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南懷瑾」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行 1: 行 1:
 
{{unreferenced|time=2019-09-09T15:03:29+00:00}}
 
{{unreferenced|time=2019-09-09T15:03:29+00:00}}
 
[[File:Download (42).jpg|缩略图]]
 
[[File:Download (42).jpg|缩略图]]
 南懷瑾(1918年3月18日-2012年9月29日),生於[[中國]]浙江[[樂清縣]],幼承庭訓,少習諸子百家。一生行跡奇特,常情莫測;四處奔波,化育無數。文化學者。[[浙江]]國術館國術訓練員專修班第二期畢業、中央軍校政治研究班第十期畢業、[[金陵大學]]研究院社會福利系肄業。抗戰中投筆從戎,躍馬西南,籌邊屯墾。返蜀後,執教於中央軍校軍官教育隊。旋即潛心佛典,遁跡峨嵋大坪寺,閱藏三年。後講學於雲南大學、[[四川大學]]等校。
+
 南懷瑾(1918年3月18日-2012年9月29日),生於[[中國]]浙江[[樂清縣]],幼承庭訓,少習諸子百家。一生行跡奇特,常情莫測;四處奔波,化育無數<ref>{{Cite web |url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47806?sloc=main| title =禪宗新語}}</ref> 。文化學者。[[浙江]]國術館國術訓練員專修班第二期畢業、中央軍校政治研究班第十期畢業、[[金陵大學]]研究院社會福利系肄業。抗戰中投筆從戎,躍馬西南,籌邊屯墾。返蜀後,執教於中央軍校軍官教育隊。旋即潛心佛典,遁跡峨嵋大坪寺,閱藏三年。後講學於雲南大學、[[四川大學]]等校。
  
 
 赴[[台灣]]後,任文化大學、輔仁大學、政治大學、以及其他大學、研究所等教授。數年前旅美,曾寓[[香港]],未定所居。在港、台及居美時期,創辦東西方文化精華協會總會、老古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美國]]維吉尼亞州東西方文化學院、[[加拿大]][[多倫多]]中國文化書院、香港國際文教基金會。
 
 赴[[台灣]]後,任文化大學、輔仁大學、政治大學、以及其他大學、研究所等教授。數年前旅美,曾寓[[香港]],未定所居。在港、台及居美時期,創辦東西方文化精華協會總會、老古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美國]]維吉尼亞州東西方文化學院、[[加拿大]][[多倫多]]中國文化書院、香港國際文教基金會。

於 2020年4月3日 (五) 13:44 的修訂

Download (42).jpg

南懷瑾(1918年3月18日-2012年9月29日),生於中國浙江樂清縣,幼承庭訓,少習諸子百家。一生行跡奇特,常情莫測;四處奔波,化育無數[1]。文化學者。浙江國術館國術訓練員專修班第二期畢業、中央軍校政治研究班第十期畢業、金陵大學研究院社會福利系肄業。抗戰中投筆從戎,躍馬西南,籌邊屯墾。返蜀後,執教於中央軍校軍官教育隊。旋即潛心佛典,遁跡峨嵋大坪寺,閱藏三年。後講學於雲南大學、四川大學等校。

台灣後,任文化大學、輔仁大學、政治大學、以及其他大學、研究所等教授。數年前旅美,曾寓香港,未定所居。在港、台及居美時期,創辦東西方文化精華協會總會、老古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美國維吉尼亞州東西方文化學院、加拿大多倫多中國文化書院、香港國際文教基金會。

關心家鄉建設,1990年泰順、文成水災,捐資救患,並在溫州成立南氏醫藥科技基金會、農業科技基金會等。又將樂清故居重建,移交地方政府做為老幼文康中心,且為廈門南普陀寺修建禪堂,倡建金溫鐵路,作出巨大貢獻。

生平致力於弘揚中國傳統文化,出版有論語別裁、孟子旁通、大學微言、老子他說,及佛 、道兩家三十多種著作,有經荷蘭等八種語文翻譯流通。講學歐、美、日各國,美國華盛頓大學尚設有南懷瑾學院。一生行跡奇特,常情莫測,有禪學大師、國學大師種種稱譽。近年為重續中華斷層文化心願,致力提倡幼少兒童智力開發,推動讀經及中、英、算並重之工作[2]

出版有儒、釋、道等各家五十多種著述,以其獨到的方式,引領新世代的人們直入文化的核心智慧,讓讀者更樂於瞭解歷史人文的博大精深。

  先生二○一二年辭世,享年九十五歲。

南懷瑾先生的手蹟

習武訪道

劍仙

杭州城隍山上有一老道,傳說系滿清王室公子,鬚眉皓白、童顏鶴髮、神釆奕奕,已成劍仙;得此消息萬分興奮,即行前往拜謁數次,未得見面。聽說道長逢人來求皆推不會劍術,若欲習畫他則教人畫梅。幾番周折終於得見,即再三懇求只學此項,不求其他。因我意誠心堅,終獲進一步約談。見面就問:「曾習何劍?」我答:「學過青萍、奇門等。」即命試練所習。他批評說:「只是兒戲,徒費光陰,還以讀書為好」,又說:「你所聽說一些小說白光一道、口吐飛劍,在世上並無其事。劍仙雖有,但並非描述那樣;暫且試練:晚上門窗緊閉、不點燈、室內漆黑、點香一枝,嘗試用劍劈開香頭,手腕著力、臂膀不動,一劍迅下、香成兩半才進入第一階段。第二步把豆子擲向空中,劍劈在空中成兩半,再為你解說劍路。」

我心想這實在太難了,雖知天下無難事,但因立志文武兼學,期能經世濟時,惟恐不專反而一事無成,魚與熊掌不可得兼,遂放棄作劍仙。然而對於學拳仍舊勤勞,每日凌晨三時,必起床練拳兩三小時,從來沒有間斷過一天。

遇異

四川名勝鵠鳴山,為東漢道教祖師張道陵隱居之地,住有名號王青風的道士,是四川傳說的劍仙,我曾經上山尋訪,亦是一位奇人異士。他說:並無飛劍這種事,但劍仙卻是有的。所謂以神御氣,以氣御劍,百步之外可以禦敵。又說劍有五類,大別之為有形、無形。他知道我羨慕「金光一道」的劍術時,告訴我需鑄備一寸三分長金質小劍,再以道家方法習練。一如道家練丹之法,可將黃金煉化成液體,並可服飲,若中了毒,道家有解藥。私自想到,現在到了科學昌明、槍炮及炸彈等利器皆已發明的時代,還去苦練這種劍術幹什麼?如果為了強身,個人已知許多方法足以保健,何必浪費時間在這方面。後請王青風老師表演,那時我們彼此之間的感情已經很深厚,他就特允了我的請求。一次他站在山頭上,用手一指,數丈外對峰上的一棵老松即應手而倒。我童心未泯,尚驚訝地問他何以無光。他說:「我早已經告訴過你並無此事,欲練至有光,另有一番道理。」

第二位所遇到的異人,在四川自流井,有一位八十多歲的老先生,得到武當內家武功的真傳,輕功已經到了「踏雪無痕」的境界。如果隨他學習,只須三年的時間便可有成就。老人見我對于飛簷走壁之事,心存懷疑,灑然一笑,即疾行一里多路,又快步走回來。這時剛好新雨初晴,地上泥濘,老人腳上穿的一雙白底新靴,鞋底一點沒被泥染污,而且他在起步時,未見拿架作勢,灑然來去自如。他又問欲見走壁的身手否?隨即見他張臂貼壁,亦未有任何架勢,人已離地拔高,笑說:「你現在相信吧!亦願學否?」併稱說學這些功夫循序漸進,無需廣場,僅樓閣之上,若願住三年,即可示教。我考慮再三,恐怕自己志趣不專,弄得百事無成,故只得婉辭[3]

棄武學禪

到了成都,遇到一位河南籍拳師,教我「十三大法」,即是太極拳衍變的十三架式,不剛不柔,然而每一個動作,招招可以致人死命。頓感倘使學這套拳的人沒有道德修養,動輒要人性命,如何了得!從此棄拳不學,專志學禪,在峨嵋閉關三年,一直與拳絕緣。韓非子之名言:「儒以文亂法,俠以武犯禁。」武功的根源,首當追溯到我國五千年前深遠博大的文化。古人造字,止戈為武,即已闡明武的原理。武功的目的是以武制亂,以求「和平」。這也是使我棄武學禪之主要動機。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