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印象主義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於 2020年6月5日 (五) 15:48 由 安然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创建页面,内容为“ 印象主义(Le Impressionisme)在西方美术史上,印象主义一词有两层含义:一指产生于法国的印象主义流派; 另一指包括技法革新在…”)
(差異) ←上個修訂 | 最新修訂 (差異) | 下個修訂→ (差異)
前往: 導覽搜尋

印象主義(Le Impressionisme)在西方美術史上,印象主義一詞有兩層含義:一指產生於法國的印象主義流派; 另一指包括技法革新在內的印象主義美術思潮及其廣泛的影響,後者具有世界性意義。

印象主義,也稱印象派,又稱為"外光派",是西方繪畫史中的重要藝術流派,產生於19世紀60年代的法國。1874年莫奈創作的題為《印象·日出》的油畫,遭到學院派的攻擊,評論家們戲稱這些畫家們是"印象派",印象派由此而得名。

中文名稱:印象主義

外文名稱:Impressionism

法語;Impressionnisme

西班牙語;Impresionismo

代表人物:莫奈,馬奈等

代表作品:《印象日出》《睡蓮系列》

發展歷程

印象主義的發展可以追溯到19世紀60年代早期,當時畫家馬奈開始引起藝術界的關注。到1869年時,一些藝術家開始定期集會,並於1874年舉辦了第一次畫展。但是在這些藝術家中,唯有莫奈一人始終堅持了他們最初的藝術理想。從1873年的《野生罌粟》直到20世紀,他一直在實踐着對光線效果的呈現到1886年第八次印象派畫展時,德加的作品《桶》贏得了廣泛讚譽,標誌着印象派終於得到世人的認可。[1]

  1. 印象主義,個人圖書館網,2019-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