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郡 (中国)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南海郡 |
南海郡,位于汉地南部,是秦朝时期设置的郡。公元前214年,秦朝统一岭南,在岭南地区设“桂林、象、南海”3个郡。南海郡辖境是东南濒南海,西到今广西贺州,北连南岭,包括今粤东、粤北、粤中和粤西的一部分,辖番禺、龙川、博罗、四会4个县(据《汉书》记载),郡治番禺。今广东省的大部分地区属南海郡。南海郡因临近南海得名。初辖番禺、四会、博罗、龙川4县,治番禺县(广州城)。至隋唐期间,郡县制取消,南海郡亦被撤销。驻地改名南海县 (后分设番禺县,与南海县并存,同驻广州城)。唐代后,南海郡亦存亦废。南海县城民国曾驻佛山。建国后新建的南海县,今为佛山市南海区并非历史上的南海县。
简介
先秦时期,郡之地于上古至秦末属百越支系下的南越部落辖境。据《汉书·地理志》记载,百越的分布“自交趾至会稽七八千里,百越杂处,各有种姓”。也就是从今江苏南部沿着东南沿海的上海、浙江、福建、广东、海南、广西及越南北部这一长达七八千里的半月圈内,是古越部落最集中的分布地区,《吕氏春秋》中称“百越”。 南海郡相当于今广东省的大部分地区,广东在《史记》中称“南越”,《汉书》称“南粤”,广东地区的先民属百越之中的南越部落。先秦时期,广东境内居住有南越、西瓯、骆越等族群居民,演化为今天广东地区的壮族、瑶族、畲族等少数民族,聚居在连南、连山、连州等粤北地区。广东地区的汉族主要由南迁中原移民形成。先秦时期,广东地区人口稀少,秦始皇统一岭南后,为了巩固对岭南的统治,从中原迁来了50万人。中原汉人大规模迁入,推动了广东的开发,到西汉公元2年,广东人口有37.52万人。自秦朝统一岭南2200多年来,本地历史上至少发生过6次较大的移民潮。汉武帝平定岭南,留下占领军驻守,历经西汉覆亡和王莽篡政等政治变革,先后又有5批移民来到岭南。晋代岭南移民被称之为“流人”,北方士族和黎民百姓纷纷逃到东南沿海。北宋灭亡和南宋末年,两度形成士族豪门、平民百姓和抗元将士南逃,两宋时期的移民潮从规模上远远超出了两晋。明朝末年,再次有中原移民迁徙岭南,逐渐形成广府、客家、闽南三大汉族民系。
评价
自秦朝统一岭南2200多年来,本地历史上至少发生过6次较大的移民潮。汉武帝平定岭南,留下占领军驻守,历经西汉覆亡和王莽篡政等政治变革,先后又有5批移民来到岭南。晋代岭南移民被称之为“流人”,北方士族和黎民百姓纷纷逃到东南沿海。北宋灭亡和南宋末年,两度形成士族豪门、平民百姓和抗元将士南逃,两宋时期的移民潮从规模上远远超出了两晋。明朝末年,再次有中原移民迁徙岭南,逐渐形成广府、客家、闽南三大汉族民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