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榆树乡(黑龙江省大庆市大同区)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双榆树乡 |
![]() |
中文名 :双榆树乡 所属地区:黑龙江省大庆市大同区 |
双榆树乡,隶属于黑龙江省大庆市大同区,地处大同区南部,东与高台子镇、八井子乡接壤,南与太阳升镇毗邻,西与肇源县古龙镇隔河相望,北与林源镇交界,2018年,区域面积416.59平方千米,户籍人口17523人。 民国,属第九区。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设大官屯,后属第九区。1978年4月,划归安达市大同区。1984年4月,改为双榆树乡。2001年,林源镇新华村划入。截至2019年10月,双榆树乡下辖双榆树村、沙家窑村、双胜村、富源村、向阳村和新华村。 2018年,双榆树乡有工业企业12个。 [1]
位置境域
双榆树乡,地处大同区南部,东与高台子镇、八井子乡接壤,南与太阳升镇毗邻,西与肇源县古龙镇隔河相望,北与林源镇交界,区域面积416.59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双榆树乡地处松嫩平原,地势平坦开阔,有岗、平、洼三种地形。
气候
双榆树乡属温带季风气候,其特点是春季干旱少雨多大风,夏季短促温热,降水集中,秋季凉早霜,冬季寒冷而漫长,四季交替明显。
自然资源
双榆树乡地下有石油及天然气资源;动植物资源丰富;自然植被主要有芦苇、羊草、水稗子、狼尾巴、茅草、三棱草、艾蒿、谷莠子、马莲草等;有防风、艾蒿、车前子、蒲公英等90种中草药材;野生动物有山兔、狐狸、黄鼠狼、狗子等。
自然灾害
双榆树乡有“十年九早”之说,干旱是这个区域比较典型的自然特点,几乎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旱灾出现;历史上尤以1999年、2000年、2001年三年干旱为最,年降水量仅为223.5毫米左右;大风是全乡第二大灾害,几乎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风灾出现;洪涝(1998年尤为严重)、虫灾几乎每年都有。
人口
2011年末,双榆树乡辖区总人口22112人,总人口中,男性11289人,占51%;女性10823人,占49%; 18岁以下3262人,占15%;18~35岁5815人,占26%; 35〜60岁10233人,占46%; 60岁以上2802人,占13%;总人口中,以汉族为主,达21715人,占98.2%;蒙古族397人,占1.8%;2011年,人口出生率2.1‰,人口死亡率1.5‰,人口自然增长率0.6‰。 2017年,双榆树乡总人口15462人。 2018年,双榆树乡户籍人口17523人。
经济
2011年,双榆树乡农业总产值2.9亿元;粮食作物以种植玉米、高粱、绿豆、谷子为主;2011年,粮食总产量33238吨。 2011年,双榆树乡财政总收入460万元,比上年增长11%,地方财政收入10万元。 2018年,双榆树乡有工业企业12个。
社会事业
文体事业
2011年末,双榆树乡有综合文化站1个,文化活动室6个;农家书屋6个,藏书1.5万册;广场1个,篮球场1个;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35%;2011年末,村广播站6个,广播入户率100%;有线电视用户2258户,入户率51%。
教育事业
2011年末,双榆树乡中心校下辖小学6所,在校生476人,教职工65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 2011年,双榆树乡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6万元,比上年增长33%;预算内教育经费(包括城市教育费附加)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为0.9%,比上年提高了0.3个百分点。
医疗卫生
2011年末,双榆树乡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9个;病床12张,专业卫生人员17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100%。
社会保障
2011年,双榆树乡有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343户,人数625人,支出80.25万元,比上年增长7.6%,月人均107元,比上年增长5%;农村五保集中供养26人,农村五保分散供养84人;至年末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参合率为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