文化学研究生教学体验》获天津市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研讨会优秀论文一等奖,2001年。

(7)服饰文化教学成果获全国普通高校优秀教学成果奖天津市一等奖,1996年。

5.教材建设

(1)坚持以自编教材的不断完善来推动课程的改革与发展。1983年,国家教育部开始在全国高校设置服装设计专业,华梅作为第一批讲授中国服装史的教师首先撰写"中国服装史"教材。现用《中国服装史》就是在华梅教授1983年服装史课讲义的基础上,经过五年教学实践,经过四次调研而后正式成书出版的。1999年修订再版,至2007年2月,印刷13次。2007年在原来教材基础上,增加新的内容,再次修订以国家级"十一五"规划教材的形式由中国纺织出版社出版。2003年4月,日文全译本在日本白帝社发行。至2006年,已三次印刷。另有韩文版及相近的英文版出版。

(2)《西方服装史》2003年出版,先后重印两次,2007年修订再版。

(3)《服装美学》2003年出版,2007年修订再版。

(4)《中国服装史》、《西方服装史》、《服装美学》、《服装概论》获批为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2007年,署名第一。

(5)《中国近现代服装史》获批为部委级"十一五"规划教材,2008年,专著。

(6)主编设计史论系列教材《中国工艺美术史》(两版分别在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和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华梅著)、《西方工艺美术史》、《现代设计史》(华梅等著)、《中国雕塑史》2005年获批为天津市"十五"规划重点教材。

(7)《艺术鉴赏》(组织、主审兼作者)获批全国高等学校卫生部规划教材。

6.教学效果

(1)教学效果在全国同行获得很高评价,特别是精品课程建设期间,通过网络、邮件等媒体形式收到国内多名专家的赞誉(原国家纺织工业部副部长、中国服装协会顾问王增敬;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工艺美术史论教授、博士生导师田自秉;上海东华大学服装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教授陈建辉;中华全国工商联纺织服装商会副会长、中国服装研究设计中心原副主任、副编审谭安;北京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染织艺术专家、教授吴淑生;南京艺术学院工艺美术史论教授、中国工艺美术终身成就奖吴山;上海市社联常委、上海市新学科学会名誉会长、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同济大学教授金哲;中南民族大学首席教授、博士生导师彭修银;西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教授岳嵘琪;西北民族大学美术学院美术史论教授邱立新;山西大学美术学院院长、副教授高兴玺;宁波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教授贺雪飞;辽宁大学教授、全国高校美术研究会副会长、中国高教美育研究会前副会长杨恩寰;南开大学哲学系美学专家、教授童坦;天津美术学院前教务处长、装饰系教授王家斌)。主讲课程:《中西服装史》在全国同领域内影响极大,起到了示范作用,2009年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

(2)教学32年,她从不照本宣科,高含金量的授课让学生受益匪浅。不仅如此,她还热心帮助学生解答课外问题,推荐课外读物,因而在本院学生中获得很高评价。各学期生评教成绩在学校里名列前茅。学生如此评价道:老师讲课富有激情,图文并茂,触类旁通。使我们更加深入的了解到中西服饰发展的历史,深刻的体会到中国的服饰文化有着独特的韵味,深厚的内涵。

(二)教学梯队建设

1.重视教学队伍建设,"中西服装史"课程组共有6 名教师。在学历结构上,有4人具有硕士学位。从职称上看,有教授2人,副教授2人,讲师2人。主讲教师中的高级职称人数/主讲教师总数>=60%,硕士生导师3人。在年龄结构上,50岁以上的教师1人,40-50岁的教师1人,30-40岁的教师3人,30岁以下1人,形成了以中青年为主,老中青结合的阶梯式教学队伍。课程组成员分别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天津工业大学、天津师范大学的艺术设计专业,知识结构完善,教学水平高。

2.重视年轻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一方面亲自上台讲授教学方法,另一方面还坚持每年积极组织展开教学观摩、教师课件大赛等活动,有力地带动了学院教师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学水平。

3.重视年轻教师科研水平的提高。为进一步落实科研促教学的方针,华梅教授以身作则积极开展科研活动,并鼓励年轻人参与,加以专业辅导。近三年内加强研究和总结教学理论与经验,课程组教师共发表论文16篇,人均论文5篇,三年内共出版著作11部,其中由青年教师要彬副教授主编参与的教材3部。

(三)科研工作情况

1.学术地位

作为人类服饰文化学新学科的创建者,在国内外服饰文化研究领域具有较高的学术地位和知名度,现在在多个国内外专家学术组织中担任重要工作:

天津市美学学会副理事长兼服饰美学专业委员会主任

天津市美术家协会艺术理论委员会副主任

天津市形象设计协会高级顾问

宁波市服饰文化研究所名誉所长

天津市美容美发行业协会名誉顾问

中国纺织出版社编审委员会委员

服装时报社顾问委员会委员

浙江纺织服装学院客座教授

陕西服装职业学院客座教授

2.科研能力与学术成就

(1)科研的主要内容

服饰文化学研究

本方向研究重点是站在人类文化学的高度,将服饰文化与其他自然科学结合在一起,用现代化的方法和理论,从社会、历史、民俗、经济等多个方面去研究服饰文化,使服饰文化成为一门立体的多学科交叉的研究体系,并探索出一条全新的服饰文化教学与研究之路。进入21世纪以来,最需要的科研项目需具全人类的、多学科的,贴近民众生活的特点,而服饰文化学恰恰具有这些特色。

服饰设计创作研究

以服饰文化研究理论为积淀,结合现代时尚观念,理论联系实践。或在创新设计中不断提升理论高度,开拓时尚理念以符合大众的服饰审美品味为前提,提高生活质量、审美趣味。2008年,"华梅服饰文化成果展在天津师大建校50周年展出,同年被南开大学邀请在展出,2009年赴泰国展出。

服饰教育理念的研究

结合实际教学情况,根据市场对服饰设计人才需求的情况,改革调整教学方法,探索"校企合作"的新途径,寻求服饰文化与服饰设计创作服务社会,转化现实生产力的新方式,使服饰文化教育更灵活,更加适应市场的需求。如与天津市飞尼克斯服装有限公司、应大皮衣有限公司等专业单位合作,开辟教学基地,组织服饰文化通俗读物等,都从实践教学中培养了学生组织与创新能力。

(2)科研的主要成果

研究的主要课题

《服饰与中国文化》,天津市教委科研立项,2000年

"美术史系列教材",天津市教委"十五"规划重点教材,2002年

《中国近现代服饰史》,天津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03年

《艺术鉴赏》,全国高等学校卫生部规划教材立项,2006年

"服装史论系列教材",国家级"十一五"规划重点教材,教育部,2006年

《中国近现代服装史》,部委级"十一五"规划重点教材,教育部,2008年

"中国历代《舆服志》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项目,教育部,2008年

《服饰军事学》,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08年

获得的表彰

"服装史论系列教材建设",天津市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2009年

圆满完成国庆60周年彩车服饰设计特别优异奖,天津市政府,2009年

首都国庆60周年群众游行优秀工作者,首都国庆60周年北京市筹备委员会群众游行指挥部,2009年

主讲与主持的"中西服装史"课程获"国家级精品课"称号,国家教育部,2009年

"服饰文化学丛书",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三等奖,2008年

天津市教育系统"十大女杰"(十行百杰,璀璨津门),天津市教委、天津市妇联,2007年

《古代服饰》20世纪文物考古与研究,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三等奖,2006年

《服饰与中国文化》,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一等奖,2004年

《多出成果,快出人才--服饰文化学研究生教学体验》,天津市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研讨会优秀论文一等奖,2001年

全国教育系统巾帼建功标兵、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全国模范教师,国家教育部;国家人事部,1998年

《人类服饰文化学》,第三届国家图书奖提名奖,全国第二届服装书刊展评最佳奖,天津市优秀图书特等奖,1997年

天津市劳动模范,天津市委、市人民政府,1997年

《人类服饰文化学》,第十届中国图书奖,北方十五省、市、自治区第11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图书奖、第三届国家图书奖提名奖、全国第二届服装书刊展评最佳奖,天津市优秀图书特等奖,1996-1997年

"服饰文化教学成果",天津市教学成果一等奖,1996年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1995年

国家人事部授予"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事部,1994年

天津市局级优秀教师,天津市高教局,1992年

主要研究论文

"以现代理念研究服饰",理论与现代化,2006年12月

"论艺术教育的特殊性",理论与现代化,2006年12月

"大学生亟需民间艺术教育",国家教育部"艺术教育论文征集",2005年5月

"21世纪服饰文化研究",天津工业大学学报,2004年5月

"从'人造美女'说开去",中国纺织,2004年4月

"西服东渐冲击波",中国纺织,2004年3月

"时尚多层面的形成因素之一--现实阶层划分",中国纺织,2003年12月

"时尚,多方出击",中国纺织,2003年10月

"服饰理论研究亟待引起关注",天津工业大学学报,2002年5月

"设计需要文化",时装观察,2002年7月

"东服西渐 西服东渐",服饰文化,2001年8月

"中国服饰风格与中国美术",天津纺织学院学报,2000年10月专业服务社会的成果

华梅教授自1983年起,为国内外相关兄弟院校、业务单位以"着装艺术与服饰文化"、"中国服饰的文化性"、"中国唐代服饰的形成因素及影响"等题目做专题讲座达135场,收到很好的以专业服务社会的效果。

2008年3月,带队参与了夏季达沃斯国际经济论坛2008新领军者年会服饰设计工作。

2009年3月-9月,带领服饰创作团队参与了天津国庆游行彩车上劳模及表演人员服饰设计工作,获得了国庆游行指挥部、天津市政府的表彰

围绕教学出版的教材及著作

1989年7月 《中国服装史》 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1992年3月 《中外服饰演化》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5年4月《中国服装史》音像版 山西音像教育出版社

1996年12月《人类服饰文化学》(百万字)天津人民出版社

1998年9月《新编中国工艺美术史》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1999年10月《中国服装史》(修订本)、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1999年11月《无言的倾诉--西方服饰欣赏》天津新蕾出版社

2001年10月《服饰与中国文化》人民出版社(市教委社科立项)

2003年4月《西方服装史》 中国纺织出版社

2003年9月《服装美学》 中国纺织出版社

2004年3月《20世纪服饰考古与研究》 国家文物出版社

2004年9月《中国服饰》中英文两种版本 五洲传播出版社

2004年9月《服饰心理学》中国纺织出版社

2004年12月《服饰民俗学》中国纺织出版社

2005年4月《服饰社会学》中国纺织出版社

2005年11月《服饰生理学》中国纺织出版社

2007年10月《中国服装史》(最新修订版)中国纺织出版社

2008年3月 《中国近现代服装史》中国纺织出版社

2008年5月 《服装美学》(第二版)中国纺织出版社

2008年8月 《西方服装史》(第二版)中国纺织出版社

2008年10月《服装艺术教育》人民出版社

2008年10月《工艺美术教育》人民出版社

2009年3月 《服装概论》中国纺织出版社

2005年至2006年,主编兼作者的《美术史系列教材》(四册,属天津市"十五"规划重点教材立项)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

2007年《服饰文化全览》丛书(上下卷126万字)天津古籍出版社(天津市社科立项)

2008年3月《中国近现代服装史》(天津市哲学社科立项、省部级"十一五"规划教材)中国纺织出版社

2008年主编《21世纪国际顶级品牌》(12本,包括《休闲装》、《香水》、《彩妆》、《男品》、《运动装》、《礼服》、《内衣》、《箱包》、《男装》、《女装》、《饰品》、《鞋帽》)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2010年1月主编《人类服饰文化全书》丛书(20本,包括服饰与爱情、服饰与战争、服饰与信仰、服饰与人生、服饰与理想、服饰与阶层、服饰与伦理、服饰与友谊、服饰与演艺、服饰与竞技、服饰与节俗、服饰与异化、服饰与禁忌、服饰与传播、服饰与自然、服饰与风格、服饰与时尚、服饰与个性、服饰与展示、服饰与考证)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其中《中国服装史》教材1989年第一版至1997年印刷9次,修订本1998年至2007年印刷13次,2007年被列为国家级"十一五"规划教材,连同《西方服装史》、《服装美学》、《服装概论》共四册一套,为服装史论教材。

所属专业领域、学校介绍----天津师范大学文字介绍

天津师范大学始建于1958年,原名天津师范学院,1982年更名为天津师范大学;1999年4月8日,经天津市委、市政府决定,教育部同意,由原天津师范大学、天津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天津教育学院组建成新天津师范大学。

2003年3月经市政府批准,占地3690亩,总规划面积68万平方米的天津师范大学新校区建设项目正式立项,一期35万平方米于2005年9月正式启用。

学校现有23个学院,49个研究机构。设有87个本专科专业(本科专业56个,专科专业31个)。已形成多学科、多形式、多层次、多规格的办学格局以及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相互贯通、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层次分明的办学特色,专业设置已延伸到了本科专业11个学科门类中的8个学科门类,成为功能齐全的综合性师范大学。

学校还设有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心理与行为研究中心、天津市现代教育技术实验中心、水资源与水环境重点实验室和政治学学科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此外,还设有附属中学、附属小学。

天津师范大学是博士学位授予权单位。现有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2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96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形成了以3个博士一级学科为代表的,部分研究特色可与国内一流大学相比肩的强势学科,以及教育特色学科群、基础学科群和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服务的应用学科群。已初步形成以教师教育为特色,教学科研型综合性大学的学科格局。

美术与设计学院成立于2007年8月8日,设有服装艺术系、艺术设计系、绘画系,是一个以培养美术教育、设计、服装文化与设计、服装表演为主的艺术院校。

所属专业领域

设计艺术学是艺术与科学,设计与生活紧密结合,从事设计艺术创作与设计及理论研究的学科。天津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的设计艺术学现已形成集硕士生教育、本科教育、专业教育为一体的人才培养体制。它主要研究艺术设计的规律,将现代科技成果和价值判断应用于设计,实现人文与审美需要。使学生在掌握艺术设计基本理论和专业技能的基础上,更深入系统地进行公共视觉传达、公共环境艺术、装饰艺术设计、服装配饰艺术、数码交互艺术、建筑造型艺术、城市艺术等方面的学习,以适用21世纪信息社会多变性和复合型人才的需要。

服装专业作为设计艺术学的一个分支,自1983年在全国高等院校成立服装专业以来,一直是艺术设计学科的特色专业。华梅教授作为第一批讲述中国服装史的教师,1994年提出以人类服饰史、服饰社会学、服饰心理学、服饰民俗学、服饰生理学和服饰艺术学六部分组构而成的人类服饰文化学新构想,进而在提升服装专业水平方面作出自己的贡献,出版56部著作,并在实践中作出有益的尝试与探索,可以说她一直走在服饰文化研究的第一线、最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