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南京台城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南京台城
南京台城

"南京台城"位于南京城内北极阁北麓、玄武湖以南,是从解放门向西延伸出的一段明朝城垣。朱元璋筑应天府城时,原计划将这段城墙向西修至鼓楼岗并与石头城相接,后来在洪武十九年(1386年)"新筑后湖城",这一段城墙便遭废弃。这段城墙以条石为城基,城基之上用明初烧制的城砖包砌,长253.15米、高20.16米(其中条石城基高7.36米、城砖部分高18米),西端宽9.8米,东端宽10.3米。后人多将这段城墙附会为六朝时的台城,并讹传至今。现在这段城墙上设有南京市明城垣史博物馆。

台城,是东晋至南朝时期的台省(中央政府)和皇宫所在地, 台城原为孙吴苑城故址,晋太元三年(378年),谢安主持改建台城,自东晋至南陈,均为国家政治中心所在,宫殿壮丽巍峨,殿阁崇伟,台城内由多重城垣构成,包括百官议政的尚书朝堂区、皇帝朝宴的太极殿区以及后宫内殿区宫后园囿区等。近年来台城遗址相继发现,核心地区位于今大行宫周围及其以北南京总统府东西一线。

如今南京图书馆保护着台城中轴线截砖路和拐角砖包城墙,六朝博物馆内保护着台城原址夯土城墙、包砖墙,护城壕等遗址等, [1]


基本信息

  • 中文名称:台城
  • 地理位置: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解放门8号
  • 开放时间:全天
  • 门票价格:免费
  • 所属国家:中国
  • 所属城市:江苏省南京市
  • 适宜游玩季节:春秋冬三季
  • 建筑年代:东晋至南陈时期

历史沿革

台城原址是三国时孙吴都城建业城内的苑城。司马睿南渡建康(即建业),建立东晋。晋成帝时,建康宫室在苏峻之乱中被毁。战乱平息之后的咸和五年(330年)九月,晋成帝命令尚书右仆射王彬在苑城旧址上营建新的宫城,次年十一月新宫建成,命名为建康宫、又名显阳宫

六朝都城始建于三国吴黄龙元年(229),孙权所筑,都城周长二十里一十九步,东晋和南朝宋、齐、梁、陈皆以此为都城。都城设竹篱,开六门,正南门吴时称白门,晋改宣阳门,南朝宋元嘉时增至十二门。

晋太元三年(378年),谢安主持将台城彻底改建,此后两百余年直到陈朝灭亡,除了后宫园囿内的建设,台城的规模制度基本保持不变。

萧齐建元元年(479),开始砖砌都墙。

南梁大同十二年(公元546年)侯景之乱,梁武帝饿死台城。

南陈祯明三年(589)元月,隋平陈,都城毁。

隋开皇九年(589年)隋军攻入台城灭亡陈朝,将建康的宫苑荡平为耕地。原来绮丽宫室都化为废墟。此后多有文人以台城与南朝的兴废为题怀古咏史,唐朝诗人韦庄曾有《台城》诗云:"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到了唐朝之后的五代十国,杨吴在建康故址上兴建金陵城,台城遗迹就此彻底湮没地下。台城湮没之后,宫城的具体范围一直不明。明清史料记载"珍珠河正在(台城)宫内"、在"玄津桥大街以北"。

1936年,朱偰先生出版的《金陵古迹图考》中提出台城的四界分别是:南至干河沿、北至鸡鸣寺前、西至中山路西、东近成贤街,这种说法的影响相当大。

2001年5月起,对成贤街西43号大院工地,成贤街东星汉大厦工地,成贤街东东南大学成园工地,北京东路南东南大学校园北部科技楼工地,成贤街东南浮桥工地及珍珠河东侧、珠江路北侧的华能城市花园工地进行一系列考古发掘。但结果大失所望,发掘表明:该地区六朝文化层较为浅薄,没有发现任何与六朝建康宫城相称的重要遗存。

自2001年5月至2003年1月间,考古专家在这一地区的原老虎桥监狱工地、东南大学校园北部科技楼工地、东南大学成园工地、浮桥工地、珠江路北侧华能城市花园工地等多个地点展开工作,发掘结果表明除华能城市花园以外,珍珠河西侧的其余发掘点尤其是东南大学校园六朝文化层浅薄,没有发现与建康宫城相称的重要遗存。2002年,南京大行宫新世纪广场工地打桩时2米左右的地下打出了大量立起的青砖。他们找到了一条南北走向、方向为南偏西25度的砖铺路。这条道路共有三层,上下分别叠压着从孙吴至南朝的历代的路面。

2003年,南京图书馆工地一共挖出6000平方米探方。考古人员在地下布置的一条探沟又发现了一截东西走向的城壕和城墙。

2003年8月至11月,考古队又在南京利济巷西侧的长发大厦工地发现一段南北向城墙和配套的城壕。结合有关文献记载,这段城墙应该可认定为台城外重城垣的东墙。

2006年4月,南京游府西街小学工地上,发现六朝时期东西向壕沟,壕沟宽度达到13米,在壕沟北段则有城墙基址的线索。后确认为六朝台城外重城垣的南墙,城墙分东晋和南朝两个时期,其中东晋时期城墙的外侧包砖保存完好,这是首次发现台城的南墙。

2006年,和南京1912一墙之隔的某工地地下3.5米处,一段南北走向的宫城大道露出真容,车辙凿凿,1500年前六朝帝王们沐风而行的浩大场景仿佛在这里重现。

2007年10月至2008年1月,邓府巷东侧某工地,考古队再次发掘到台城外重城墙的西墙和城壕遗迹。台城的东、西、南城墙相继都找到。"在历时8年多、30多个工地、发掘面积累计超过2万平方米的持续考证下,现在我们终于可以描绘出与我们作别近1700年的台城。

2007年5月22日,南京圣和药业集团有限公司以3.85亿元的价格拿下原汉府街车站地块,成为当年的"地王"。

2007年7月,该工地就发现了地下遗迹,南京市博物馆随后进驻考古发掘,考古人员在这里发现了民国、明代及六朝时期的众多重要遗迹和遗物,特别是在此工地东部发现六朝时期的南北向夯土城墙及外侧城壕,对研究六朝建康宫城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2008年底,专家提议在该地块设立"六朝建康都城考古展示中心",建议获得了南京市政府的高度重视。

2011年12月,南京举行六朝博物馆开工奠基仪式,六朝博物馆预计2014年建成开放。该博物馆由世界著名建筑大师贝聿铭担纲设计,建成后将是南京市第一个遗址性博物馆,它将原汁原味再现地下的六朝遗址。

地理位置

台城位置位于今南京长江路南六朝博物馆附近,紧邻毗卢禅寺。毗卢寺方丈传义大和尚从诗人韦庄的《台城》七绝"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一诗中推断,诗人描绘的"柳"和"堤",应该是毗卢寺东的护城河。"再联想到发生在南朝著名的'侯景之乱',叛兵所以能快速出击,兵临城下,围困台城,也应是通过护城河水上运兵的。

建筑规模

台城规模庞大,在当时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并且引来其他国家的模仿。日后对中国和东亚各国影响深远的洛阳城就是模仿建康城修建的,是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委任素有鲁班之誉的蒋少游修建,蒋少游凭着记忆,将在建康城所看到的一切尽量画在图纸上,并一一搬到洛阳:宫阙、城门、太庙、华林池沼还有整个宫城格局……洛阳城仿佛建康城的小妹妹,处处都留有模仿建康城的痕迹。

建康城是公元4-6世纪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它的规模和市政设施,远远领先于同时代水平。遗憾的是,公元589年陈被隋所灭之后,包括台城宫阙在内的建康城城池悉数被毁。后来,朝代更替、城市叠加,这座风华绝代的建康城终于消失于地下,成为中国建城史上的一个千古之谜。

众所周知,六朝时期所创造的精神文明,比如科学文化艺术等等都是统领全国的,诞生了祖冲之、王羲之、谢灵运这样的大文人、大艺术家和大科学家,其实,六朝的物质文明尤其是都城建康城的城市模式也是影响深远的。

根据记载,当时的百济(朝鲜)曾来人朝拜南朝,但看见宫城外的双阙被战火烧毁,恸哭而去,在外国人心目中的地位如此,可以想象当时建康城是何等气派。实际上,建康城鼎盛时有28万户、近200万人口,街市繁荣,道路整齐,御道旁种植有中国最早的行道树--柳和槐以及橘子树,整个城市规整而实用。以至于北魏在其都城洛阳被毁后,也曾秘密派人来建康城学习城市模式。这种实用和规整并存的城市模式被后来的朝代一直吸收传承,直接影响了唐代甚至深深影响了百济及飞鸟奈良时期的日本。

实用信息

最佳旅游时间

南京春(3-5月)、秋(9-11月)两季最适宜出游。最不适宜季节为7-8月,是南京最热的时节,最高气温有时高达40℃。

衣着用品

南京春天(3-5月)和秋天(9-11月)白天只需穿衬衫(毛衣)和外衣就够了,但早晚天气偏凉需穿外套。其中6月初-7月初是南京的梅雨季节,需要带伞。冬天(12-2月)南京湿冷,建议穿上羽绒服防寒。

主要景点

六朝台城大致为长方形,其纵轴方向为北偏东25度,是一座中轴线倾斜的皇城,与南京地区自然条件有关,也反映南京以及中国古代诸多都城城市"天人合一、随顺自然"的特点",据悉,这种建造城墙的理念一直延续到了明代南京城营造。

城阙

东晋时,台城共开五门,南面为大司马门和南掖门(后曾改名为阊阖门、端门、天门),东、西、北面各有一座掖门。南朝宋时在南面两侧各开一门,即东掖门和西掖门,并将东晋时的原东掖门改名万春门(南朝梁时改名东华门)、原西掖门改名千秋门(梁时改名西华门)、原北掖门改名承明门(南朝齐时复名北掖门,又名平昌门)。梁时在台城北面西侧新开大通门。至此台城共设八门。

端门

端门,六朝台城的正南门,位于皇帝进出的大司马门东边,是专供外国使节出入的大门。《建康记》中记载,六朝宫门正南叫端门,外国使节访问都从端门进。原来端门是用来迎接外国使节而开设的大门。

而据唐代段成式写的《酉阳杂俎》中介绍,外国使节来朝拜南朝帝王,先乘坐牛车到石阙下。进端门,而后到应门,再到太阳门。各种手续齐全后,外国使节们才能见到至高无上的皇帝。当时,外国使节们站的位置都有规定,比如:"高句丽、百济客在南边。"

当时的建康城,由于政治经济都很强大,这里到处都能看到外国使节。在晋穆帝时,兴宁元年闰月,蒲林(也就拂菻,罗马帝国)王国已经来到东晋的都城建康。公元5世纪时,日本大和国的五代国王赞、珍、济、兴、武都曾遣使来宋的都城建康。梁天监初年,中天竺国(今印度)国王遣使来建康,并进贡琉璃壶、古贝等物。

梁武帝时期,端门之下,还曾发生过一则异国使臣哭阙的故事。太清三年(549)十二月,侯景之乱时的建康城满目疮痍,不堪目睹。百济国王(朝鲜)不知建康城有变,仍派使臣来入贡。百济国使节看到建康城池荒废,在端门外石阙之下痛哭流涕,当时的过路人看到没有一个不跟着流泪的。侯景知道后,生气异常,把百济国使抓了起来,关在小庄严寺,禁止他出入。一直到侯景之乱平定了以后,这位国使才被释放回国。

太极殿

大司马门内的太极殿,是台城的正殿,用于举行隆重典礼。太极殿规模宏大,高八丈、长二十七丈、广十丈,初为十二间,象征一年的十二个月。太极殿两翼设太极东堂和太极西堂,各七间,是皇帝日常议政、筵宴、延见、起居的所在。太极殿与附近的中书省、门下省都属于"禁省"范围。

梁武帝时期国力强盛,大修宫室,将太极殿扩为13间,以契合闰月之数,并在太极殿和东西两堂内铺砌花纹锦石。台城原本无阙,508年(天监七年)梁武帝命卫尉卿丘仲孚在大司马门外建石阙一对,命名为"神龙"、"仁虎"。据记载,双阙的趺座高7尺,阙身则高5丈、长3丈6尺、厚7丈5尺,石阙上镌刻珍禽异兽,"穷极壮丽,冠绝古今"。

桃叶渡

在淮清桥南,青溪与内秦淮河汇流处,东晋王献之迎接爱妾桃叶之处,故名。王献之诗云"桃叶复桃根,渡江不用楫。但渡无所苦,我自迎接汝。"桃根,桃叶之妹。一说桃叶渡非秦淮河之渡,乃长江之渡。据《嘉庆江宁府志·卷八》载:"桃叶渡,古建康北江中之洲。其形甚长,殆可百里。"隋灭陈时,韩擒虎、贺若弼破陈师后,晋王杨广从六合镇桃叶山乘陈船渡至南岸。明景泰年间,昆山沈愚有《过桃叶渡》诗"江花含笑欲争春,江水笼烟柳色新。商女停舟唱桃叶,东风愁杀渡江人。"以此可知明人犹知桃叶渡为长江之渡。

东晋车道

位于大行宫路口东南角的新世纪广场北部,东晋遗迹。2002年6月,考古发现。车道南北向,北偏东25度。车道上下叠压孙吴至南朝的多个路面,两侧有宽窄不等砖砌路沟。车道长期沿用,但方向不变,各时期路幅规模亦不相同。东晋车道在孙吴旧路基础上向西位移约6米,南朝车道又在东晋旧路基础上向东扩展近10米。早期的孙吴车道最窄,路面宽15.4米,两侧排水沟上口宽超过5米,深逾2米,路面中央又以两条浅水沟分为三部分;南朝时期车道最宽,路面宽23.3米,两侧砖砌路沟宽约2米,深约0.6米;东晋时期车道宽17米,亦见"一路三途"现象,不过它的两侧为砖铺路面,中央为土路。其中西侧砖路主要用立砖侧铺,局部路面损毁后用断砖平铺修补,大部分路面保存清晰的车辙印迹,砖侧发现的"咸康"等模印纪年铭文,确定车道铺筑于东晋成帝和康帝时期。东侧砖路两旁用侧立砖砌有路牙,中央上层路面铺砖已不存,下层路基用断砖平铺2至3层。考古发掘证实车道跨越今中山东路,一直向北延伸到今南京图书馆新馆地下。其中东晋道路西侧砖铺车道中保存最好的一段,已经整体移运至南京市博物馆。

交通信息

地铁

①地铁1号线、3号线南京站下可至神策门公园。

②地铁1号线玄武门站下可至玄武门。

③地铁3号线鸡鸣寺站下可至解放门。

公交

公交2路、11路、20路等太平门站下可至太平门。

预备申遗

2012年11月,六朝都城遗址作为中国海上丝绸之路项目遗产点之一,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根据日程,2015年完成准备工作,2016年正式送交世遗大会审议。

公元3-6世纪,六朝政权为了建立与朝鲜半岛和日本列岛国家的友好往来,形成了以建康为起点的东海航线,这为拓展和加强中国与东亚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六朝政权与东亚、东南亚、西亚等外国交往主要通过海路进行,建康都城成为各国文化交流方面的主要城市。佛教经义乃至佛寺建筑就是在此时从建康传入百济(韩国)和倭国(日本)。

三国时代,东吴雄踞江东,竭力发展经济,开创造船业,训练水师,以水军立国,并派遣航海使者开发疆土,与外通好。东吴时期因为同曹魏、刘蜀在长江上作战与交通的需要,积极发展水军,船舰的设计与制造有有了很大的进步。

孙吴武装船队出海百余艘,随行将士万余人,北上辽东、高句丽(今中国东北部分地区与朝鲜北部),南下夷州(今台湾)和东南亚今越南、柬甫寨等国,吴国灭亡时,有战船、商船等5000多艘。据有学者考证,当时孙吴造船业已发明了原始水密隔舱。孙吴发达的造船业对后世出海远航造成了更为有利便捷的条件,由于航海术的提高,三国孙吴多次派使者出海远航,成为开拓性的壮举。东吴黄武四年(225年)扶南国王范旃遣使来吴国,历时四年,在229年到达东吴,献琉璃。孙权派遣中郎康泰出使扶南国。黄武5年(226年)大秦商人到交趾、吴国首都建业(今南京)。法显陆上西行,海上归国,由印度多摩利底经狮子国、耶婆提、到山东牢山。

视频

《南京台城书房 》

参考资料

  1. 手机随拍——南京台城 乐龄网,2018-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