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南京鐘樓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南京鐘樓

中文名: 南京鐘樓

始建年代: 1382年(明洪武十五年)

地理位置: 南京鼓樓西側

南京鐘樓,位於南京城中,明代南京鼓樓西側,呈晨鐘暮鼓之景。古時南京城的報時中心,為明代迎王迎妃、接詔報時之所,與南京鼓樓相對,是明朝京師之象徵。


南京鐘樓始建於1382年(明洪武十五年),分上下兩層,下層為拱形無梁城闕狀,上層為重檐四坡頂。鐘樓內原有報時和儀仗用的大鼓兩面,小鼓二十四面,雲板一面,點鐘一面,牙杖四根,壺房銅缸一座,以及其他樂器。明亡後這些陳設均已散失。現鼓樓東側系晚清時期遷建的大鐘亭內有尚存的一隻南京鐘樓紫銅鳴鐘。


南京鐘樓於清康熙年間倒塌,鳴鐘、立鍾皆毀,惟獨臥鍾半陷於土中,清咸豐年時,被毀一隻,1889年(清光緒十五年)江寧布政使將尚存的一隻鍾移至現址,並撥款建一座鐵梁鐵柱的六角亭來懸掛,稱鐵柱亭(大鐘亭),是中國現存著名的巨鍾之一。[1]


歷史沿革

南京鼓樓東北方向不遠處是大鐘亭,亭中懸洪武一二十一年(1388年)鑄造的紫銅鳴鐘一隻。此鍾原懸於金川門內的鐘樓,清康熙初年,鍾墜道旁,半陷土中,清末移至此,並建此鐵梁鐵柱的六角亭。大鐘質精形美,聲音洪亮,頂部凸鑄蓮花瓣紋一周,提樑上飾以雲紋和波浪式卷角,鐘上有「洪武二十九年吉日鑄」銘文。


大鐘亭,亭中懸洪武一二十一年(1388年)鑄造的紫銅鳴鐘一隻。此鍾原懸於金川門內的鐘樓。洪武二十五年,又鑄造臥鍾,清康熙年間此處遭毀,鍾墜道旁,半陷土中。清末移至此,並建此鐵梁鐵柱的六角亭,將明代臥鍾懸掛,即「大鐘亭」。大鐘質精形美,聲音洪亮,頂部凸鑄蓮花瓣紋一周,提樑上飾以雲紋和波浪式卷角,鐘上有「洪武二十九年吉日鑄」銘文。


建築形制

南京鐘樓其建築規模之大國內少見,分上下兩層,下層為拱形無梁城闕狀,上層為重檐四坡頂,龍飛鳳舞,雕樑畫棟,十分壯觀。樓上原為明代迎王迎妃、接詔報時之所 為明代迎王迎妃、接詔報時之所,原有報時和儀仗用的大鼓兩面,小鼓二十四面,雲板一面,點鐘一面 ,牙杖四根,壺房銅缸一座,以及其他樂器。明亡後這些陳設均已散失。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