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原罪是我们本性的败坏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报佳音网 的图片

原罪是我们本性的败坏宗教改革反对罗马天主教对原罪的弱化。原罪不是只失去一些东西,而是我们本性全然的败坏。

在天主教,圣公会[1]和东正教中,有些信徒会将圣人[2]的名字作为自己儿女的名字;有些则会在受洗后,领受圣人的名字。此举期望藉所属之圣人,能为带有自己名字的信徒祝福和祷告。有些圣人会有纪念日,纪念日的命名也会冠以圣人的名字。

简介

如果我们把这称之为“强烈的恶欲”,这“恶欲”必须是指人类欲望的整体。就像加尔文所指出的:“整个人本身就是恶欲。”从这个意义上讲,与奥古斯丁的观点正好相反,恶欲本身就是罪,而不只是犯罪的动机。人类本性的败坏是如此彻底,以至于人的本性对灵命上的善无能为力,倾向于各种的罪恶,并且单单就是败坏本身就应得永恒的惩罚了。

无法否认的是,出于反对天主教的观点,特别是在路德宗里面,有些人反应过强而常常引起别人的误解。这包括路德称原罪为“本质上的罪”和“人的本质”。《协和信条》如此说,从灵命上看,思想、心思和意志都“全然败坏而死亡”,不比石头、树桩、泥土更有“行善”的能力。

改革宗更加谨慎,并避免路德宗过于强烈的表述和过于生动的喻象。他们仍然坚持,原罪包括原初的义的失去(从负面来说)和本性的败坏(从正面来说)这两方面,其根源是在于亚当的过犯归算给人。改革宗内部对这个教义的反对意见来自法国的邵玛学派,他们提出了间接归罪论。普拉卡乌斯教导说,我们败坏的原因不是因为归算的罪咎,而是反过来;他说:“因为我们生来是败坏的,因此原罪就归算给我们。”这种观点后来被爱德华兹和新英格兰神学家所拥护。

古典的奥古斯丁主义和改革宗的观点似乎已经过时了。肤浅的观点占了上风,就像温纳斯再1845年的时候写道:“我们已经不再畏惧罪的遗传,这种惧怕像害怕鬼魂那样,只是对迷信的宗教教义的惧怕。”今天,情况已经大有不同。现代思想,包括康德、谢林、叔本华和其他人的哲学;关于人的遗传和人的契合联结的理论;历史和社会的各种观点——所有这些都对原罪的教义作出意料之外却非常重要的支持。当神学抛弃了原罪的说法后,哲学再次将其抬起来。

视频

原罪是我们本性的败坏 相关视频

世界三大宗教的有趣历史
天主教和基督教有什么不同?#唐加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