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南海郡 (中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南海郡

南海郡,位於漢地南部,是秦朝時期設置的郡。公元前214年,秦朝統一嶺南,在嶺南地區設「桂林、象、南海」3個郡。南海郡轄境是東南瀕南海,西到今廣西賀州,北連南嶺,包括今粵東、粵北、粵中和粵西的一部分,轄番禺、龍川、博羅、四會4個縣(據《漢書》記載),郡治番禺。今廣東省的大部分地區屬南海郡。南海郡因臨近南海得名。初轄番禺、四會、博羅、龍川4縣,治番禺縣(廣州城)。至隋唐期間,郡縣製取消,南海郡亦被撤銷。駐地改名南海縣 (後分設番禺縣,與南海縣並存,同駐廣州城)。唐代後,南海郡亦存亦廢。南海縣城民國曾駐佛山。建國後新建的南海縣,今為佛山市南海區並非歷史上的南海縣。

簡介

先秦時期,郡之地於上古至秦末屬百越支系下的南越部落轄境。據《漢書·地理志》記載,百越的分布「自交趾至會稽七八千里,百越雜處,各有種姓」。也就是從今江蘇南部沿着東南沿海的上海、浙江、福建、廣東、海南、廣西及越南北部這一長達七八千里的半月圈內,是古越部落最集中的分布地區,《呂氏春秋》中稱「百越」。 南海郡相當於今廣東省的大部分地區,廣東在《史記》中稱「南越」,《漢書》稱「南粵」,廣東地區的先民屬百越之中的南越部落。先秦時期,廣東境內居住有南越、西甌、駱越等族群居民,演化為今天廣東地區的壯族、瑤族、畲族等少數民族,聚居在連南、連山、連州等粵北地區。廣東地區的漢族主要由南遷中原移民形成。先秦時期,廣東地區人口稀少,秦始皇統一嶺南後,為了鞏固對嶺南的統治,從中原遷來了50萬人。中原漢人大規模遷入,推動了廣東的開發,到西漢公元2年,廣東人口有37.52萬人。自秦朝統一嶺南2200多年來,本地歷史上至少發生過6次較大的移民潮。漢武帝平定嶺南,留下占領軍駐守,歷經西漢覆亡和王莽篡政等政治變革,先後又有5批移民來到嶺南。晉代嶺南移民被稱之為「流人」,北方士族和黎民百姓紛紛逃到東南沿海。北宋滅亡和南宋末年,兩度形成士族豪門、平民百姓和抗元將士南逃,兩宋時期的移民潮從規模上遠遠超出了兩晉。明朝末年,再次有中原移民遷徙嶺南,逐漸形成廣府、客家、閩南三大漢族民系。

評價

自秦朝統一嶺南2200多年來,本地歷史上至少發生過6次較大的移民潮。漢武帝平定嶺南,留下占領軍駐守,歷經西漢覆亡和王莽篡政等政治變革,先後又有5批移民來到嶺南。晉代嶺南移民被稱之為「流人」,北方士族和黎民百姓紛紛逃到東南沿海。北宋滅亡和南宋末年,兩度形成士族豪門、平民百姓和抗元將士南逃,兩宋時期的移民潮從規模上遠遠超出了兩晉。明朝末年,再次有中原移民遷徙嶺南,逐漸形成廣府、客家、閩南三大漢族民系。[1]

參考文獻

  1. 南海郡搜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