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主義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印象主義 | |
---|---|
印象主義(Le Impressionisme)在西方美術史上,印象主義一詞有兩層含義:一指產生於法國的印象主義流派; 另一指包括技法革新在內的印象主義美術思潮及其廣泛的影響,後者具有世界性意義。
「印象主義」一詞就是因莫奈而得名。當時的執政者拿破崙三世是一位非常開明的君主,莫奈等人的作品落選官方沙龍後,他支持這些畫家舉辦了「落選者沙龍」。1874年,這群理念相同的畫家再次舉辦沙龍展,莫奈在這次展覽上展出了《日出·印象》,被評論家批評「過於潦草、憑印象作畫」,沒想到用來諷刺的詞彙「印象」,成為了這一畫派的代名詞。[1]
中文名稱:印象主義
外文名稱:Impressionism
法語;Impressionnisme
西班牙語;Impresionismo
代表人物:莫奈,馬奈等
代表作品:《印象日出》《睡蓮系列》
藝術影響
印象主義藝術家的很多藝術觀點都是繼承自古斯塔夫·庫爾貝和其同時代現實主義畫家。19世紀50年代,這些藝術家發起了抵制學院藝術影響的運動,開始重視歷史、宗教和神話主題的創作。
從作品上看,印象派藝術家受到了兩個重要因素的啟發。首先,剛剛傳播到西方世界的日本木刻版畫的大膽和樸素的風格給他們留下了深刻印象。這些版畫具有色彩純淨、飽滿亮麗、人物造型不依常例和對於透視原理並不過分重視的特點,使得很多藝術家開始重新考慮他們自己的藝術創作方法。
另外,印象派藝術家也受到了不斷發展的攝影技術的影響。早期的運動攝影已經能夠精確再現人類和動物的運動方式,對於這方面尤其是賽馬題材的繪畫創作產生了重大影響。同時,最新的快照相機也可以隨機抓拍照片,這也對很多藝術家的構圖方法和觀念產生了重要影響。
發展歷程
印象主義的發展可以追溯到19世紀60年代早期,當時畫家馬奈開始引起藝術界的關注。到1869年時,一些藝術家開始定期集會,並於1874年舉辦了第一次畫展。但是在這些藝術家中,唯有莫奈一人始終堅持了他們最初的藝術理想。從1873年的《野生罌粟》直到20世紀,他一直在實踐着對光線效果的呈現到1886年第八次印象派畫展時,德加的作品《桶》贏得了廣泛讚譽,標誌着印象派終於得到世人的認可。
印象主義在法國
自18世紀60年代晚期開始,包括莫奈、畢沙羅、西斯萊和德加在內的法國印象派藝術家經常在蓋爾波瓦咖啡館定期聚會,討論他們有爭議的藝術理論,更重要的是他們決定自行組織畫展展示自己的作品。這一點對他們來說至關重要,因為作為具有先鋒思想的藝術家,他們一直受到沙龍的排斥,而無法參與巴黎這個主要的公開畫展,就意味着他們不能通過傳統路徑獲得藝術界的認可。1874年,第一屆畫展舉行,當時這些藝術家把這次畫展稱作「有限公司」。多數評論家對此大加坪擊,絲毫不留情面。克勞德·莫奈的《印象:日出》參加了這次畫展,而印象派的藝術風格也就因這幅作品而得名。
1874—1886年間,印象派一共舉行了8次畫展。8年過後,最初的叛逆狂潮已經煙消雲散。這個團體中已經有幾位成員開始取得了一定程度的成功,並且他們彼此的藝術風格也開始各行其是。對於如埃德加·德加等藝術家而言,戶外繪畫只是他們藝術生涯的一個發展階段,而不是一種承諾,甚至就連最熱衷這種創作方法的倡導者雷諾阿也依然保留了對古代大師和某些藝術傳統的仰慕。唯有莫奈始終堅持着當年印象派的藝術思想和風格,終其一生也未有絲毫改變。
法國以外
19世紀的大部分時間裡,巴黎一直是藝術界的首善之區,也是最新的藝術思潮的匯聚之地,吸引了無數胸懷抱負的藝術家紛至沓來。英國的菲利普·斯特爾、德國的馬克斯·利伯曼和洛維斯·柯林特以及美國的蔡爾德·哈薩姆在巴黎期間直接接觸了印象主義藝術。以斯特爾為例,他曾就學於朱利安美術學院和高等美術學院。回到倫敦以後,在他的幫助下,新英國藝術倶樂部於1886年成立,印象派藝術在這裡得到了熱烈的歡迎。俱樂部成員沃爾特·希科特甚至在1889年為印象派藝術的愛好者們組織了一個名為「倫敦印象派 藝術家」的特別畫展。
印象主義藝術在大洋對岸獲得了更大的支持。美國出生的印象派藝術家瑪麗·卡薩特在其中做了大量的基礎性工作,她不遺餘力地為朋友們的作品在美國尋找買主。隨後蔡爾德·哈薩德進一步擴大了印象派在美國的影響。哈薩德在歐洲期間(1886—1889年)掌握了最新的繪畫技法,後來成為「十人團」(美國十大印象派畫家)成員,加入了這個由受到印象派藝術家影響來自紐約和波士頓的美國畫家組成的藝術團體。
哈薩姆專門從事城市生活題材的創作,而澳大利亞的湯姆·羅伯茨則接受了印象派關於戶外繪畫風景的觀念。自歐洲回國以後,羅伯茨成為藝術團體「海德堡畫派」的領袖人物。他們在叢林中建立營地專門實踐莫奈和他的同行們的畫法。1889年,他們在澳大利亞墨爾本的印象畫展上展出了他們的作品。
相比之下,印象主義藝術在德國和西班牙的影響不算明顯,但是也有很多藝術家的畫作色彩趨於亮麗,同時注重表現光線等天氣效果。在這些藝術家中,西班牙畫家華金·索羅利亞和德國畫家洛維斯·柯林特表現出了最前衛的風格,他們二人在巴黎期間都是法國學院派畫家威廉·布格羅的學生。[2]
藝術特點
印象派,也叫印象主義,19世紀60-90年代在法國興起的畫派。當時因克勞德·莫奈的油畫《日出·印象》受到一位記者嘲諷而得名。1874年第一屆印象派畫展在巴黎卡皮西納大道的一所公寓裡舉辦,有31位印象派畫家參展。
日出·印象在藝術觀點上,印象主義畫家反對當時占正統地位的古典學院派,反對日益落入俗套、矯揉造作的浪漫主義繪畫(Romanticism),而是在C.柯羅、巴比松畫派和G.庫爾貝等人的寫實畫風的推動下,吸收荷蘭、英國、西班牙、日本、中國等國家繪畫的營養,同時受現代科學,尤其是光學的啟發,認為一切色彩皆產生於光,於是他們依據光譜赤橙黃綠青藍紫七色來調配顏色。由於光是瞬息萬變的,他們認為只有捕捉瞬息間光的照耀才能揭示自然界的奧妙。因此在繪畫中注重對外光的研究和表現,主張到戶外去,在陽光下依據眼睛的觀察和現場的直感作畫,表現物象在光的照射下,色彩的微妙變化。
由此印象主義繪畫在陰影的處理上,一反傳統繪畫的黑色而改用有亮度的青、紫等色。印象派繪畫用點取代了傳統繪畫簡單的線與面,從而達到傳統繪畫所無法達到的對光的描繪。具體的說,當我們從近處觀察印象派繪畫作品時,我們看到的是許多不同的色彩凌亂的點,但是當我們從遠處觀察他們時,這些點就會像七色光一樣匯聚起來,給人光的感覺,達到異想不到的效果。
由於個人的興趣不同,印象主義畫家又分為重光和色彩與重造型和素描兩種類型,前者以莫奈、雷諾阿為代表,後者以德加為代表,卡米耶·畢沙羅則介於兩者之間。
由於追求外光和色彩的表現,印象主義畫家主要把身邊的生活瑣事和直接見聞作為題材,多描繪現實中的人物和自然風景。在構圖上多截取客觀物象的某個片斷或場景來處理畫面,打破了寫生與創作的界限。
印象主義畫家先後舉辦了8次展覽,前兩次均受到當時輿論界的猛烈抨擊,以後逐漸成為具有很大影響的美術流派,並擴大到其他藝術領域。印象主義繪畫在形成和發展過程中,曾得到E.馬奈的支持與鼓舞。作為一種美術思潮,印象主義繪畫在世界美術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它推動了以後美術技法的發展。[3]
代表人物莫奈簡介
莫奈(1840-1926)被認為是「印象派領導者」,是最重要的印象主義代表畫家。莫奈非常善於在畫布上表現光影,改變了傳統繪畫對陰影和輪廓的描繪方式,在靜止的繪畫中描摹出了動態的時間。他不只參與開創了印象主義的藝術理念,而且一生都在藝術創作中實踐完善,為西方現代繪畫的發展做出了極為重要的貢獻。
莫奈,全名克勞德·莫奈(Claude Monet),出生於法國,曾去阿爾及利亞服兵役兩年,後來進入大學接受正統的美術教育。莫奈是一位長壽藝術家,在86年漫長的人生中始終堅持印象主義的繪畫技法和理念,為後世留下了眾多藝術價值極高的作品。
以莫奈為代表的印象主義作品曾被認為「不合格」。當時的巴黎藝術文化氛圍濃厚,常常會定期舉辦沙龍展覽。以莫奈、畢沙羅等人為首的畫家們組成了一個小圈子,他們反對學院派繪畫,主張直接去戶外觀察,拋開對繪畫知識性的成見等。但他們的作品被認為太過於離經叛道,不符合展覽要求。
「印象主義」一詞就是因莫奈而得名。當時的執政者拿破崙三世是一位非常開明的君主,莫奈等人的作品落選官方沙龍後,他支持這些畫家舉辦了「落選者沙龍」。1874年,這群理念相同的畫家再次舉辦沙龍展,莫奈在這次展覽上展出了《日出·印象》,被評論家批評「過於潦草、憑印象作畫」,沒想到用來諷刺的詞彙「印象」,成為了這一畫派的代名詞。
莫奈的作品《日出·印象》可以說是印象主義的開山之作。莫奈的靈感來源於透納的一幅關於日出的作品,繪畫過程一共就用了半小時,在日出發生的短暫時間裡,迅速用畫筆捕捉自然的情境和內心的感受。[4]
外部連結
相關視頻
1、莫奈與印象主義(上)
2、19世紀歐洲美術——印象主義和新印象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