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南天竹梗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南天竹梗
t012c0339d9397e37a5.jpg
图片来源 https://baike.so.com/gallery/list?ghid=first&pic_idx=1&eid=1355490&sid=1433045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南天竹梗

汉语拼音:Nán Tiān Zhú Gěnɡ
性味归经:味苦,性寒。归肺经
功能:清湿热,降逆气
主治:常用于湿热黄疸,泻痢,热淋、目赤肿痛,咳嗽,膈食

南天竹梗,中药名。为小檗科植物南天竹NandinadomesticaThunb.的茎枝。南天竹梗具有清湿热,降逆气之功效。常用于湿热黄疸,泻痢,热淋、目赤肿痛,咳嗽,膈食。[1]

药理简介

各种名称

中文名:南天竹梗

拼音名:Nán Tiān Zhú Gěnɡ

英文名:Stem of Common Nandina, Stem of Heavenly Bamboo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Nandina domestica Thunb.

出处

出自《本草纲目拾遗》

来源

药材基源:为小檗科植物南天竹Nandina domestica Thunb.的茎枝。

采收和储藏

全年右采,除去杂质及叶,洗净,切段,晒干。

原形态

南天竹 常绿灌木,高约2m,茎直立,圆柱形,丛生,分枝少,幼嫩部分常红。叶互生,革质有光泽;叶柄基部膨大呈鞘状;叶通常为三回羽状复叶,长30-50cm,小叶3-5片,小叶片椭圆状披针形,长3-7cm,宽1-1.5cm,先端渐尖,基闻楔形,全缘,两面深绿色,冬季常变为红色。花成大型圆锥花序,长13-25cm,花直径约6mm,萼片多数,每轮3片,内两面三刀轮呈白色花瓣状;雄蕊6,离生,花药纵裂;子房1室,有2个胚珠,花柱短。浆果球形,熟时红色或有时黄色,直径6-7mm,内含种子2颗,种子扁圆形。花期5-7月,果期8-10月。

生境分部

生态环境:生长于疏林及灌木丛中,多栽培于庭院。

资源分布:分布陕西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福建湖北广东广西、云南、四川、贵州等地。

化学成分

南天竹茎含南天竹种碱(domesticine),南天竹种碱甲醚(O-methyldomesticine),小檗碱(berberine),药根碱(jatrorrhizine)木兰花碱(magnoflorin),编幅葛任碱(menisperine),南天竹碱(nandinine),异波尔定碱(isoboldine)及南天青碱(nandazurine),去氢南天宁碱(dehydronantenine),清风藤碱(sinoacutine),N-去甲南天宁碱(N-nornantenine),羟基南天宁碱(hydroxynantenine),荷叶碱(nuciferine),去氢异波尔定碱(dehydroisoboldine),掌叶防已碱(palmatine),黄连碱(coptisine),非洲防已碱(columbamine),芬氏唐松草定碱(thalifendine),芬氏唐松草亭碱(thalidastine),5-羟基小壁碱(berberastine),表小檗碱(epiberberine),去四氢碎叶紫堇碱(groenlandicine)。

药理作用

小檗碱见黄连条。南天竹碱见南天竹子条。

性味

辛苦;性寒

归经

肺经

功能主治

清湿热;降逆气。主湿热黄疸;泻痢;热淋;目赤肿痛;咳嗽;膈食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15g。

各家论述

《贵州民间方药集》:镇咳止喘,兴奋强壮。[2]

摘录

中华本草

参考资料

  1. 南天竹梗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2. 南天竹梗中医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