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卜算子·天生百种愁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卜算子·天生百种愁》

作品名称: 《卜算子·天生百种愁》

创作年代: 宋代

文学体裁: 诗

作 者:徐俯

《卜算子·天生百种愁》宋代江西派著名诗人之一徐俯的诗。[1]

徐俯著有《东湖居士集》6卷。早期诗风受黄庭坚影响,崇尚疲硬,强调活法,要求"字字有来处",提倡"夺胎换骨,点铁成金"。晚年的徐俯,在诗歌创作中力求创新,诗风趋向平实自然,清新淡雅,别具一格。歌咏德兴故园的《春游湖》(一名《新营市》)是徐俯晚期诗歌的代表作之一。[2]

诗词正文

作品赏析

此词写离愁,但能独辟蹊径,创造出一种刚健质朴的意境。

“天生百种愁”,词一开头,就将胸中万斛愁情,喷薄而出,这也是和花间委婉含蓄的抒情风格所不同的。愁本在胸中,怎么会挂在斜阳树呢?这句看似无理的话,实际上表达的是一种趋近极至的感情,亦有所本 。李白《金乡送韦八之西京》诗云:“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李白写他的心“西挂咸阳树”,全赖“狂风吹”三字作为动力。而徐俯词中的境界则相对静止 ,没有强烈的动词 ,写的是所思之人远在山外,词人举目远望,唯见斜阳照处,烟雾迷茫,绿树青山,好似披挂着满树愁绪。词人触景生情,于是就产生这种形似无理、实却情深的语言。

“绿叶”二句承上语意,描写词人所见景物:树上绿叶,树下芳草,还有那飞舞其间的啼莺,都是当时的景致 。由于词发端情绪激越,至此则略一顿挫,节奏上趋于舒缓和平稳。就词意而言,说的是先以愁人之眼观树,遂觉满树愁情,而今冷静观察,才知树自为树 ,人自为人。“自得春”三字,下得极妙。绿树芳草,欣欣向荣;黄莺当春,自鸣得意,与人邈不相涉,唯达其理者体其情也。这里虽宕开一笔,但却使词有了更深的意味。

下片开始具体写所愁的内容:“不见凌波步 ,空忆如簧语 。”从这两句看,主人公怀念的是一位绝色佳人 。“凌波步”,形容女子走路时步履轻盈的姿态,语出曹植洛神赋 》“凌波微步,罗袜生尘”。“如簧语 ”,形容女子的声音美妙动听 ,有如音乐 ,语出《诗经·小雅·巧言》“巧言如簧”。但把原来的贬义改为褒义。此词,由于笔墨有限,不能对佳人之美作细致的描绘,往往只是拣最传神的地方点染几笔;这位佳人轻盈的步履、美妙的声音,一直萦回在主人翁的胸臆 。因被重重叠叠的山峦所遮断 ,佳人亿而不见,便产生难以排解的愁怨。这两句既与起首二句相映射,也逗引起结尾二句,为实写。

结尾两句“柳外重重叠叠山,遮不断、愁来路”是用借喻手法来写愁。徐俯在这里是说,愁自外面向主体袭来,要借客体的力量把它挡住。他用山来构成重重叠叠的屏障,企图阻挡忧愁的侵袭;然而仍然阻挡不住,则愁之深重,更加可想而知了。愁的来路为何和山有关,盖因所思之人在斜阳外、山那边,这里是照应开头。起首以树比愁,结尾以山遮愁,前后照应 ,浑然一体 。这个借喻新奇工巧,历来为人所称道。

作者简介

徐俯(1075~1141)宋代官员,江西派著名诗人之一。字师川,自号东湖居士,原籍洪州分宁(江西修水县)人,后迁居德兴天门村。徐禧之子,黄庭坚之甥。因父死于国事,授通直郎,累官右谏议大夫。绍兴二年(1132),赐进士出身。三年,迁翰林学士,擢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官至参知政事。后以事提举洞霄宫。[3]

徐俯7岁能作诗,为舅父黄庭坚所器重。因父亲徐禧死于国事,承袭父爵被授任通直郎,后升司门郎。靖康元年(1126),金军围攻汴京(今河南开封),次年攻陷东京,张邦昌僭位称帝,建立傀儡政权。徐俯不屑与奸佞为伍,愤而辞官回家。当时朝廷有的官员为避张邦昌讳,连自己的名字都改掉了。徐俯听说这件事,气愤难忍。他反其道而行之,故意将家里的婢女取名"昌奴",遇有客人来访,就大声呼唤昌奴前来驱使,以此表示对张邦昌的鄙夷。[4]

宋高宗绍兴十一年(1141),徐俯病逝德兴家中。数百年后,人们还记着这位做人、作诗都别具一格的先贤。

视频

诗词欣赏:徐俯《卜算子·天生百种愁》

..

赣宗山谷—黄庭坚

..

参考资料

  1. 《卜算子·天生百种愁》 诗词名句网
  2. 一天一首古诗词 | 古诗三百首,徐俯《春游湖》 搜狐网, 发布时间;2021-02-04
  3. 【古色庐陵】之一 徐俯始咏白鹭洲 搜狐网, 发布时间; 2020-01-08
  4. 一代香癖黄庭坚 腾讯网, 发布时间;2020-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