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南京钟楼

南京钟楼

中文名: 南京钟楼

始建年代: 1382年(明洪武十五年)

地理位置: 南京鼓楼西侧

南京钟楼,位于南京城中,明代南京鼓楼西侧,呈晨钟暮鼓之景。古时南京城的报时中心,为明代迎王迎妃、接诏报时之所,与南京鼓楼相对,是明朝京师之象征。


南京钟楼始建于1382年(明洪武十五年),分上下两层,下层为拱形无梁城阙状,上层为重檐四坡顶。钟楼内原有报时和仪仗用的大鼓两面,小鼓二十四面,云板一面,点钟一面,牙杖四根,壶房铜缸一座,以及其他乐器。明亡后这些陈设均已散失。现鼓楼东侧系晚清时期迁建的大钟亭内有尚存的一只南京钟楼紫铜鸣钟。


南京钟楼于清康熙年间倒塌,鸣钟、立钟皆毁,惟独卧钟半陷于土中,清咸丰年时,被毁一只,1889年(清光绪十五年)江宁布政使将尚存的一只钟移至现址,并拨款建一座铁梁铁柱的六角亭来悬挂,称铁柱亭(大钟亭),是中国现存著名的巨钟之一。[1]


目录

历史沿革

南京鼓楼东北方向不远处是大钟亭,亭中悬洪武一二十一年(1388年)铸造的紫铜鸣钟一只。此钟原悬于金川门内的钟楼,清康熙初年,钟坠道旁,半陷土中,清末移至此,并建此铁梁铁柱的六角亭。大钟质精形美,声音洪亮,顶部凸铸莲花瓣纹一周,提梁上饰以云纹和波浪式卷角,钟上有“洪武二十九年吉日铸”铭文。


大钟亭,亭中悬洪武一二十一年(1388年)铸造的紫铜鸣钟一只。此钟原悬于金川门内的钟楼。洪武二十五年,又铸造卧钟,清康熙年间此处遭毁,钟坠道旁,半陷土中。清末移至此,并建此铁梁铁柱的六角亭,将明代卧钟悬挂,即“大钟亭”。大钟质精形美,声音洪亮,顶部凸铸莲花瓣纹一周,提梁上饰以云纹和波浪式卷角,钟上有“洪武二十九年吉日铸”铭文。


建筑形制

南京钟楼其建筑规模之大国内少见,分上下两层,下层为拱形无梁城阙状,上层为重檐四坡顶,龙飞凤舞,雕梁画栋,十分壮观。楼上原为明代迎王迎妃、接诏报时之所 为明代迎王迎妃、接诏报时之所,原有报时和仪仗用的大鼓两面,小鼓二十四面,云板一面,点钟一面 ,牙杖四根,壶房铜缸一座,以及其他乐器。明亡后这些陈设均已散失。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