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双叉犀金龟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双叉犀金龟

来自 动物界 的图片

中文学名:双叉犀金龟

界:动物界

鞘翅目犀金龟科

叉犀金龟属爬行动物

双叉犀金龟,为鞘翅目犀金龟科叉犀金龟属爬行动物。 [1]

简介

双叉犀金龟:别名兜虫_蛴螬_独角仙_鸡母虫,为鞘翅目、犀金龟科叉犀金龟属爬行动物,原产于亚洲中部及南部,中国(秦岭至淮河一线以南)、日本、朝鲜半岛、越南、老挝、泰国、缅甸、印度、孟加拉国。野生于常绿或落叶阔叶林,幼虫依赖林下的腐叶土或朽木形成的腐殖质为食,成虫以树木伤口流出的汁液或熟透的水果为食,对森林的原生性要求较高,尤其喜爱壳斗科植物,如青冈栎。1771年命名,共8个亚种。原名为Allomyrina_Dichotoma,1920年归为新属,重新命名。

最常见,最具代表性的兜虫宠物之一,因雄虫头部的犄角而得名,生命周期约1年,其中幼虫期约8-10个月,成虫约2-3个月,比较短暂。作为宠物饲养由来已久,尤其在日本,已人工培育出通体鲜红、红色复眼、白色复眼的变种。

科目分类:金龟 生存环境:丛林 颜色分类:红色_棕色 居住环境:地栖 最大体型:9cm

性情分类:温和 寿命年限:2年 适宜温度:24℃±5℃ 食物饲料:植物

双叉犀金龟形态特征

体长3-9cm。体表背面光滑或微茸毛,腹面茸毛较多。体色个体差异较大,从深红到红棕再到纯黑均有。头部较小,复眼深红褐色,触角10节,其中鳃片部由3节组成,上唇呈上翘的扁平铲状。鞘翅肩疣、端疣发达,纵肋仅约略可辨。臀板十分短阔,强烈隆拱。足粗壮,前足胫节外缘3齿,基齿远离端部两齿,足末端有钩爪一对。幼虫肥大,最大可长约10cm。头部坚硬,密布刻点,正面为黑色,边缘为红褐色。咀嚼式口器,大颚强而有力。

双叉犀金龟生活习性

雄虫好斗,为了争夺食物和交配权会用额角搏斗。搏斗的双方会先上下晃动额角,收缩腹部发出发出“叽-叽”声示威,如果双方均不退却,它们会努力将额角插入对手的身体下方,将对手举起掀翻。被举起的一方即为失败者,通常被举起一次就会立即认输逃走。成虫天敌主要为乌鸦、貉、野猪等森林中的小型肉食或杂食动物。

双叉犀金龟饲养方法

蛹经过20多羽化为成虫,起初白色而柔软,几小时后变为深色且硬化。刚羽化的成虫不进食也不活动,会在蛹室中继续蛰伏十几天,然后从土中钻出,开始觅食和交配。因其可作为宠物饲养,且制成标本有较高的收藏观赏价值,可利用成虫的趋光性进行捕捉。交配(尤其是频繁交配)会使雄虫寿命缩短,因此在野外独角仙雄性成虫寿命仅有1个月左右,而雌性成虫可达3个月,而人工饲养的独角仙雄虫如果不交配寿命也能达到3个月。

双叉犀金龟雌雄分辨

性二型现象显著,雌虫3-5cm,无头角,体宽2-3cm,身体呈长卵圆形。雄虫4.5-9cm,有发达的额角,角长约1.5-3.5cm,向前伸出,末端向上弯曲并分四叉(体型较小的个体可能仅有两叉),前胸背板中央向前伸出一前胸背角,略向下弯曲,末端分两叉。雌性额头顶部仅有一小型隆起,无前胸背角,胸背板有Y字型浅凹。雄性背部较为光亮,雌性背部较为粗暗。雄性前足明显长于雌虫。

双叉犀金龟繁殖方式

羽化后的雄虫有强烈的交配欲望,只要遇到雌性成虫就会试图交配。但是雌虫对交配较为抗拒,特别是已经交配过的雌虫,会拼命逃离雄虫。如果雌虫正在进食,这种情况下交配会比较顺利。交配成功几天后,雌虫就会开始产卵。雌虫会寻找腐殖质堆等适合幼虫生长的环境,钻入食材堆中,把土压紧,制造出一个比卵略大的卵室,每枚卵都有单独的卵室。一般情况下一只雌虫可以在2-3个多月的成虫寿命里产下40-80枚卵。

参考来源

  1. 双叉犀金龟, 动物界, 2020-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