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双季稻全程机械化轻简化栽培技术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

双季稻全程机械化轻简化栽培技术技术研发推广背景,能够解决的主要问题,突破的技术难点等。

一、技术名称

标明具体的技术、产品和装备名称,一定要具体化。

双季稻全程机械化轻简化栽培技术

二、技术概述

(一)研发背景

技术研发推广背景,能够解决的主要问题,突破的技术难点等。

针对南方双季稻机插存在的季节制约、机插效果差、机械及栽培不配套等问题,遵循绿色高质量发展的主线,应用优化品种搭配、创新育秧模式、改进机插秧及机直播方法、采用稻田机械开沟、收割碎草还田、履带旋耕机整田、精准施肥、节水灌溉及病虫统防统冶等关键技术,以控水、控肥培育水稻壮秧[1]、壮杆为核心,集成双季稻全程机械化轻简化栽培技术,实现减氮10%、节水10%、农药使用量减少10%,双季亩产1000公斤以上。该项技术对推进我国稻作技术转型,促进规模化生产和社会化服务,稳定和提高双季稻种植面积,推动水稻产业可持续发展。

(二)技术要点及参数

主要描述技术要点和参数,技术使用需特别注意的环节。

1、优化品种搭配。结合早稻机直播和机插秧及晚稻机插秧水稻生长季节及特点,按照不同地区双季稻光温热量及作业季节安排,选择病虫抗性强、肥料[2]利用率高的品种,优化早稻与连作晚稻品种生育期合理搭配,如早熟+中熟,中熟+中熟,争取双季全年高产。早稻选择早熟或中偏早熟的高产品种,长江中下游生育期在110天左右。晚稻根据早稻收获期,选择熟期中熟偏早、耐迟播迟栽、分蘖快、感光性较强,苗期耐高温、后期耐寒性强,能安全灌浆成熟的优质高产品种。

2、机械耕整地。早稻移栽前选择适宜机械10天进行耕整地,以旋耕为主,犁耕为辅,旱旋与水旋相结合。结合翻耕施有机肥和钙镁磷肥,移栽前1-2天灌浅水旋耕,后灌耙平,待泥土沉实后机械移栽。早稻收获选用带切草装置的收割机,稻草粉碎还田,收割机割茬高度应在15厘米以下。选用履带旋耕机旋耕,提高晚稻整地水平和机插效果。采用机直播的,需要开沟作畦,畦宽度与直播机配套,一般沟宽30厘米,深20厘米。

3、种植方式选择。根据当地生产模式及品种生育特性,选择适宜的机械化种植方式,早稻选择机插秧或机直播,晚稻应以机插为主。

4、培育壮秧。机插秧选择适宜的育秧模式,建议采用叠盘出苗育秧,长江中下游地区早稻3月中下旬播种,秧龄25-30天;晚稻根据早稻收获期及种植方式确定播期,机插秧播种期6月底至7月初,秧龄18-25天。播种前做好晒种、脱芒、选种、药剂浸种和催芽等,选用育秧基质,也可采用旱地土及泥浆育秧,旱地土要求土壤调酸、培肥和清毒,早稻要求pH值在4.5-6.0。根据插秧机类型,选用9寸秧盘或7寸秧盘。播种量常规稻9寸盘90-120克/盘,每亩30盘左右,7寸盘75-100克/盘,每亩40盘左右;杂交稻9寸盘60-80克/盘,7寸盘50-70克/盘。选用播种流水线播种,秧盘水要浇透,覆盖不露种子。将播种好的秧盘叠放,保温保湿2天左右,当出苗0.5厘米时,将带盘芽苗摆放到苗床。早稻注意覆膜保温育秧,根据气温变化掌握揭膜通风时间和揭膜,膜内温度保持在15-30度之间。晚稻播种后搭建拱棚盖遮阳网或无纺布防暴雨和雀害,出苗后及时揭开遮阳网或无纺布。秧苗见绿后用300ppm多效唑溶液每亩30公斤均匀喷施控制秧苗生长。移栽前1-2天,用相应防病虫的药剂喷施秧苗,做到带药栽插。

5、机插秧或机直播。根据插秧机及品种类型合理安排密植,保证充足苗数和有效穗数。可选用普通30厘米行距、宽窄行及窄行插秧机。30厘米行距插秧机机插的,常规稻机插株距为12-13厘米,密度1.7-1.9万丛,每丛4-5株苗,杂交稻株距14-16厘米,亩插密度1.4-1.6万丛,每丛3-4株苗;25厘米行距的插秧机机插的,常规稻机插株距为12-14厘米,密度1.9-2.2万丛,每丛4-5株苗,杂交稻株距16-18厘米,亩插密度1.5-1.7万丛,每丛3-4株苗。早稻精量机直播常规稻播种量3-6公斤/亩。

6、精准施肥。根据水稻目标产量及土壤肥力,结合测土配方施肥制定施肥量,培育高产群体。推荐施用有机肥,实施减氮增效。一般单季亩施氮肥用量8-11公斤,氮、磷(P2O5)、钾(K2O)比例为1:0.4:0.6。其中磷肥做基肥施用,钾肥做基肥和穗肥各50%施用。氮肥分基肥、分蘖肥和穗肥比例分别为50:30:20,分蘖肥可以分二次施用,以达到合理控制群体目标。

7、节水灌溉。早稻机直播后及时开沟排水,确保出苗整齐。机插水稻在插后应及时灌浅水(2-3厘米水层)护苗活棵,促进返青成活、扎根立苗。返青分蘖后间歇灌溉,水层以2-3厘米为宜,并适时露田,落干后再上水,做到以水调肥、以水调气、以气促根,促进分蘖早生快发。移栽后15天左右田间基本无水层时,用耘田工具进行耘田搅土送气除草,促进根系深长。达到80%穗数的苗数或有效分蘖末期,采用开沟机开好丰产沟,及时排水搁田,控制无效分蘖,提高成穗率。拔节长穗期应保持10-15天的2-3厘米的浅水层,开花结实期干湿交替,收割前5-7天断水。

8、病虫草防治。早稻直播田采用一封一杀或一封二杀控杂草,机插田在插秧后5天左右,选用适宜除草剂,施用时,田间保持水层3-5厘米。病虫防控要重点抓好秧田期和抽穗前后两个关键时期,及时根据植保部门的病虫预测预报,选择对口农药,防治好秧田立枯病和大田二化螟、稻飞虱、稻瘟病和纹枯病等。建议选用喷杆喷雾机、无人机等药械喷雾,做到综合防控、绿色防控。

9、机械收获。当谷粒全部变硬、穗轴上干下黄、谷粒成熟度达到90%-95%时,用35马力以上的半喂入联合收割机或55马力以上的全喂式联合收割机收获。

(三)技术示范推广情况

推荐技术示范展示范围,在小范围示范展示还是已经实现较大范围推广应用。应用后可达到的效果,技术试验、示范或推广过程中节约成本、提升品质、增加效益、保护耕地与生态环保等情况。

双季稻全程机械化轻简化栽培技术解决现有双季稻生产季节紧、劳动强度大、成本高、效益低等问题,提高双季稻生产机械化程度和技术水平,实现双季稻增产增效。近年来,该技术在湖南、江西、浙江、广东、广西等双季稻主产区推广应用,年应用推广面积超1000万亩。

根据湖南、江西、浙江等地应用情况,双季稻全程机械化轻简化栽培技术实现了 “四个一”:减少氮肥用量10%、节水10%、农药使用量减少10%,两季亩产1000公斤以上。与常规生产技术相比,通过机械化生产,大幅降低生产成本;根据水稻生长发育需水特性,采取节水灌溉方式,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实现节水10%;控制肥料用量,提高土壤肥料利用率,减少氮肥用量10%;应用绿色防控、统防统治等技术,实现减少农药用量10%。

“双季稻机械化生产技术研发与应用”曾获2016年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的农业技术推广成果奖二等奖,相关技术与方法获得发明专利及相关奖项多项。

三、适宜区域

适应推广应用的主要区域

本技术适宜在我国华南、长江中下游双季稻区生产应用。

四、注意事项

在技术推广应用过程中需特别注意的环节

一是早晚稻品种搭配。注意双季稻机械化生产品种的合理搭配,实现双季高产。

二是控制晚稻机插秧苗生长。晚稻育秧要根据早稻收获及晚稻品种特性合理安排播种期,并注意用多效唑等生长调控剂做好晚稻秧苗生长调控。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