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南箐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南箐镇隶属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越西县,地处越西县南部,东与马拖乡接壤,南与喜德县相连,西与冕宁县交界,北与大花乡、中所镇相邻,区域面积110.79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户籍人口12585人。

1951年,设南箐乡。1958年,属大瑞公社。1961年,析置南箐乡。1969年,乡改公社。1991年,公社改乡。2017年,撤销南箐乡,设立南箐镇。截至2020年6月,南箐镇下辖12个行政村。

2011年,南箐镇财政总收入230万元,全部属上级补助资金。[1]

历史沿革

1951年,设南箐乡。

1953年,划归申则保自治区。

1956年,属中所。

1958年,属大瑞公社。

1961年,析置南箐乡。

1969年,乡改公社。

1991年,公社改乡。

2017年,撤销南箐乡,设立南箐镇。

行政区划

2011年,南箐镇辖白泥、小相岭、瓦西、河坎、广洛、南山、苏呷、新华、南凯南新、南林、团河12个村民委员会;下设38个村民小组。

截至2020年6月,南箐镇下辖12个行政村。 镇人民政府驻白泥村。[2]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南箐镇地处越西县南部,东与马拖乡接壤,南与喜德县相连,西与冕宁县交界,北与大花乡、中所镇相邻, 区域面积110.79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南箐镇地形以山地、河坝为主。

气候

南箐镇气候凉爽,雨量充沛,春季干旱多风,夏季雨量集中,秋季温和凉爽,冬季干寒少雪。年温差小,日温差大。多年平均气温11℃,无霜期年平均225天,年平均降水量1250毫米。

水文

南箐镇有南警沟、小哨沟两条季节性河流,为越西河支流;流经辖区12千米。

自然灾害

南箐镇主要自然灾害有冰雹、洪涝、大风、低温、霜冻、雷击、大雪等。洪涝发生频繁,平均每年一次。

自然资源

南箐镇主要矿藏资源有煤炭、铁等资源。

人口

2011年末,南箐镇辖区总人口10826人。总人口中,男性5527人,占51.1%;女性5299人,占48.9%,总人口中,以彝族为主,达9932人,占91.7%;汉族894人,占8.3%。

截至2019年末,南箐镇户籍人口12585人。[3]

经济

综述

2011年,南箐镇财政总收入230万元,全部属上级补助资金。

农业

南箐镇有农业耕地面积7831亩,全部为旱地。2011年,农业总产值4448万元。粮食作物以水稻、玉米、洋芋为主。2011年,粮食总产量4068吨,其中马铃薯1478吨,小麦183吨,玉米2124吨。经济作物以烤烟、蔬菜为主。2011年,烤烟种植面积4546亩,烟叶产量13536担;无公害蔬菜种植面积3286亩,产量3510吨。畜牧业以饲养生猪为主。2011年,生猪出栏10347头。2011年,猪肉产量1046.4吨;畜牧业总产值2310万元。截至2011年末,累计造林2917亩,其中防护林875亩,农民住宅四旁树木5400株,林木覆盖率51%。

工业

南箐镇工业以农副产品加工和农业机械为主。2011年,工业总产值85万元。[4]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11年末,南箐镇有中心校1所,村小4所,专任教师37人,在校生1090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99.8%。

文体事业

2011年末,南箐镇有村文化中心12个;农家书屋12个,藏书2.5万余册。

2011年末,南箐镇有篮球场1个。1个学校安装了健身器材,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3%。

2011年末,南箐镇有"村村通"广播电视用户2156户,入户率96.6%。

医疗卫生

2011年末,南箐镇有乡卫生院1个。专业卫生人员4人。

社会保障

2011年,南箐镇有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5户,人数6人;城市医疗救助118人次,支出20.5万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347户,人数1313人,支出99.3万元,月人均63元;农村五保供养11人,支出2万元。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5人,抚恤事业费支出2万元。年末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648人,参保率6%。

邮政电信

2011年末,南箐镇有固定电话用户1570户,电话用户普及率15.2%,比上年提高4个百分点;移动电话用户502户,移动电话普及率32%,比上年提高5个百分点;宽带接入用户2户。[5]

交通

2011年,南箐镇境内有县道1条穿境而过,境内长30千米;村道5条,总长10千米。

历史文化

地名由来

南箐镇又名白泥湾,因境内南箐沟而得名,彝语为"乃址",即由高地向下降落之意。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