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又到林家坪(丁耀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又到林家坪
图片来自免费素材图片网

《又到林家坪》中国当代作家丁耀文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又到林家坪

11月1日,应县文联组织去渭阳乡采风,因宋玉祥书记县上开会去时是乡杨更强副书记接应的。第一站是古长城下县级示范村小干山村,该村以农耕产品延伸产业链条为核心,实行集体合作经济,将油料食品深加工成为食用商品,提升农副产品的价值,增加农民的收入。此后来到乡政府所在地大饲料加工车间的时候,宋镇长会后风尘仆仆地赶到了我们采风现场。他如数家珍地介绍了渭阳乡地域布局和乡村镇兴发展规划,在四大开挖发展格局中有林家坪村的畜牧养植开发计划。一提到林家坪我记起了四年前慈善帮扶和文化下乡来林家坪的往事。

那年的林家坪正是脱贫攻坚期。冬日暖阳,正值农闲时节,人群传动。当日村部既有县文化馆的文艺宣传队送文化下乡演出,县二院下乡为群众义诊,又有县科协玉米等良种推广展示宣传,慈善协会救助贫困户和为群众义务写春联和赠送书法作品活动。此日的林家坪象逢盛集似的,场景很是热闹和谐,至今那位不知名的老农深情地为感激赠送书法作品硬给钱而不收后,跑回家把儿子从外地寄来过年的大苹果硬塞给我们的情景还历历在目。那次的活动,因乡亲们的质朴、厚道、热情,留给我的感受是感动而又难忘。

今天听宋书记提到渭阳乡未来发展四大支柱产业有林家坪村的畜牧养殖,心中便油然而生了一睹为快的兴奋

林家坪!我又来了。我来看看你现在又变成什么样子?!

说到渭阳乡,难忘林家坪。多年来,渭阳乡群众扎的高梁笤帚是陇西很有名的。那时候,城乡集市上摆的,大中小学清洁用的高梁笤帚几乎全是“渭阳牌”产品:条纹长而密,扎把大,好用耐用。现在林家坪又成为西门达尔肉牛养殖基地。听宋玉祥书记介绍说,林家坪几乎家家都养殖,一家少则五六头,多则十几头。我有些愕然:这么多头牛,那不成了典型小康村了!

今天,依然又是冬日夕阳时,我们驱车来到了林家坪。因宋玉祥书记进城又忙着去参加下午项目恰谈会,带领我们参观采风的还是杨再强副书记和几位驻村干部。

进得林家坪,几乎家家都是院外院(早先的庄院外的园子又圈起来成了大院),在外院里修成一排排的西门达尔牛的饲养棚和新式的生猪饲养圈。大院里鹅声嘎嘎,鸡声咕咕,猪声哄哄,牛声哞哞,高梁穗子一把把整齐地倒挂在晒架上,伴随着果树黄色和紫红霜叶的飘落,好一派山村安然祥和而又充满生机的景象。我欣喜着林家坪人的新生活,临行时我对同行采风的大伙半开玩笑的说:“你们有女娃的赶快嫁到林家坪来!这辈子我是指望不上了,如果下辈子我生下女娃一定要嫁到林家坪来。”

夕阳西下,林家坪作为我们采风的最后一站而结束了对渭阳乡的感动。我期望渭阳乡在党的二十大之后,在宋玉祥书记带领下的全体干部群众能立足本土,创新发展,有更多的欣喜奉献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

再别,渭阳乡!再别,林家坪!我一定还会来看您的。我相信更多的惊喜会等着我再来。

永远的圣火

就因为长征那段壮举

就因为那次悲壮——

1936年10月7日

渭阳乡本驭村曹家岘

那道破落的墙堡

将四十多具鲜活的生命

永久地遗落在那里——

高高的峰颠

方正的土堡

内中白骨堆起的岂只是坟墓?!

分明是 一柱永不泯灭之圣火

分明是 一座矗立云端之丰碑

分明是 一种永不凋谢之精神

红军万岁

红色永传

精神永存 [1]

作者简介

丁耀文,中共党员,陇西县巩昌学区工作,定西市人民检查院人民监督员,市作协会员,中国书画家协会会员。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