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南京台城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南京台城
南京台城

"南京台城"位於南京城內北極閣北麓、玄武湖以南,是從解放門向西延伸出的一段明朝城垣。朱元璋築應天府城時,原計劃將這段城牆向西修至鼓樓崗並與石頭城相接,後來在洪武十九年(1386年)"新筑後湖城",這一段城牆便遭廢棄。這段城牆以條石為城基,城基之上用明初燒制的城磚包砌,長253.15米、高20.16米(其中條石城基高7.36米、城磚部分高18米),西端寬9.8米,東端寬10.3米。後人多將這段城牆附會為六朝時的台城,並訛傳至今。現在這段城牆上設有南京市明城垣史博物館。

台城,是東晉至南朝時期的台省(中央政府)和皇宮所在地, 台城原為孫吳苑城故址,晉太元三年(378年),謝安主持改建台城,自東晉至南陳,均為國家政治中心所在,宮殿壯麗巍峨,殿閣崇偉,台城內由多重城垣構成,包括百官議政的尚書朝堂區、皇帝朝宴的太極殿區以及後宮內殿區宮後園囿區等。近年來台城遺址相繼發現,核心地區位於今大行宮周圍及其以北南京總統府東西一線。

如今南京圖書館保護着台城中軸線截磚路和拐角磚包城牆,六朝博物館內保護着台城原址夯土城牆、包磚牆,護城壕等遺址等, [1]


基本信息

  • 中文名稱:台城
  • 地理位置:江蘇省南京市玄武區解放門8號
  • 開放時間:全天
  • 門票價格:免費
  • 所屬國家:中國
  • 所屬城市:江蘇省南京市
  • 適宜遊玩季節:春秋冬三季
  • 建築年代:東晉至南陳時期

歷史沿革

台城原址是三國時孫吳都城建業城內的苑城。司馬睿南渡建康(即建業),建立東晉。晉成帝時,建康宮室在蘇峻之亂中被毀。戰亂平息之後的咸和五年(330年)九月,晉成帝命令尚書右僕射王彬在苑城舊址上營建新的宮城,次年十一月新宮建成,命名為建康宮、又名顯陽宮

六朝都城始建於三國吳黃龍元年(229),孫權所築,都城周長二十里一十九步,東晉和南朝宋、齊、梁、陳皆以此為都城。都城設竹籬,開六門,正南門吳時稱白門,晉改宣陽門,南朝宋元嘉時增至十二門。

晉太元三年(378年),謝安主持將台城徹底改建,此後兩百餘年直到陳朝滅亡,除了後宮園囿內的建設,台城的規模製度基本保持不變。

蕭齊建元元年(479),開始磚砌都牆。

南梁大同十二年(公元546年)侯景之亂,梁武帝餓死台城。

南陳禎明三年(589)元月,隋平陳,都城毀。

隋開皇九年(589年)隋軍攻入台城滅亡陳朝,將建康的宮苑蕩平為耕地。原來綺麗宮室都化為廢墟。此後多有文人以台城與南朝的興廢為題懷古詠史,唐朝詩人韋莊曾有《台城》詩云:"江雨霏霏江草齊,六朝如夢鳥空啼。無情最是台城柳,依舊煙籠十里堤。"到了唐朝之後的五代十國,楊吳在建康故址上興建金陵城,台城遺蹟就此徹底湮沒地下。台城湮沒之後,宮城的具體範圍一直不明。明清史料記載"珍珠河正在(台城)宮內"、在"玄津橋大街以北"。

1936年,朱偰先生出版的《金陵古蹟圖考》中提出台城的四界分別是:南至干河沿、北至雞鳴寺前、西至中山路西、東近成賢街,這種說法的影響相當大。

2001年5月起,對成賢街西43號大院工地,成賢街東星漢大廈工地,成賢街東東南大學成園工地,北京東路南東南大學校園北部科技樓工地,成賢街東南浮橋工地及珍珠河東側、珠江路北側的華能城市花園工地進行一系列考古發掘。但結果大失所望,發掘表明:該地區六朝文化層較為淺薄,沒有發現任何與六朝建康宮城相稱的重要遺存。

自2001年5月至2003年1月間,考古專家在這一地區的原老虎橋監獄工地、東南大學校園北部科技樓工地、東南大學成園工地、浮橋工地、珠江路北側華能城市花園工地等多個地點展開工作,發掘結果表明除華能城市花園以外,珍珠河西側的其餘發掘點尤其是東南大學校園六朝文化層淺薄,沒有發現與建康宮城相稱的重要遺存。2002年,南京大行宮新世紀廣場工地打樁時2米左右的地下打出了大量立起的青磚。他們找到了一條南北走向、方向為南偏西25度的磚鋪路。這條道路共有三層,上下分別疊壓着從孫吳至南朝的歷代的路面。

2003年,南京圖書館工地一共挖出6000平方米探方。考古人員在地下布置的一條探溝又發現了一截東西走向的城壕和城牆。

2003年8月至11月,考古隊又在南京利濟巷西側的長髮大廈工地發現一段南北向城牆和配套的城壕。結合有關文獻記載,這段城牆應該可認定為台城外重城垣的東牆。

2006年4月,南京游府西街小學工地上,發現六朝時期東西向壕溝,壕溝寬度達到13米,在壕溝北段則有城牆基址的線索。後確認為六朝台城外重城垣的南牆,城牆分東晉和南朝兩個時期,其中東晉時期城牆的外側包磚保存完好,這是首次發現台城的南牆。

2006年,和南京1912一牆之隔的某工地地下3.5米處,一段南北走向的宮城大道露出真容,車轍鑿鑿,1500年前六朝帝王們沐風而行的浩大場景仿佛在這裡重現。

2007年10月至2008年1月,鄧府巷東側某工地,考古隊再次發掘到台城外重城牆的西牆和城壕遺蹟。台城的東、西、南城牆相繼都找到。"在歷時8年多、30多個工地、發掘面積累計超過2萬平方米的持續考證下,現在我們終於可以描繪出與我們作別近1700年的台城。

2007年5月22日,南京聖和藥業集團有限公司以3.85億元的價格拿下原漢府街車站地塊,成為當年的"地王"。

2007年7月,該工地就發現了地下遺蹟,南京市博物館隨後進駐考古發掘,考古人員在這裡發現了民國、明代及六朝時期的眾多重要遺蹟和遺物,特別是在此工地東部發現六朝時期的南北向夯土城牆及外側城壕,對研究六朝建康宮城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2008年底,專家提議在該地塊設立"六朝建康都城考古展示中心",建議獲得了南京市政府的高度重視。

2011年12月,南京舉行六朝博物館開工奠基儀式,六朝博物館預計2014年建成開放。該博物館由世界著名建築大師貝聿銘擔綱設計,建成後將是南京市第一個遺址性博物館,它將原汁原味再現地下的六朝遺址。

地理位置

台城位置位於今南京長江路南六朝博物館附近,緊鄰毗盧禪寺。毗盧寺方丈傳義大和尚從詩人韋莊的《台城》七絕"江雨霏霏江草齊,六朝如夢鳥空啼,無情最是台城柳,依舊煙籠十里堤"一詩中推斷,詩人描繪的"柳"和"堤",應該是毗盧寺東的護城河。"再聯想到發生在南朝著名的'侯景之亂',叛兵所以能快速出擊,兵臨城下,圍困台城,也應是通過護城河水上運兵的。

建築規模

台城規模龐大,在當時的影響是非常大的,並且引來其他國家的模仿。日後對中國和東亞各國影響深遠的洛陽城就是模仿建康城修建的,是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委任素有魯班之譽的蔣少游修建,蔣少游憑着記憶,將在建康城所看到的一切儘量畫在圖紙上,並一一搬到洛陽:宮闕、城門、太廟、華林池沼還有整個宮城格局……洛陽城仿佛建康城的小妹妹,處處都留有模仿建康城的痕跡。

建康城是公元4-6世紀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它的規模和市政設施,遠遠領先於同時代水平。遺憾的是,公元589年陳被隋所滅之後,包括台城宮闕在內的建康城城池悉數被毀。後來,朝代更替、城市疊加,這座風華絕代的建康城終於消失於地下,成為中國建城史上的一個千古之謎。

眾所周知,六朝時期所創造的精神文明,比如科學文化藝術等等都是統領全國的,誕生了祖沖之、王羲之、謝靈運這樣的大文人、大藝術家和大科學家,其實,六朝的物質文明尤其是都城建康城的城市模式也是影響深遠的。

根據記載,當時的百濟(朝鮮)曾來人朝拜南朝,但看見宮城外的雙闕被戰火燒毀,慟哭而去,在外國人心目中的地位如此,可以想象當時建康城是何等氣派。實際上,建康城鼎盛時有28萬戶、近200萬人口,街市繁榮,道路整齊,御道旁種植有中國最早的行道樹--柳和槐以及橘子樹,整個城市規整而實用。以至於北魏在其都城洛陽被毀後,也曾秘密派人來建康城學習城市模式。這種實用和規整並存的城市模式被後來的朝代一直吸收傳承,直接影響了唐代甚至深深影響了百濟及飛鳥奈良時期的日本。

實用信息

最佳旅遊時間

南京春(3-5月)、秋(9-11月)兩季最適宜出遊。最不適宜季節為7-8月,是南京最熱的時節,最高氣溫有時高達40℃。

衣着用品

南京春天(3-5月)和秋天(9-11月)白天只需穿襯衫(毛衣)和外衣就夠了,但早晚天氣偏涼需穿外套。其中6月初-7月初是南京的梅雨季節,需要帶傘。冬天(12-2月)南京濕冷,建議穿上羽絨服防寒。

主要景點

六朝台城大致為長方形,其縱軸方向為北偏東25度,是一座中軸線傾斜的皇城,與南京地區自然條件有關,也反映南京以及中國古代諸多都城城市"天人合一、隨順自然"的特點",據悉,這種建造城牆的理念一直延續到了明代南京城營造。

城闕

東晉時,台城共開五門,南面為大司馬門和南掖門(後曾改名為閶闔門、端門、天門),東、西、北面各有一座掖門。南朝宋時在南面兩側各開一門,即東掖門和西掖門,並將東晉時的原東掖門改名萬春門(南朝梁時改名東華門)、原西掖門改名千秋門(梁時改名西華門)、原北掖門改名承明門(南朝齊時復名北掖門,又名平昌門)。梁時在台城北面西側新開大通門。至此台城共設八門。

端門

端門,六朝台城的正南門,位於皇帝進出的大司馬門東邊,是專供外國使節出入的大門。《建康記》中記載,六朝宮門正南叫端門,外國使節訪問都從端門進。原來端門是用來迎接外國使節而開設的大門。

而據唐代段成式寫的《酉陽雜俎》中介紹,外國使節來朝拜南朝帝王,先乘坐牛車到石闕下。進端門,而後到應門,再到太陽門。各種手續齊全後,外國使節們才能見到至高無上的皇帝。當時,外國使節們站的位置都有規定,比如:"高句麗、百濟客在南邊。"

當時的建康城,由於政治經濟都很強大,這裡到處都能看到外國使節。在晉穆帝時,興寧元年閏月,蒲林(也就拂菻,羅馬帝國)王國已經來到東晉的都城建康。公元5世紀時,日本大和國的五代國王贊、珍、濟、興、武都曾遣使來宋的都城建康。梁天監初年,中天竺國(今印度)國王遣使來建康,並進貢琉璃壺、古貝等物。

梁武帝時期,端門之下,還曾發生過一則異國使臣哭闕的故事。太清三年(549)十二月,侯景之亂時的建康城滿目瘡痍,不堪目睹。百濟國王(朝鮮)不知建康城有變,仍派使臣來入貢。百濟國使節看到建康城池荒廢,在端門外石闕之下痛哭流涕,當時的過路人看到沒有一個不跟着流淚的。侯景知道後,生氣異常,把百濟國使抓了起來,關在小莊嚴寺,禁止他出入。一直到侯景之亂平定了以後,這位國使才被釋放回國。

太極殿

大司馬門內的太極殿,是台城的正殿,用於舉行隆重典禮。太極殿規模宏大,高八丈、長二十七丈、廣十丈,初為十二間,象徵一年的十二個月。太極殿兩翼設太極東堂和太極西堂,各七間,是皇帝日常議政、筵宴、延見、起居的所在。太極殿與附近的中書省、門下省都屬於"禁省"範圍。

梁武帝時期國力強盛,大修宮室,將太極殿擴為13間,以契合閏月之數,並在太極殿和東西兩堂內鋪砌花紋錦石。台城原本無闕,508年(天監七年)梁武帝命衛尉卿丘仲孚在大司馬門外建石闕一對,命名為"神龍"、"仁虎"。據記載,雙闕的趺座高7尺,闕身則高5丈、長3丈6尺、厚7丈5尺,石闕上鐫刻珍禽異獸,"窮極壯麗,冠絕古今"。

桃葉渡

在淮清橋南,青溪與內秦淮河匯流處,東晉王獻之迎接愛妾桃葉之處,故名。王獻之詩云"桃葉復桃根,渡江不用楫。但渡無所苦,我自迎接汝。"桃根,桃葉之妹。一說桃葉渡非秦淮河之渡,乃長江之渡。據《嘉慶江寧府志·卷八》載:"桃葉渡,古建康北江中之洲。其形甚長,殆可百里。"隋滅陳時,韓擒虎、賀若弼破陳師後,晉王楊廣從六合鎮桃葉山乘陳船渡至南岸。明景泰年間,崑山沈愚有《過桃葉渡》詩"江花含笑欲爭春,江水籠煙柳色新。商女停舟唱桃葉,東風愁殺渡江人。"以此可知明人猶知桃葉渡為長江之渡。

東晉車道

位於大行宮路口東南角的新世紀廣場北部,東晉遺蹟。2002年6月,考古發現。車道南北向,北偏東25度。車道上下疊壓孫吳至南朝的多個路面,兩側有寬窄不等磚砌路溝。車道長期沿用,但方向不變,各時期路幅規模亦不相同。東晉車道在孫吳舊路基礎上向西位移約6米,南朝車道又在東晉舊路基礎上向東擴展近10米。早期的孫吳車道最窄,路面寬15.4米,兩側排水溝上口寬超過5米,深逾2米,路面中央又以兩條淺水溝分為三部分;南朝時期車道最寬,路面寬23.3米,兩側磚砌路溝寬約2米,深約0.6米;東晉時期車道寬17米,亦見"一路三途"現象,不過它的兩側為磚鋪路面,中央為土路。其中西側磚路主要用立磚側鋪,局部路面損毀後用斷磚平鋪修補,大部分路面保存清晰的車轍印跡,磚側發現的"咸康"等模印紀年銘文,確定車道鋪築於東晉成帝和康帝時期。東側磚路兩旁用側立磚砌有路牙,中央上層路面鋪磚已不存,下層路基用斷磚平鋪2至3層。考古發掘證實車道跨越今中山東路,一直向北延伸到今南京圖書館新館地下。其中東晉道路西側磚鋪車道中保存最好的一段,已經整體移運至南京市博物館。

交通信息

地鐵

①地鐵1號線、3號線南京站下可至神策門公園。

②地鐵1號線玄武門站下可至玄武門。

③地鐵3號線雞鳴寺站下可至解放門。

公交

公交2路、11路、20路等太平門站下可至太平門。

預備申遺

2012年11月,六朝都城遺址作為中國海上絲綢之路項目遺產點之一,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根據日程,2015年完成準備工作,2016年正式送交世遺大會審議。

公元3-6世紀,六朝政權為了建立與朝鮮半島和日本列島國家的友好往來,形成了以建康為起點的東海航線,這為拓展和加強中國與東亞國家之間的文化交流。六朝政權與東亞、東南亞、西亞等外國交往主要通過海路進行,建康都城成為各國文化交流方面的主要城市。佛教經義乃至佛寺建築就是在此時從建康傳入百濟(韓國)和倭國(日本)。

三國時代,東吳雄踞江東,竭力發展經濟,開創造船業,訓練水師,以水軍立國,並派遣航海使者開發疆土,與外通好。東吳時期因為同曹魏、劉蜀在長江上作戰與交通的需要,積極發展水軍,船艦的設計與製造有有了很大的進步。

孫吳武裝船隊出海百餘艘,隨行將士萬餘人,北上遼東、高句麗(今中國東北部分地區與朝鮮北部),南下夷州(今台灣)和東南亞今越南、柬甫寨等國,吳國滅亡時,有戰船、商船等5000多艘。據有學者考證,當時孫吳造船業已發明了原始水密隔艙。孫吳發達的造船業對後世出海遠航造成了更為有利便捷的條件,由於航海術的提高,三國孫吳多次派使者出海遠航,成為開拓性的壯舉。東吳黃武四年(225年)扶南國王范旃遣使來吳國,歷時四年,在229年到達東吳,獻琉璃。孫權派遣中郎康泰出使扶南國。黃武5年(226年)大秦商人到交趾、吳國首都建業(今南京)。法顯陸上西行,海上歸國,由印度多摩利底經獅子國、耶婆提、到山東牢山。

視頻

《南京台城書房 》

參考資料

  1. 手機隨拍——南京台城 樂齡網,2018-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