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華梅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華梅
出生 1951
天津市
國籍 中國
職業 天津師範大學美術與設計學院院長

華梅( Hua Mei)

華梅,女,1951年生於天津市,祖籍無錫。現為天津師範大學美術與設計學院院長、教授、師大華梅服飾文化學研究所所長。國家人事部授銜"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享受國務院政府津貼。1997年天津市勞動模範,1998年全國教育系統巾幗建功標兵、全國教育系統勞動模範、全國模範教師。現任全國政協委員。國際服飾文化學會會員。

簡介

1977年起在天津美術學院任中國工藝美術史課,1983年起開始中國服裝史教學,《中西服裝史》課程2007年被評為天津市級精品課程,2009年獲批為國家級精品課。1994年創建服飾文化學新學科。至今出版專著41部,主編三部專集和八套叢書,《中國服裝史》自1989年出版,至2007年再版印刷22次,為國家級"十一五"規劃教材。同為這套國家級教材的還有華梅著《西方服裝史》、《服裝美學》、《服裝概論》。具有填補空白意義的《中國近現代服裝史》為省部級"十一五"規劃教材,並為天津市社科立項。百萬字《人類服飾文化學》獲第十屆中國圖書獎、北方十五省、市、自治區第11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圖書獎、第三屆國家圖書獎提名獎、全國第二屆服裝書刊展評最佳獎、天津市優秀圖書特等獎;四十萬字《服飾與中國文化》獲天津市社會科學成果一等獎,《古代服飾》和《服飾文化叢書》獲天津市社會科學成果三等獎。其服飾教學1997年獲普通高校教學成果天津市一等獎。服裝史論系列教材建設獲普通高等學校優秀教學成果天津市二等獎。多部著作被翻譯成英文、日文、韓文等在國外發行。

2004年起,應邀為日本奈良國立女子大學、新加坡拉薩爾--新航藝術學院、法國里昂國立時裝設計大學、巴黎法蘭西時裝學院、新西蘭國立理工大學、新西蘭服裝設計研究院、泰國蘭實大學、泰國曼松德·昭帕亞皇家師範大學等講授中國服飾文化。

教學工作情況

1.授課情況

教學上,華梅教授始終堅持在第一線為本科生上課,她對待每一節課都十分嚴謹、認真,從來沒有遲到。32年來,無論颳風下雨,還是家裡遇到困難,從未耽誤過一堂課。在課堂上,既堅持傳統授課方法,利用板書生動授課,同時又以與多媒體交叉的手段進行教學,力求生動、易懂,深入淺出,讓學生儘可能多地在愉悅中學到知識。主要講授的課程是"中國服裝史"、"服飾文化學"、"中國工藝美術史"等。

2.教學思想與教學內容改革

(1)注重教學內容的更新,與時俱進。

華梅教授在高校從教32年,有着豐富的教學經驗,在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上她從不因循守舊,而是力求創新,她總是及時了解國內外最新科研新成果及相關學科的新趨勢與動向,結合教學內容及時給學生補充新知識。她所編寫的教材也是與時俱進、不斷完善,並不斷提出新觀點、新見解,如《中國服裝史》第一版寫到1949年,第二版又增加一章到1997年,第三版則寫到2007年,增加了一章"21世紀初期服裝"。雖說21世紀只有七八年的時間,但是及時續寫服裝史的確是非常有益的一項教學科研工作。這樣的做法既對學生及時了解服裝變遷與流行有很大意義,同時也促進了課程的建設。繼1996年服飾文化教學成果獲得全國普通高校教學成果天津市一等獎之後,2009年"服裝史論教材建設"又獲得了全國普通高校優秀教學成果天津市二等獎。

(2)理論課不拘泥於形式,堅持以"走進來,帶出去"的方法,用現場教學的方式增加學生學習理論課的興趣。

服裝史論課的教學屬於理論教學,但為了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華梅一方面在自編教材中根據古畫人物畫出線描圖,然後讓學生依課程順序臨摹這些服裝插圖,以便學生了解掌握各時期的服裝款式,並有效地進行動手能力的培養。另一方面,在課堂教學以外,華梅教授每年都要帶領本科生走進中國歷史博物館、故宮博物院、天津藝術博物館、楊柳青年畫展覽館等處,結合實物進行教學,既增加了學生的直觀感受,又使得學生對中國文化有了更深入而形象的認識,使學生對理論課的學習興趣也得到很大程度改善,從中汲取了充足的養分。

(3)堅持以科研帶動教學

為了提高理論教學的高度,堅持帶着本科生搞科研,為此華梅教授不辭辛苦地為本科生作專業寫作方面的輔導,並逐字逐句進行修改,那寫滿紅字的文稿裡面凝結了她無私的品格與辛勤的汗水!本科生中先後有數十名發表論文於《直面藝術》、《服飾文化學發展戰略與前景展望論文集》等正式出版物。這種以華梅教授獨創的採取"干中學教學方法",結合多鼓勵,但時刻不忘嚴格要求的方法,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的毅力與求知慾。

為了開拓學生的視野,她一方面積極聯繫舉辦各種專題講座,另一方面還積極組織學生參加各種專業論壇,如"服飾文化與現代化理念"等,讓學生全方位地接觸信息,保證學生掌握第一手資訊。在儘可能的條件下,組織必要的社會實踐,如2009年為天津市參加國慶遊行彩車上人員設計服飾時,除青年教師和研究生外,也大膽地帶上本科生,讓學生在實踐中得到鍛煉。同時着重於教學基地的拓展與使用,本科生收效顯著。

3.教學藝術與方法

(1)教學中注重發揮傳統教學方式的優長,學生們說,華梅老師精神飽滿、富有激情,文字精煉、版式合理,總能使學生入神地聽講,並學到真正的知識,華梅注重用靈活的教學方法,帶動學生思考,鼓勵學生參與,以使課堂氣氛活躍,教學效果非常好。

(2)科學、合理、有效地使用現代教學手段。多年來搜集整理了大量的精美幻燈片及相關的紀錄片,並製作了全套教學的ppt;組織、搜集、整理了大量的教學參考資料的圖書及電子材料;利用網絡優勢,克服技術難題,將資料上載到配套的網絡課程中,並提供在線支持,及時回答師生提出的問題。教學資源全部開放,學生可以自由下載,擴大教學的範圍。

(3)所講授主要課程全程教學錄像已全部製作完成,並上載到網絡課程上,視頻清晰,分辨率高,可在線播放,也可下載,便於學生系統地自學和複習。

4.教學成就

(1)由於教學時間已很長,但內容卻不斷更新,而且教學方法逐步改革,教學成果突出,華梅教授主持建設的"中西服裝史"課程於2007年獲得天津市級精品課程稱號,2009年獲得國家級精品課程的榮譽稱號。

(2)《中國服裝史》、《西方服裝史》、《服裝美學》、《服裝概論》獲批為國家"十一五"規劃教材,2007年,署名第一。

(3)服裝史論系列教材建設(《中國服裝史》華梅著;《西方服裝史》華梅、要彬著;《服裝美學》華梅著;《服裝概論》華梅、周夢著)獲得2009年全國普通高校優秀教學成果天津市二等獎。

(4)《中國近現代服裝史》獲批為部委級"十一五"規劃教材,2008年,以專著形式出版。

(5)設計史論系列教材《中國工藝美術史》、《西方工藝美術史》、《現代設計史》、《中國雕塑史》獲批為天津市"十五"規劃重點教材,2005年,署名第一。

(6)《多出成果,快出人才--服飾文化學研究生教學體驗》獲天津市學位與研究生教育工作研討會優秀論文一等獎,2001年。

(7)服飾文化教學成果獲全國普通高校優秀教學成果獎天津市一等獎,1996年。

5.教材建設

(1)堅持以自編教材的不斷完善來推動課程的改革與發展。1983年,國家教育部開始在全國高校設置服裝設計專業,華梅作為第一批講授中國服裝史的教師首先撰寫"中國服裝史"教材。現用《中國服裝史》就是在華梅教授1983年服裝史課講義的基礎上,經過五年教學實踐,經過四次調研而後正式成書出版的。1999年修訂再版,至2007年2月,印刷13次。2007年在原來教材基礎上,增加新的內容,再次修訂以國家級"十一五"規劃教材的形式由中國紡織出版社出版。2003年4月,日文全譯本在日本白帝社發行。至2006年,已三次印刷。另有韓文版及相近的英文版出版。

(2)《西方服裝史》2003年出版,先後重印兩次,2007年修訂再版。

(3)《服裝美學》2003年出版,2007年修訂再版。

(4)《中國服裝史》、《西方服裝史》、《服裝美學》、《服裝概論》獲批為國家"十一五"規劃教材,2007年,署名第一。

(5)《中國近現代服裝史》獲批為部委級"十一五"規劃教材,2008年,專著。

(6)主編設計史論系列教材《中國工藝美術史》(兩版分別在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和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華梅著)、《西方工藝美術史》、《現代設計史》(華梅等著)、《中國雕塑史》2005年獲批為天津市"十五"規劃重點教材。

(7)《藝術鑑賞》(組織、主審兼作者)獲批全國高等學校衛生部規劃教材。

6.教學效果

(1)教學效果在全國同行獲得很高評價,特別是精品課程建設期間,通過網絡、郵件等媒體形式收到國內多名專家的讚譽(原國家紡織工業部副部長、中國服裝協會顧問王增敬;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工藝美術史論教授、博士生導師田自秉;上海東華大學服裝學院藝術設計學院教授陳建輝;中華全國工商聯紡織服裝商會副會長、中國服裝研究設計中心原副主任、副編審譚安;北京工業大學藝術設計學院染織藝術專家、教授吳淑生;南京藝術學院工藝美術史論教授、中國工藝美術終身成就獎吳山;上海市社聯常委、上海市新學科學會名譽會長、上海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同濟大學教授金哲;中南民族大學首席教授、博士生導師彭修銀;西北師範大學美術學院院長、教授岳嶸琪;西北民族大學美術學院美術史論教授邱立新;山西大學美術學院院長、副教授高興璽;寧波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院長、教授賀雪飛;遼寧大學教授、全國高校美術研究會副會長、中國高教美育研究會前副會長楊恩寰;南開大學哲學系美學專家、教授童坦;天津美術學院前教務處長、裝飾系教授王家斌)。主講課程:《中西服裝史》在全國同領域內影響極大,起到了示範作用,2009年被評為國家級精品課。

(2)教學32年,她從不照本宣科,高含金量的授課讓學生受益匪淺。不僅如此,她還熱心幫助學生解答課外問題,推薦課外讀物,因而在本院學生中獲得很高評價。各學期生評教成績在學校里名列前茅。學生如此評價道:老師講課富有激情,圖文並茂,觸類旁通。使我們更加深入的了解到中西服飾發展的歷史,深刻的體會到中國的服飾文化有着獨特的韻味,深厚的內涵。

(二)教學梯隊建設

1.重視教學隊伍建設,"中西服裝史"課程組共有6 名教師。在學歷結構上,有4人具有碩士學位。從職稱上看,有教授2人,副教授2人,講師2人。主講教師中的高級職稱人數/主講教師總數>=60%,碩士生導師3人。在年齡結構上,50歲以上的教師1人,40-50歲的教師1人,30-40歲的教師3人,30歲以下1人,形成了以中青年為主,老中青結合的階梯式教學隊伍。課程組成員分別畢業於天津美術學院、天津工業大學、天津師範大學的藝術設計專業,知識結構完善,教學水平高。

2.重視年輕教師教學水平的提高,一方面親自上台講授教學方法,另一方面還堅持每年積極組織展開教學觀摩、教師課件大賽等活動,有力地帶動了學院教師的積極性,提高了教學水平。

3.重視年輕教師科研水平的提高。為進一步落實科研促教學的方針,華梅教授以身作則積極開展科研活動,並鼓勵年輕人參與,加以專業輔導。近三年內加強研究和總結教學理論與經驗,課程組教師共發表論文16篇,人均論文5篇,三年內共出版著作11部,其中由青年教師要彬副教授主編參與的教材3部。

(三)科研工作情況

1.學術地位

作為人類服飾文化學新學科的創建者,在國內外服飾文化研究領域具有較高的學術地位和知名度,現在在多個國內外專家學術組織中擔任重要工作:

天津市美學學會副理事長兼服飾美學專業委員會主任

天津市美術家協會藝術理論委員會副主任

天津市形象設計協會高級顧問

寧波市服飾文化研究所名譽所長

天津市美容美髮行業協會名譽顧問

中國紡織出版社編審委員會委員

服裝時報社顧問委員會委員

浙江紡織服裝學院客座教授

陝西服裝職業學院客座教授

2.科研能力與學術成就

(1)科研的主要內容

服飾文化學研究

本方向研究重點是站在人類文化學的高度,將服飾文化與其他自然科學結合在一起,用現代化的方法和理論,從社會、歷史、民俗、經濟等多個方面去研究服飾文化,使服飾文化成為一門立體的多學科交叉的研究體系,並探索出一條全新的服飾文化教學與研究之路。進入21世紀以來,最需要的科研項目需具全人類的、多學科的,貼近民眾生活的特點,而服飾文化學恰恰具有這些特色。

服飾設計創作研究

以服飾文化研究理論為積澱,結合現代時尚觀念,理論聯繫實踐。或在創新設計中不斷提升理論高度,開拓時尚理念以符合大眾的服飾審美品味為前提,提高生活質量、審美趣味。2008年,"華梅服飾文化成果展在天津師大建校50周年展出,同年被南開大學邀請在展出,2009年赴泰國展出。

服飾教育理念的研究

結合實際教學情況,根據市場對服飾設計人才需求的情況,改革調整教學方法,探索"校企合作"的新途徑,尋求服飾文化與服飾設計創作服務社會,轉化現實生產力的新方式,使服飾文化教育更靈活,更加適應市場的需求。如與天津市飛尼克斯服裝有限公司、應大皮衣有限公司等專業單位合作,開闢教學基地,組織服飾文化通俗讀物等,都從實踐教學中培養了學生組織與創新能力。

(2)科研的主要成果

研究的主要課題

《服飾與中國文化》,天津市教委科研立項,2000年

"美術史系列教材",天津市教委"十五"規劃重點教材,2002年

《中國近現代服飾史》,天津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2003年

《藝術鑑賞》,全國高等學校衛生部規劃教材立項,2006年

"服裝史論系列教材",國家級"十一五"規劃重點教材,教育部,2006年

《中國近現代服裝史》,部委級"十一五"規劃重點教材,教育部,2008年

"中國歷代《輿服志》研究",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藝術學項目,教育部,2008年

《服飾軍事學》,天津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2008年

獲得的表彰

"服裝史論系列教材建設",天津市級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2009年

圓滿完成國慶60周年彩車服飾設計特別優異獎,天津市政府,2009年

首都國慶60周年群眾遊行優秀工作者,首都國慶60周年北京市籌備委員會群眾遊行指揮部,2009年

主講與主持的"中西服裝史"課程獲"國家級精品課"稱號,國家教育部,2009年

"服飾文化學叢書",天津市哲學社會科學成果三等獎,2008年

天津市教育系統"十大女傑"(十行百傑,璀璨津門),天津市教委、天津市婦聯,2007年

《古代服飾》20世紀文物考古與研究,天津市哲學社會科學成果三等獎,2006年

《服飾與中國文化》,天津市哲學社會科學成果一等獎,2004年

《多出成果,快出人才--服飾文化學研究生教學體驗》,天津市學位與研究生教育工作研討會優秀論文一等獎,2001年

全國教育系統巾幗建功標兵、全國教育系統勞動模範、全國模範教師,國家教育部;國家人事部,1998年

《人類服飾文化學》,第三屆國家圖書獎提名獎,全國第二屆服裝書刊展評最佳獎,天津市優秀圖書特等獎,1997年

天津市勞動模範,天津市委、市人民政府,1997年

《人類服飾文化學》,第十屆中國圖書獎,北方十五省、市、自治區第11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圖書獎、第三屆國家圖書獎提名獎、全國第二屆服裝書刊展評最佳獎,天津市優秀圖書特等獎,1996-1997年

"服飾文化教學成果",天津市教學成果一等獎,1996年

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1995年

國家人事部授予"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稱號,中華人民共和國人事部,1994年

天津市局級優秀教師,天津市高教局,1992年

主要研究論文

"以現代理念研究服飾",理論與現代化,2006年12月

"論藝術教育的特殊性",理論與現代化,2006年12月

"大學生亟需民間藝術教育",國家教育部"藝術教育論文徵集",2005年5月

"21世紀服飾文化研究",天津工業大學學報,2004年5月

"從'人造美女'說開去",中國紡織,2004年4月

"西服東漸衝擊波",中國紡織,2004年3月

"時尚多層面的形成因素之一--現實階層劃分",中國紡織,2003年12月

"時尚,多方出擊",中國紡織,2003年10月

"服飾理論研究亟待引起關注",天津工業大學學報,2002年5月

"設計需要文化",時裝觀察,2002年7月

"東服西漸 西服東漸",服飾文化,2001年8月

"中國服飾風格與中國美術",天津紡織學院學報,2000年10月專業服務社會的成果

華梅教授自1983年起,為國內外相關兄弟院校、業務單位以"着裝藝術與服飾文化"、"中國服飾的文化性"、"中國唐代服飾的形成因素及影響"等題目做專題講座達135場,收到很好的以專業服務社會的效果。

2008年3月,帶隊參與了夏季達沃斯國際經濟論壇2008新領軍者年會服飾設計工作。

2009年3月-9月,帶領服飾創作團隊參與了天津國慶遊行彩車上勞模及表演人員服飾設計工作,獲得了國慶遊行指揮部、天津市政府的表彰

圍繞教學出版的教材及著作

1989年7月 《中國服裝史》 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

1992年3月 《中外服飾演化》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995年4月《中國服裝史》音像版 山西音像教育出版社

1996年12月《人類服飾文化學》(百萬字)天津人民出版社

1998年9月《新編中國工藝美術史》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

1999年10月《中國服裝史》(修訂本)、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

1999年11月《無言的傾訴--西方服飾欣賞》天津新蕾出版社

2001年10月《服飾與中國文化》人民出版社(市教委社科立項)

2003年4月《西方服裝史》 中國紡織出版社

2003年9月《服裝美學》 中國紡織出版社

2004年3月《20世紀服飾考古與研究》 國家文物出版社

2004年9月《中國服飾》中英文兩種版本 五洲傳播出版社

2004年9月《服飾心理學》中國紡織出版社

2004年12月《服飾民俗學》中國紡織出版社

2005年4月《服飾社會學》中國紡織出版社

2005年11月《服飾生理學》中國紡織出版社

2007年10月《中國服裝史》(最新修訂版)中國紡織出版社

2008年3月 《中國近現代服裝史》中國紡織出版社

2008年5月 《服裝美學》(第二版)中國紡織出版社

2008年8月 《西方服裝史》(第二版)中國紡織出版社

2008年10月《服裝藝術教育》人民出版社

2008年10月《工藝美術教育》人民出版社

2009年3月 《服裝概論》中國紡織出版社

2005年至2006年,主編兼作者的《美術史系列教材》(四冊,屬天津市"十五"規劃重點教材立項)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

2007年《服飾文化全覽》叢書(上下卷126萬字)天津古籍出版社(天津市社科立項)

2008年3月《中國近現代服裝史》(天津市哲學社科立項、省部級"十一五"規劃教材)中國紡織出版社

2008年主編《21世紀國際頂級品牌》(12本,包括《休閒裝》、《香水》、《彩妝》、《男品》、《運動裝》、《禮服》、《內衣》、《箱包》、《男裝》、《女裝》、《飾品》、《鞋帽》)中國時代經濟出版社

2010年1月主編《人類服飾文化全書》叢書(20本,包括服飾與愛情、服飾與戰爭、服飾與信仰、服飾與人生、服飾與理想、服飾與階層、服飾與倫理、服飾與友誼、服飾與演藝、服飾與競技、服飾與節俗、服飾與異化、服飾與禁忌、服飾與傳播、服飾與自然、服飾與風格、服飾與時尚、服飾與個性、服飾與展示、服飾與考證)中國時代經濟出版社

其中《中國服裝史》教材1989年第一版至1997年印刷9次,修訂本1998年至2007年印刷13次,2007年被列為國家級"十一五"規劃教材,連同《西方服裝史》、《服裝美學》、《服裝概論》共四冊一套,為服裝史論教材。

所屬專業領域、學校介紹----天津師範大學文字介紹

天津師範大學始建於1958年,原名天津師範學院,1982年更名為天津師範大學;1999年4月8日,經天津市委、市政府決定,教育部同意,由原天津師範大學、天津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天津教育學院組建成新天津師範大學。

2003年3月經市政府批准,占地3690畝,總規劃面積68萬平方米的天津師範大學新校區建設項目正式立項,一期35萬平方米於2005年9月正式啟用。

學校現有23個學院,49個研究機構。設有87個本專科專業(本科專業56個,專科專業31個)。已形成多學科、多形式、多層次、多規格的辦學格局以及職前培養和職後培訓相互貫通、學歷教育和非學歷教育層次分明的辦學特色,專業設置已延伸到了本科專業11個學科門類中的8個學科門類,成為功能齊全的綜合性師範大學。

學校還設有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心理與行為研究中心、天津市現代教育技術實驗中心、水資源與水環境重點實驗室和政治學學科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基地。此外,還設有附屬中學、附屬小學。

天津師範大學是博士學位授予權單位。現有3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22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11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96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形成了以3個博士一級學科為代表的,部分研究特色可與國內一流大學相比肩的強勢學科,以及教育特色學科群、基礎學科群和為我市經濟社會發展需要服務的應用學科群。已初步形成以教師教育為特色,教學科研型綜合性大學的學科格局。

美術與設計學院成立於2007年8月8日,設有服裝藝術系、藝術設計系、繪畫系,是一個以培養美術教育、設計、服裝文化與設計、服裝表演為主的藝術院校。

所屬專業領域

設計藝術學是藝術與科學,設計與生活緊密結合,從事設計藝術創作與設計及理論研究的學科。天津師範大學美術與設計學院的設計藝術學現已形成集碩士生教育、本科教育、專業教育為一體的人才培養體制。它主要研究藝術設計的規律,將現代科技成果和價值判斷應用於設計,實現人文與審美需要。使學生在掌握藝術設計基本理論和專業技能的基礎上,更深入系統地進行公共視覺傳達、公共環境藝術、裝飾藝術設計、服裝配飾藝術、數碼交互藝術、建築造型藝術、城市藝術等方面的學習,以適用21世紀信息社會多變性和複合型人才的需要。

服裝專業作為設計藝術學的一個分支,自1983年在全國高等院校成立服裝專業以來,一直是藝術設計學科的特色專業。華梅教授作為第一批講述中國服裝史的教師,1994年提出以人類服飾史、服飾社會學、服飾心理學、服飾民俗學、服飾生理學和服飾藝術學六部分組構而成的人類服飾文化學新構想,進而在提升服裝專業水平方面作出自己的貢獻,出版56部著作,並在實踐中作出有益的嘗試與探索,可以說她一直走在服飾文化研究的第一線、最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