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卜算子·天生百種愁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卜算子·天生百種愁》

作品名稱: 《卜算子·天生百種愁》

創作年代: 宋代

文學體裁: 詩

作 者:徐俯

《卜算子·天生百種愁》宋代江西派著名詩人之一徐俯的詩。[1]

徐俯著有《東湖居士集》6卷。早期詩風受黃庭堅影響,崇尚疲硬,強調活法,要求"字字有來處",提倡"奪胎換骨,點鐵成金"。晚年的徐俯,在詩歌創作中力求創新,詩風趨向平實自然,清新淡雅,別具一格。歌詠德興故園的《春遊湖》(一名《新營市》)是徐俯晚期詩歌的代表作之一。[2]

詩詞正文

作品賞析

此詞寫離愁,但能獨闢蹊徑,創造出一種剛健質樸的意境。

「天生百種愁」,詞一開頭,就將胸中萬斛愁情,噴薄而出,這也是和花間委婉含蓄的抒情風格所不同的。愁本在胸中,怎麼會掛在斜陽樹呢?這句看似無理的話,實際上表達的是一種趨近極至的感情,亦有所本 。李白《金鄉送韋八之西京》詩云:「狂風吹我心,西掛咸陽樹。」李白寫他的心「西掛咸陽樹」,全賴「狂風吹」三字作為動力。而徐俯詞中的境界則相對靜止 ,沒有強烈的動詞 ,寫的是所思之人遠在山外,詞人舉目遠望,唯見斜陽照處,煙霧迷茫,綠樹青山,好似披掛着滿樹愁緒。詞人觸景生情,於是就產生這種形似無理、實卻情深的語言。

「綠葉」二句承上語意,描寫詞人所見景物:樹上綠葉,樹下芳草,還有那飛舞其間的啼鶯,都是當時的景致 。由於詞發端情緒激越,至此則略一頓挫,節奏上趨於舒緩和平穩。就詞意而言,說的是先以愁人之眼觀樹,遂覺滿樹愁情,而今冷靜觀察,才知樹自為樹 ,人自為人。「自得春」三字,下得極妙。綠樹芳草,欣欣向榮;黃鶯當春,自鳴得意,與人邈不相涉,唯達其理者體其情也。這裡雖宕開一筆,但卻使詞有了更深的意味。

下片開始具體寫所愁的內容:「不見凌波步 ,空憶如簧語 。」從這兩句看,主人公懷念的是一位絕色佳人 。「凌波步」,形容女子走路時步履輕盈的姿態,語出曹植洛神賦 》「凌波微步,羅襪生塵」。「如簧語 」,形容女子的聲音美妙動聽 ,有如音樂 ,語出《詩經·小雅·巧言》「巧言如簧」。但把原來的貶義改為褒義。此詞,由於筆墨有限,不能對佳人之美作細緻的描繪,往往只是揀最傳神的地方點染幾筆;這位佳人輕盈的步履、美妙的聲音,一直縈迴在主人翁的胸臆 。因被重重疊疊的山巒所遮斷 ,佳人億而不見,便產生難以排解的愁怨。這兩句既與起首二句相映射,也逗引起結尾二句,為實寫。

結尾兩句「柳外重重疊疊山,遮不斷、愁來路」是用借喻手法來寫愁。徐俯在這裡是說,愁自外面向主體襲來,要借客體的力量把它擋住。他用山來構成重重疊疊的屏障,企圖阻擋憂愁的侵襲;然而仍然阻擋不住,則愁之深重,更加可想而知了。愁的來路為何和山有關,蓋因所思之人在斜陽外、山那邊,這裡是照應開頭。起首以樹比愁,結尾以山遮愁,前後照應 ,渾然一體 。這個借喻新奇工巧,歷來為人所稱道。

作者簡介

徐俯(1075~1141)宋代官員,江西派著名詩人之一。字師川,自號東湖居士,原籍洪州分寧(江西修水縣)人,後遷居德興天門村。徐禧之子,黃庭堅之甥。因父死於國事,授通直郎,累官右諫議大夫。紹興二年(1132),賜進士出身。三年,遷翰林學士,擢端明殿學士,簽書樞密院事,官至參知政事。後以事提舉洞霄宮。[3]

徐俯7歲能作詩,為舅父黃庭堅所器重。因父親徐禧死於國事,承襲父爵被授任通直郎,後升司門郎。靖康元年(1126),金軍圍攻汴京(今河南開封),次年攻陷東京,張邦昌僭位稱帝,建立傀儡政權。徐俯不屑與奸佞為伍,憤而辭官回家。當時朝廷有的官員為避張邦昌諱,連自己的名字都改掉了。徐俯聽說這件事,氣憤難忍。他反其道而行之,故意將家裡的婢女取名"昌奴",遇有客人來訪,就大聲呼喚昌奴前來驅使,以此表示對張邦昌的鄙夷。[4]

宋高宗紹興十一年(1141),徐俯病逝德興家中。數百年後,人們還記着這位做人、作詩都別具一格的先賢。

視頻

詩詞欣賞:徐俯《卜算子·天生百種愁》

..

贛宗山谷—黃庭堅

..

參考資料

  1. 《卜算子·天生百種愁》 詩詞名句網
  2. 一天一首古詩詞 | 古詩三百首,徐俯《春遊湖》 搜狐網, 發布時間;2021-02-04
  3. 【古色廬陵】之一 徐俯始詠白鷺洲 搜狐網, 發布時間; 2020-01-08
  4. 一代香癖黃庭堅 騰訊網, 發布時間;2020-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