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又见栀子花开(安若)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又见栀子花开
图片来自免费素材网

《又见栀子花开》中国当代作家安若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又见栀子花开

小满之日,阳光淡淡,若有若无。阳台上,今夏第一朵栀子花开。洁白,素雅,清芬,映衬着浓绿油亮的叶片,仿佛脱俗出尘的仙子。

俯身轻轻靠近它,一股馥郁的香气扑入鼻息。这是我爱了多年的香气。从少不更事到不惑之年,闻过种种花香,依旧独爱栀子花的香。

它的香,浓淡相宜,带着山野密林的气息。在我心里,无论这些年在何处见到它,年少时在山野与它初见的情景,依然清晰如昨。在薄雾笼罩的清晨,在绵延起伏的山岭,在高大丛生的林木中,我看见一丛丛盛开的雪白的栀子花,带着夏日雨后晶莹的珠露,在穿过山林的微风中轻轻摇曳,芬芳一阵阵袭来。我的心为之沉醉。

我没敢采摘它,因为舍不得,虽然开在山野的花本就无主。我只是静静地欣赏它许久,深深地呼吸它的香,然后应了同行伙伴的呼唤转身而去。后来,住在山里的同学送给我几截栀子花的枝条,我如获至宝拿回家,把它们插在院前的空土里。父亲似乎比我更加怜惜这花,日日勤于浇水。在我们父女俩的细心照料下,它终于扎下了根,长出了新的枝叶,开出了洁白如雪的花。

那时家家的院前,几乎都有一两株栀子花。从山野到院落,栀子花是男女老少的爱,尤其是女孩儿们的爱。记得在我就读的小学校附近一家院子里,有一株高大茂盛的重瓣栀子花。每到花开的季节,那家人的院门口就挤满了买花的女孩儿们,两分钱一朵,也不算贵。卖花的是一位老奶奶,慈眉善目,总是把最新鲜最美丽的花朵交给女孩儿们。女孩儿们得了花,爱不释手,上课时也悄悄把文具盒打开,把花放在文具盒里,于是教室里总是飘荡着栀子花的香。

也有住在山上的同学,会趁着周末的时间,到山里采了栀子花,连枝带叶用细绳捆成小小的一束,待到周一上学后,送给自己要好的同学。山里来的栀子花,一般都是单瓣的,但花瓣却较重瓣大一些。一束小小的栀子花,不知道在那时芬芳了多少童心,芬芳了后来多少童年的记忆。

如今每到栀子花开的季节,街头总会看到背着背篓售卖栀子花的花农。几块钱一束,大多是含苞待放的花骨朵。栀子花来自山野,所以它不娇也不贵,谁都容易得,买菜的时候,上下班的时候,顺便就可以买上一把。拿回家或办公室里,插到盛水的花瓶里,静静等待花开,满屋子就能香上好几天。

儿时读过金庸的武侠小说《书剑恩仇录》后,很喜欢书里描写的香香公主。她白衣如雪,美艳绝伦,却又善良仁爱、纯洁无瑕,因为经常吃花而浑身散发着香气。我总是将她与栀子花联想起来。好奇心趋使下,我尝过一些花的滋味,也包括栀子花。花瓣有些肥厚,除了香,并没有特别的味道,但是那感觉却很好。后来才听大人们讲,栀子花本身就具有药用价值,可以食用,也可以泡茶。

在我老家的院前,有一株单瓣栀子花。我不知道父母亲是哪年种下的,如今已长成了一株茂盛的花树,每到这个季节,枝头上就密密匝匝结满了花蕾。无论谁走进我家院子,第一眼就会注意到它,都免不了要啧啧赞叹一番,好一阵羡慕。母亲说,每年花开的季节,花太多,压得枝条都弯了腰,想要修剪一些,遭到了我们一致反对。花那么美,就随它自然生长,就像它在山野,无人照料,依然无惧雪雨风霜。我没有见过它花开时满树繁花的样子,但我想那一定是最美的。

清明时返乡,随母亲和弟弟进了一趟山野,有意无意地寻找栀子花的影子,却不得一见。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太受喜爱,所以它们都已经被搬离。心里略略有些失望,好在映山红还在,金樱子还在,覆盆子还在……山野里关于栀子花的童年记忆虽然有所缺失,但是在这个季节的街头巷尾,总有相逢,也不算遗憾。 阳台上这盆栀子花是几年前从小区附近的花市买来的。还没有等到它开花,就碰上孩子上了高中。高中的学习生活紧张,为了给孩子陪读,我离家住进了孩子学校附近的出租房。为了照料家里的花,我会隔三岔五利用下班后的时间匆匆赶回家一趟,给阳台上的花儿们浇足了水,然后又匆匆赶回出租房给孩子做饭。尽管两地奔波,但因为疏于照顾,花盆容易缺水,家里的花都在苦撑,特别是炎夏时节。这几年来,栀子花的花蕾每每萌出,还没长出模样,就悄然枯黄,萎落。好在,等到孩子高中毕业,我回到了家里,花儿们都挺了过来。虽然有的曾屡次接近枯亡,但终究一株也没有少。月季、月月菊、长寿花朱顶红石竹花、紫茉莉,又都鲜活起来,纷纷开了花。像栀子花这种原本生活在大山里的植物,更是耐旱能力极强。这个夏天,终于等到它的花蕾渐渐长大,渐渐由青绿变雪白,在小满之日开出了今夏第一朵美丽的花。

[1]

作者简介

安若,本名简明月,重庆市散文学会会员、渝中区作家协会会员。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