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芳草绿 依然十里杏花香(麦田)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又是一年芳草绿 依然十里杏花香》是中国当代作家麦田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又是一年芳草绿 依然十里杏花香
又是一年芳草绿,依然十里杏花香。
家里的一副老对联,用了许多年头了。
现在想起来,心里竟有一种酸楚。
是对逝去的童年、少年、青年时代生活的一种怀念么?还是对离我而去的亲人痛彻肺腑的呼唤?抑或是对渐行渐远的乡村田园式生活的留恋?
关于对联
我家庭的传统对于对联是非常讲究的。
对联不仅表达出新年新的气象,新的面貌,更是一个家庭精神、文化、传统的一种反应。
是一个家庭的门面。
对联的字,要是很优秀的,起码在方圆几十里之地应是数一数二;写对联的人,是要有身份,有一定的社会地位——不可能随便一个身份的人都可以为我家写对联的,更不会从大街上买写好的来路不明对联。
对联的纸张更是要求严格,决不用那种便宜的,一经风吹日晒就会褪色的纸张。要那种颜色鲜艳的朱砂纸,贴在门框上顺贴,历久如新。 那时我的曾祖父还在世。
我的祖父是外地的国家工作人员,这方面由他来把持和操办。
每年负责为我家写对联的,自然就落到了我的太舅(父亲的舅舅)身上。他在本市教育系统有点名气,在文化大革命中遭受迫害,被贬回乡下农村。后平反,可以不上班而每月拿薪金,这在农村是很令人羡慕的事。
他的字写得很好,圆润,浑厚,充满着力量。因为我记得小时候每每会听到过路的人对我家对联上的字的称赞,一种自豪感由然而生。
写对联时是当时家庭十分隆重的事。小孩子当然要走得远远的,免得碍手碍脚,我呢,则是负责站在写着对联的前端,随着舅爷书写过的字缓缓地拉出对联,然后由祖父双手端起写好的墨迹未干的对联放置高处,以免被人踩坏或是落上灰尘。
对联写好了是要喝上一顿洒,全家人围在炉子旁,猪肉炖粉条吃。
这时离过年还有四、五天,但隐隐地感觉到了新年的到来。
最讲究的是贴对联。
这是最折磨人的事儿。家里的规矩是大年三十上午帖对联,贴了对联吃年饭儿。
江淮之间,这时的天气很冷了。大清早的糊对联,手会冻得很疼;更重要的是帖对联有很多讲究:一副好的对联,气派、堂皇、端正地贴出来这很重要。歪了斜了都会影响效果。
这时侯,奶奶和母亲会煮了一大锅的米糊糊,米糊糊要有粘性并且不能有粒块,父亲带着我们先清除了往年对联,把门和门框清洗干净了,我呢,则是往往做到这时候就有点厌倦了。因为我家是大户人家,门特别多。
当官是个好事儿,这是不可否认的。起码在当时给我的家庭带来了许多好处。
但是,把当官的作派、当官的脾气带到家里来,那情况就不大妙了。
恰恰我祖父就是这样的人,在我的家里一言九鼎,说一不二。当他那锐利的眼睛看到你的时候,总会令人不寒而悚。
大年三十早上及到整个上午,我们都在糊对联手指粘上了浆糊糊,冻得都弯曲了,我们还得工工整整地干活,有那么多的门和门框在那儿等着我们。祖父呢,眼睛在监督着我们,哪儿干得不好,便会辟脸遭到一顿训斥。
当时曾祖父还健在,我家是“五代同堂”,现在想想,是我们乡里最后一个“封建式”大家庭了。因为那时中国社会家庭早就小型化了。
祖父当然是这家庭的中心的“中心”。他的意愿是不容违抗和不从的,包括我的父亲,也要对祖父恭恭敬敬的。年龄和我们差不多的小叔,更是同我们一样,见了我祖父就像老鼠见了猫一样躲得远远的。
有时候,躲也是躲不了的,那可就遇到麻烦啦。
现在回过头来讲一下帖对联。
糊对联是最后的关键,它分三道程序:一是把对糊正面朝桌上,放平整,然后均匀地打上浆糊糊;二是双手小心翼翼地掀起对联正顶部并用力拿住,在门或框的正确及中心部位把对联帖住;三是用干净的干爽的毛巾从上至下熨平对联。
这三个程序都是技术活,每一个程序都影响到对联帖上的效果。
有一年,小叔在操作第二个程序中技术不到位,那时候他已经谈对象了,并且,对象也到我们家过大年,心有所思,精神不集中吧,把大门联居然给帖歪了。
祖父瞧见的时候,已勃然大怒,甩手给了小叔一个“毛粟子”。祖父的“毛粟子”是很疼的,我们没少吃过,所有记忆犹新。
当时,我的小叔已顶替祖父在外地参加工作了,自有一番风光。那时他已经言说到老家过年是“回来看看的”,挨了祖父的打,疼痛是肯定的;倒是站在的一边女朋友,心理上受不,怨气也就上来了。找些客观理由,顶了嘴。
祖父便怒发冲冠,怒不可遏,便又狠狠在赏了小叔几个嘴巴!
小叔那位女朋友可不干了!坚决帮小叔还击我祖父,不顾一切地边骂边哭,拉着小叔要求回她家去。
我们躲在远远的看,感觉到事态严重。心里却佩服小叔的女朋友即我的小婶要求“民主和自由”的精神,反抗“封建专制”的勇气。
问题总会解决的,事物也是发展的。
小叔和小叔女朋友闹情绪终于由奶奶出面摆平了;贴对联、打扫庭院、放爆竹、烧香等吃年饭必做的功课也一一到位啦,在奶奶、母亲和还未出嫁的几个姑姑经过二十九一晚加三十整个上午的忙碌,丰盛的年饭终于端上的桌,一家人终于坐到了年饭桌前。
想到了“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的道理。
春日播种,夏日劳作,秋天收获,冬日忙碌,一年也是为这一天,一年是为了这一刻。
祖父的脸色也改变了:因了屋里炉火了温度,也是因为三杯酒下肚,现在是脸色红润,满目慈祥。
在我的记忆中,这种吃年饭的习惯一直保持到了我大学毕业分配工作后。
又是一年到了。
独在异乡为异客的我,遥望着北方,想起了我的故乡,想到了我曾经的轰轰烈烈的家庭和童年少年及青年的家乡大年。
我的内心充满了酸楚。我想起了“又是一年芳草绿,依然十里杏花香”的对联,产生了“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的感慨。
物是人非,沧海桑田啊!
我们在成长,我的长辈们在老去;我们在年复一年中老去,而我的亲人和长辈一个又一个地离开了我!!
家庭的分化,对家庭这种传统的过年方式反叛,自我的小叔和他的女朋友开始。发生了这次事件后,第二年小叔就没有回来过年了。
小叔是祖父和奶奶最小的儿子,自小疼爱有加。这种第一次发生如此情况,气得祖父背后大骂小叔是“翅膀硬了忘本了!”。
此先我是佩服小叔和他女朋友的抗争精神,然后是羡慕他俩获取了自由,而现在回想起来,却是深深的责怪他俩太随心所欲了,没有“家庭意识”,没有很好的尊重老人,而伤了老人的心。
关于年货
“小孩盼过年,大人盼种田”。这是我们那儿的一句家谚,表达了对未来的一种期盼。
在哪儿,我都承认我是在农村长大的。农村怎么啦?那儿才是人类幼小时候的乐园,我们人类不就是从大自然那儿走来的么!
我倒是可怜现在城里的孩子,自小就在大人的手里和怀抱里传来传去,压根儿就没有同自然亲近过,他们生活在一个非常小的空间里,怎么会体会我们那时的快乐?
那时很小的一件事,都能让我们快乐和高兴上好一段时间。
既不必说每逢新年妈妈们花费一冬为我们做的新鞋子新衣服,也不必说放假了可以同小朋友整天价地疯来玩去,也不必说春节正月里有大人带着我们去访亲拜友,小小年纪享受着宾客的待遇和尊重,单单是家里准备一年好吃的,在春节几天让我们吃个够,就让我们小孩子们够兴奋的啦。
有很多好吃的现在想起来,不禁让我心里痒痒起来。前天老家有人打电话过来说给我寄过来了,但是,海南这天气是存不住腊货的,现在大街上满是穿半短袖的人,我呢,也只是穿了一件薄西服!况且,就是回到家里去过年,关键是没有以往的气氛了。
说一下过年时吃的美味:
第一,要算是腊鹅。
是正宗的农家鹅,生长期很长。一般是从春节甚至于是从前一年冬天就养起,到那时一只鹅,应该有二十多斤重,然后宰了,在大缸里腌制二十多天或是近一月吧,然后起鲁,这时离过年大概还有二、三个月的时光,就开始在冬日的太阳下曝晒,一直晒到鹅身流油为止,晒干鹅身多余的水份和油脂,不在滴油时,就挂在通风阴凉处风干,等至过年享用。
食用之前,要放在足够大的锅里烹烂。
过年时候,家家都会飘满了这种腊香味儿。
昨天晚上,请客时陪了客人吃了燕窝鱼翅粥。在砂锅煮得沸腾的燕窝粥上加点红醋,用汤勺搅拌一下,鲜美的味道也没能让我忘记家乡过大年时吃的咸腊鹅。
咸咸的味道,沁人肺腑的腊香味,带着家乡的泥土气息竟在昨晚走入我的梦中。
第二道菜是,妈妈亲手泡制的咸鱼煎萝卜丝儿。
鱼是自家鱼塘养的。这种鱼,我还是偏爱小个的,也需要腊制而成。在多日的太阳曝晒下,已没了水份,闻着就有一股香味。
制作的时候,先要把油锅烧热,要滚烫才行。然后,把腊鱼放进去,用九成热油煎成金黄色,这时鱼刺都已煎焦了。
再把细细的干萝卜丝放在锅中,盖上锅盖,让鱼香味儿彻底浸透到萝卜丝中。见萝卜丝有八成熟时,放入较多的辣椒酱,再盖住锅盖。
辣椒酱绝对要自家产的才行,用石磨自己磨成,通红的颜色,让人一看便唾涎欲滴。
北方的天气此时很冷了,煎制的鱼肉萝卜丝已结上了鱼冻,凉凉的,辣辣的,是下饭的好菜!
以后也尝试着像妈妈那样做过,但是,鱼不是家乡水的鱼,萝卜丝也不是自家栽种的萝卜,辣椒也全不是原先的味道了,现在犹如“速成班”那样在温室中生长的菜,用激素养大的鱼,都没有原来的味道啦。
再叙述“再把细细的干萝卜丝放在锅中,盖上锅盖,让鱼香味儿彻底浸透到萝卜丝中。”有一个细节需要补充一下:把从地上挖起的萝卜洗净切成细丝,晒干。在放入锅中时,需要用开水烫开,然后用凉水再激一下,再用温水泡上半小时。经过如此复杂的程序,才能放入锅中。 适逢星期天,同朋友开车到乡下喝早茶,便又闲逛了一会,回到城里已是十一点多,便到了一空鲍鱼馆。
一种很昂贵的消费,然而给人的感觉却也不过如此。与此说是味美,倒不如说是一种生活时尚而已。
此后吃过的鱼多了,在海南更是无鱼不成席:什么清蒸鱼、糖醋鱼、红烧鱼、剁椒鱼头、谭鱼头火锅各样菜系,以及海水鱼、淡水鱼、江水鱼,均感觉不如自家塘水养的小鱼煎萝卜丝儿。
“民以食为先”,关于吃的事,我就在这儿多说两句吧。
东山羊、和乐蟹、加积鸭、文昌鸡是海南的四大名菜。
据说“东山羊”是专吃东山草,而东山草是具有药效,故东山羊也是有药效的,应该算是药膳作用。但正宗的东山羊又能有多少满足人们所需?
“和乐蟹”也是分不清真假,现在养的居多,并且,还用激素。像基尾吓一样,现在谁还敢吃这二样东西呢?
加积鸭、文昌鸡,在海口的大大小小的宾馆洒店排档都能见到,大都是白斩的沾了酱油吃,味道也是一般,爽口却是有点儿油腻。
中学时学过一篇课文,是《芋老人者说》吧,说的是一个当了宰相的人,十分怀念在他赴京赶考时,在一个渡口饥饿、寒冷之时吃过的一个美味可口而又温暖无比的芋头,在做了宰相若干年后,又找了这种芋头来吃,发现芋头没有好原来的好吃啦。
当时文章的总结是“由于时位之移人也”。
不记得作者的名字了,但是他的总结,明显带有个人主观主义的,是不客观的。
主要,人的味觉越经过多的食物刺激,有逐渐迟钝和老化的趋势,新鲜感总在在我们中间逐渐失去。
放在现在还有个关键,我们所吃食物的生产方法:人工大棚。水产养殖,,等,都破坏了原食物在自然生长中所有的味道和营养。
心态也是一个方面。我们现在能够安静而满足地品尝着任何一种食物么?哪怕它是最好的美味!——众多的选择,也搅乱了我们味蕾!
还有一样菜也是我们那儿过大年时年饭桌上必须的:猪肉炖粉丝。
猪肉与炖粉丝在一块,能产生非常美妙的香味。
还有做豆腐、年糕,这一般在腊月二十左右开始,一直要忙到过年的前二、三天,在乡村,到哪儿都能听到小石磨吱吱呀呀的响,闻到豆腐和糯米飘香。
到这时,过年的气氛已经很浓烈啦。
关于喝酒
温馨的回忆总是很长很长,而整个春节就是一股暖流,让人精神放松,神清气爽。
记忆中的春节总是有雪,或温天飞舞,或“北国风光,千里冰封”红日映雪。人的心情很闲适,无牵挂。
游戏有很多,如看乡戏、喝酒、打扑克牌等等。 先说喝酒,在年饭桌上,我家可以喝完三斤白酒,还是52度。当时曾祖父在世时,曾祖父也会“打通官”的,所谓“打通官”,就是喝酒划拳,同一桌子的每一个划一遍拳。在我们那儿,当时过了十八岁和男子,每个人都要打通官。好在当时我家里人是一个比一个人能喝酒。
喝酒时,父亲还会递上一枝烟给我们。纵然我们平时不会抽烟,在春节都可以抽着玩儿。
记得有一年春节,到我三姑妈家拜年时,遇上了很难对付的酒桌上的对手。
姑父有点看热闹的意思,怂恿着我同他比赛喝!姑妈在一边偏向我,但我要振我门的雄风,给他一点教训,好让我姑妈挺直腰赶儿!
都是年轻人,凡事不言退。
起先我同对手都喝了不少酒了,都是一桌上喝下来的,已有四、五两进肚。
比赛时就不必用小杯子啦,用平时喝茶的大杯子:先每人一大杯后再讲话!这种杯子,是平时喝茶用的,少说也有三、四两酒的样子。
我顺利喝下去,但直感觉头晕,说话时舌头根发硬;而我的对手居然也喝了下去,他比我更残,脸发青,站起来后步子已有不稳了,身体倾斜。
在这种情况下,每个人都认醉还有要喝。没有退路!
他率先“咕咚咕咚”三大口干了一杯!
我端起杯子,姑妈伸手来抢我的杯子不想让我喝醉难受,我像个英雄,端起酒杯一饮而尽。
而我的对手,定力太小,出去到姑父家的房檐小便时,便瘫作一团,总算给他留下了一个深刻的“记忆”。
我总结了一个经验:酒喝过量。过多时,一定要稳住自己。一是稳住自己的内心,那样的时候应该是很纷乱的状态,自己内心一定要静,要沉静在自己的思想中;二是身体要静;切不可多活动,特别是头部,更不能多摇晃,否则酒醉得很快,会呕吐。
很多年后,就是现在到姑父家去,姑父姑妈都会说起这件事。 这种喝酒的乐趣,也只有在春节时才有时机寻找到的,发生的。 各地有各地的酒文化,酒风俗。
如果遇到广东人,见中原人如此死命喝酒是不可理喻的;而我们江淮中原大地那儿人家一桌丰盛的宴席少了酒则是万万不能!
喝,要喝好,要喝醉,不醉,则是待客不热情的;而客人没有喝醉也是不尊重主人的一番苦心,这种风俗一直保持到现在。
各人有各人的喝酒方式和追求的效果。
有的人在于过程,那就一味地品酒;
有的人在于结果,那就是一定要醉酒。
我的邻居就有一句话“喝酒不喝醉,不如在家打克睡”,各地的风土人情,风俗习惯,绝不是外人“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所能评解得了的。
那是农村也没有好酒用于“品”,一般喝到口里刺激性很强,很冲但是那时的人们都喜欢喝这种烈性酒。我有过醉酒的经历,应该说很轻松的,不如现在人类疾病多了,心脏、大脑痛、诸如此类。而只是单纯的醉,走路如腾云驾雾,头脑飘飘然;但,全身是轻松的,因喝多了酒而产生的愉悦充斥着全身。
喝酒在春节是人们重要的自娱自娱方式。
那一年,我在姑父家喝酒是十八岁,其自豪的经历至今历历在目,记忆犹新。
是啊,那个淳朴和狂放的年代;
那个装负我青春年少众多欢乐的春节!
关于欢乐
现在的欢乐多了。
经常同朋友们一块到夜总会、娱乐城去喝啤酒。当然,这种喝酒之间的纽带不是靠亲情联系,而是靠金钱购买;喝酒的欢乐氛围和环境也不是凭民族之伟大传统所构成,而是在夜总会人为的用金钱用美女来造就。
我总是感慨夜总会有如此多连绵不绝的年轻漂亮的女孩子像流水一样琮琮流过,也像花一样谢了又开,她们带给许多异乡人短暂的欢乐;而她们有没有想到,即使这种欢乐建立花香美酒之上,而享受她们的人也并没有获得真正的愉悦和满足。
因为这种欢乐是短暂的,易逝的。
不知道什么时候喜欢上泡夜总会的,那是千金买醉的地方。
一次,同国内某一行业享受全国特殊津贴的专家一道去玩耍,而他对于玩夜总会的小姐远远高于我等。
在他的按排和指点下,我们早早到了夜总会。“上夜总会要早!”这是他的经验之谈。早到总有挑选的,晚到是别人挑剩下的啦。
果不其然,当在包箱内坐定时,妈咪便一下带过来二十几位小姐。小姐们扭扭捏捏,而我们这位专家却意气风发,像指挥千军万马似的喝了声立正!便让小姐们笔直地站万一排,然后报数,然后作自我介绍,然后唱歌,试嗓门,然后试舞姿,然后讲黄段子,然后。。。
然后便是疯狂的喝酒,掷髓子,,,
在平凡的生活中,总是重复这样的生活;醉熏熏归来时,就会忘记了一切。
离春节仅有八天时间啦~~
我思乡的情更浓,在我的想像中,故乡现在应该是家家户户热热闹闹地忙过年了吧。
而我同我的家人却天涯一方。海南现在最高温度是29度,中午望着窗外的太阳疑是夏日,大特区特有的忙碌和海南人一年四季的漫不经心,哪里还有一点过春节的迹象。
我万分怀念起我少年青年时的春节!
那个无忧无虑,充满欢乐,全家融融的春节再也不会回来了;
那个豪情万状,斗酒取乐的青春时代也不再回来了;
写得一手漂亮毛笔字、为我家写了大半辈子对联的舅太,您在天堂安息吧;
和蔼慈祥的奶奶,英年早逝的父亲,您们在天堂,在故乡的土地,还能闻到家乡春节的酒香么?
无论外面的美味佳肴,燕窝鱼翅,怎么能挡得住我对家乡饭菜的回想;
任凭外面的纸醉金迷,千金买醉,醒来时还是渴望家乡的亲情和友谊!
热带的风,吹拂着我的长发,
异乡的太阳,晒黑了我的脸庞,
我面向北方,向着我的家乡,向着我的亲人,大声呼喊,并郑重承诺:
明年,明年,我一定回来,
寻我儿时的欢乐,青春的狂放,
寻我永世思念,永久不忘的春节!! [1]
作者简介
麦田,男,原名:刘孝元,发表过小说《棋道》、诗歌集《爱情碎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