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双忠臣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双忠臣
图片来自36O

双忠臣 双忠臣,是指唐代至德年间河南睢阳(今河南商丘)保卫战中以身殉国的许远、张巡这两位忠臣!后有“国士无双双国士,忠臣不二二忠臣”的名联传诵于世。

事迹

双忠殉国,大节千古

许远系唐朝宰相许敬宗曾孙,天性忠厚,晓明吏治。颇能为乃祖才干。既见巡,恍如旧识,互叙年齿,乃同年所生,远长数月,巡因呼远为兄,誓相援应。还有城父令姚-,亦与联合,贼将杨朝宗率马步二万,袭击宁陵,巡远合军与战,杀贼万余人,投尸汴水,河为不流。有诏擢巡为河南节度副使。至德二载,禄山刺死,庆绪遣将尹子奇,带领蕃胡各骑兵,猛扑睢阳。巡率军援远,血战二十余日,锐气不衰。远以材不及巡,专治军粮战具,一切攻守事宜,均归巡主张。巡连败子奇,所获车马牛羊,悉分给兵士,秋毫不入私囊,诏拜巡为御史中丞,远为侍御史,-为吏部郎中。子奇三战三北,益兵进攻,巡不依古法,临危应变,奇出不穷,尝欲射死子奇,苦不能识,乃削蒿为矢,射入贼营。贼以为城中矢尽,喜白子奇,子奇遂亲自督攻,巡将南霁云,觑定子奇,抽矢搭弓,射将下去,正中子奇左目。子奇痛不可忍,伏鞍而逃。巡自城中杀出,杀贼无算,余贼保护子奇,又复遁去。

张巡南阳人,夙谙武略,登进士第,出为县令。禄山乱起,陷入河南,谯郡太守杨万石降贼,胁巡为长史,使西迎贼军。巡至真源,率吏哭玄元皇帝庙中,起兵讨逆,得壮士千人,西诣雍邱。适雍邱令令狐潮出迎贼众,遂入城拒守。令狐潮引贼兵四万,来夺雍邱,巡孤军出战,杀退贼兵。潮与巡有旧交,屡诱巡降,巡以大义相责,始终不从。潮连番进攻,城中矢尽,巡缚草为人,被服黑衣,夜缒城下,共计千余。潮因暮夜昏皇,不便出战,但令射箭,巡将草人扯起,得矢十余万,得复射贼。嗣令壮士缒城出袭,服饰如草人,贼笑不设备,竟被壮士突入,大破贼寨。潮屡退屡进,巡使郎将雷万春,登陴守御,贼用飞弩迭射,连中雷颊,共计六箭。雷直立不动,贼疑为木人,哗然-动,但听城上大声道:“黠贼,认得我雷将军否?”仿佛《三国演义》中之张翼德。贼大惊骇。巡乘势杀出,擒贼将十四人,斩首百余级,潮乃遁去。 既而河南节度使嗣虢王巨,出驻彭城,命巡为先锋使。巡闻宁陵围急,移军往援,始与睢阳太守许远相见。

影响

历代褒奖 流芳千古,唐朝之后,历朝还不断加封两位忠义之臣,并不断强化他们“忠义报国”的楷模地位,许多地方都建了双忠庙或双忠圣庙。特别是当时路距京城八千里的蛮荒之地潮州,也因为韩愈贬任潮州刺史,作出很多好事,他所撰写的《张中丞传后叙》,表彰的张许功烈事迹,深深地为潮州人所敬仰,因此,当地人便建立了双忠祠庙,将许远和张巡作为保一方平安的地方神祭祀,千年的香火绵延至今。 宋朝时,尊许远、张巡为“保仪尊王”、“保仪大夫”。 元顺帝隆兴元年,加封许远为“护国忠靖威显景祐真君”。

明太祖洪武四年封许远为“睢阳太守许公之神支”,春秋进行公祭,并在德州赐建庙宇。

至清代,许远受重视的程度更甚,他的塑像还被请到太庙中,成为41位陪臣之一,与历代帝王共享皇家祭祀。许远的忠义对后人影响之深远可见一斑。

两公在民间的影响更大,民间有人称许远、张巡两人为“文安尊王”和“武安尊王”,两人被合称“文武尊王”。

在福建泉州安溪县,当地人民视许远和张巡为乡土的保护神之一,故安溪县茶农多供奉他们为茶业守护神。

在陕西省周至县,由终南镇所辖的甘沟、解村、三湾等十三个村堡联合举办的“老王会”,在周至境内及至关中地区名气甚大,庙会祭祀的所谓孝王,就是指唐代的两位爱国英雄——许远和张巡。

在福建莆田这边张巡被尊奉为司马圣王,是保境安民的神。

在台湾的安溪茶农聚集之地,茶农们建造的“忠顺庙”、“集应庙”、“保仪庙”、“双忠庙”等,都是供奉祭祀许远和张巡的。海内外供奉许远和张巡的庙宇殿堂有上百所之多,可见两位忠臣国士的影响范围之深远。 [1]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