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协调机制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

协调机制是中国科技名词。

世界上所有的国家中,只有我们中国的文化[1]是始终没有间断过的传承下来,也只有 “汉字”是世界上唯一的古代一直演变过来没有间断过的文字形式[2]

名词解释

协调机制是对考评、奖惩等方面建立的制度。协调的范围很广,在不同领域都可按照实际情况建立相应的协调机制.主要涉及领导、组织、执行、督察、考评、奖惩等方面的制度建立与运行。

企业组织协调机制的内容

1、相互适应,自行调整,这是一种自我控制方式。组织成员直接通过非正式的、平等的沟通达到协调,相互之间不存在指挥与被指挥的关系,也没有来自外部的干预。在十分复杂的组织里,人员构成复杂,工作事务事先不能全部规范化,因而也采用这种协调机制,使组织成员边工作、边调整,互相适应、互相协调。

2、直接指挥,直接控制,这是指组织的所有活动都按照一个人的决策和指令行事。这位负责人发布指示,监督工作。形象地讲,这种协调机制如人的大脑一样,同时协调两只手的活动。

3、工作过程标准化,这是指组织通过预先制定的工作标准,来协调生产经营活动。在生产之前,企业向职工明确工作的内容,或对工作制定出操作规程及其规章制度,然后要求工作过程中所有活动都要按这些标准进行,以实现协调。

4、工作成果标准化,这是指组织通过预先制定的工作成果标准,实现组织中各种活动的协调。这种协调只规定最终目标,不限定达到目标的途径、方法、手段和过程。如果工作流程复杂到不可控,那么制度的作用便不明显了,就只能通过对工作输出(工作结果)的控制来达到协调工作的目的。

5、技艺(知识)标准化,有些组织内的工作专业性强,工作过程和工作成果均无法标准化,那么组织只能通过将员工的技能标准化来实现工作协调的目的。这种协调机制主要是依靠组织成员在任职以前就接受了必要的、标准化的训练,成为具有标准化知识和技能的人才。

6、共同价值观,这是指组织成员或群体成员分享同一价值观念,实现全员的价值共享。“共同价值观”强调理想型的企业管理应该是“人本化”和“市场化”的有机结合。“人本化”是指企业对人的需求、价值实现和发展的一种态度和理念。

明茨伯格的六种组织协调机制

亨利·明茨伯格(Henry Mintzberg)指出,协调方式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企业人员的增加、分工的细化、工作复杂性的提高,协调方式也随之发展变化,它经历了以下6种协调机制:

1.直接监督。(创业型组织最为典型)

2.工作标准化。(机械型组织最为典型)

3.技能标准化。(专业型组织最为典型)

4.产出标准化。(事业部组织最为典型)

5.彼此调适。(创新型组织最为典型)

6.规范标准化。(使命型组织最为典型)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