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南京野生植物综合利用研究院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

南京野生植物综合利用研究院隶属于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始建于1978 年,是国内唯一专门从事野生及经济植物资源应用基础和产业化开发研究的部属专业研究院。现有科技人员108名,其中享受国务院有突出贡献专家津贴专家9人,江苏省各类人才专家10人,研究员10人,副研及高级工程师[1]以上职称44人。建院以来承担并完成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180多项,其中2000年以来承担的各类国家级科研项目达50多项,有70多项研究成果通过省部级鉴定,其中12项达到国际领先水平,16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1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3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50项,在国内外相关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740多篇,出版学术专着11部,制修订国家标准70项。

目录

机构简介

研究院设立植物资源与化学研究所、天然日化研究所、生物与食品工程研究所、生物化工与微生物应用研究所和质量检测与标准化中心;为江苏省天然香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依托单位;是全国辛香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挂靠单位,负责辛香料国家标准的制修订工作,是代表中国在国际标准化组织—农产辛香料分会中行使表决权的归口单位;设有国家技术监督局批准的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南京野生植物制品监督检验测试中心;主办《中国野生植物资源》国家级期刊。

研究院具有科研实验室5000M2、中试实验室3000M2,拥有高效液相色谱[2]、气相-质谱、原子吸收光谱、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凝胶成像系统、高速逆流色谱、分子蒸馏、中压层析分离系统、膜分离系统、高速冷冻离心、冷冻干燥等大型分析和实验仪器,超声波逆流提取、二氧化碳超临界萃取、冷冻干燥、压差气流膨化干燥、超微粉碎等中试条件。

研究院从事的开发研究和可开展的技术服务主要有如下领域和方向:

1.植物资源应用基础研究领域

资源经济植物调查评价、引种栽培、快速繁殖等应用基础研究和技术服务,重要野生及经济植物资源关键基因克隆与功能研究。

主要方向:

(1)经济植物资源调查、评价与规划。

(2)经济植物组织培养与快繁及栽培技术研究(包括食用栝楼、白芨、灰毡毛、忍冬等)。

(3)经济植物次生代谢关键酶基因的克隆与功能分析。

2. 天然产物开发与应用领域

以资源植物为对象,研究资源植物天然产物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结构测定、化学修饰和生物转化及其新技术、新方法,研究植物成分功能作用,发现植物化学成分的生物功能和用途,为开发利用保护植物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主要方向:

(1)食用植物活性成分,包括天然食品添加剂成分(色素、甜味剂、抑菌剂、抗氧化剂、乳化剂等)与天然功能食品成分。

(2)农用植物活性成分(植物源抑菌剂、杀虫剂,植物生长促进剂、植物饲料添加剂等)。

(3)日化植物活性成分(美白、保湿、防晒、祛痘等功能成分)。

(4)药用植物活性成分。

3.食品工程及农副产品保鲜加工领域

针对果蔬类农产品、农业特产资源产品的保鲜及深加工技术开展研发和技术服务。

主要方向:

(1)果蔬保鲜技术及天然保鲜剂开发。

(2)超微粉碎技术、提取分离技术等在特色农产品加工中应用开发研究

(3)高品质干燥技术研究(热风干燥技术、冷冻干燥技术、微波干燥技术、联合干燥技术等)。

(4)即食型休闲果蔬脆片加工技术

(5)果蔬汁及功能饮料开发技术。

(6)功能食品与天然食品添加剂研究开发。

4.天然香料开发利用领域

开展香料植物资源调查评价、品种选育、引种栽培、芳香物质形成机制和调控的理论与技术研究,香料植物生态修复作用研究,发现新型芳香植物资源,香料精油及功能物质的分离鉴定、分析检测、新功能用途的发现等,为香料植物资源应用与开发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主要方向:

(1)香料植物资源调查评价、选育及栽培。

(2)辛香料检测与标准

(3)香料精油物质功能与利用。

(4)精油提取分离技术理论与设备。

(5)香料调味品开发。

(6)香料植物及其产品的污染控制与安全性。

5.食药用菌资源开发利用领域

开展食药用菌品种选育、栽培、保鲜加工及功能研究。开发食药用菌鲜食产品、加工产品和功能保健型产品。

主要方向:

(1)食用菌的工厂化高效栽培(蛹虫草、金针菇、杏鲍菇等)。

(2)珍稀野生食用菌的保鲜技术(松茸、羊肚菌)。

(3)食用菌即食产品、调味品的开发(蘑菇、香菇、茶树菇、杏鲍菇)。

(4)食用菌功能成分提取及健康保健产品的开发(银耳、灵芝、桑黄等)。

(5)珍稀食药用菌发酵培养及功能成分(竹黄)。

6.生物化工领域

利用生物酶工程技术、化学改性技术及各种生化手段对生物资源进行加工和利用。

主要方向:

(1)植物多糖胶产业化生产技术。

(2)改性植物胶产品的开发。

(3)功能壳聚糖和功能蛋白肽制备。

7.农业技术服务与培训

以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为目标,开展生态农业相关技术开发和服务,进行现代职业农民技术培训。

主要内容包括:

(1)有机产品、良好农业规范(GAP)生产关键技术及认证和咨询。

(2)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质量管理体系与农产品生产质量安全控制技术。

(3)土壤改良与土壤营养成分的生物高效利用技术。

(4)生态观光农业规划及生产与管理技术模式。

(5)职业农民技术培训。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