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重國體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原文
古人為邦,以國體為急,初無小大強弱之異也。其所以自待,及以之待人,亦莫不然。故執言修辭,非賢大夫不能盡。楚申舟不假道於宋而聘齊,宋華元止之曰:「過我而不假道,鄙我也。鄙我,亡也。殺其使者,必伐我。伐我,亦亡也。亡一也。」乃殺之。及楚子圍宋既急,猶曰:「城下之盟,有以國斃,不能從也。」鄭三卿為盜所殺,余盜在宋,鄭人納賂以請之。師慧曰:「以千乘之相,易淫樂之矇,宋無人焉故也。」子罕聞之,固請而歸其賂。晉韓宣子有環在鄭商,謁諸鄭伯,子產弗與,曰:「大國之求,無禮以斥之,何厭之有?吾且為鄙邑,則失位矣。若大國令而共無藝,鄭鄙邑也,亦弗為也。」晉合諸侯於平丘,子產爭貢賦之次,子大叔咎之。子產曰:「國不競亦陵,何國之為!」鄭駟偃娶於晉,偃卒,鄭人舍其子而立其弟。晉人來問,子產對客曰:「若寡君之二三臣,其即世者,晉大夫而專制其位,是晉之縣鄙也,何國之為!」楚囚鄭印堇父,獻於秦,鄭以貨請之。子產曰:「不獲。受楚之功而取貨於鄭,不可謂國,秦不其然。若曰鄭國微君之惠,楚師其猶在敝邑之城下。」弗從,秦人不予。更幣,從子產而後獲之。讀此數事,知春秋列國各數百年,其必有道矣。
譯文
古人治理國家,把國家的體面看得很重,最初是沒有大小強弱的差別的;他怎麼對待自己,就用這種態度去對待別人,沒有哪國不是這樣的。因此發表言論斟酌辭句,不是賢明的大夫就不能表達詳盡。楚國的申舟不向宋國借路而派使者問侯齊國,宋國的華元阻止了他,說:「經過我國而不向我國借路,這是鄙視我國。鄙視我國,我國就滅亡了,殺了楚國的使者,楚國一定會攻打我國。攻打我國,我國也是個亡,都是亡國,是一樣的。」於是就殺了那個使者.等到楚子圍攻宋國已經很危急的時候,宋國華元仍然說:「兵臨城下被迫訂立的盟約,會使國家滅亡,不能聽從。」鄭國的三位大卿被盜賊殺了,剩下的盜賊都在宋國,鄭國人交納贈禮來請求抓獲他們,鄭國的師慧說:「用千乘大國的國相,換一個放縱音樂的瞎子,宋國沒有人是肯定的。」宋國的子罕聽到後,堅持請求把鄭國的禮物退回去了。晉國的韓宣子有個玉環在鄭國商人手中,就謁見鄭伯,鄭國的子產不給他,說:「大國的要求,沒有禮儀而且還呵斥人,哪裡會有滿足的時候?如果滿足他們,我們鄭國就將成為他的邊遠城邑了,鄭國國君也會失去君位了。如果大國強令而且不講法制,鄭國也不會成為別國邊邑的事。」晉國在平丘聯合諸侯,子產為貢賦的順序而爭,子大叔責備他,子產說:「國家不競爭也就會被人侵陵,那時會成為什麼國家!」鄭國駟偃在晉國娶了妻,駟偃死後,鄭國人不立他的兒子,卻立了他的兄弟,晉國派人來問,子產對來人說:「如果我國君主的幾個臣子,他們去世的話,晉國大夫就來專權控制他們的職位,那麼鄭國就成了晉國的縣邑邊境了,還成為什麼國呢!」楚國拘禁了鄭國的印堇父,把他獻給秦國,鄭國用錢財來請求秦國放回印堇父,子產說:「不會有收穫的。接受楚國的戰功,卻從鄭國取得錢財,不可以說是國家,秦國肯定不會這樣干。如果說鄭國有小國君主的好處。那麼楚國軍隊還在我國的城下呢!」鄭國沒有聽從子產的話,結果秦國人果然不肯放人;又遣使者拿着禮物,按照子產的話做,這才獲得印堇父。讀到這幾件事,知道了春秋列國各有幾百年歷史,一定是有他們的治國之道的。
作者簡介
洪邁(1123~1202年),字景盧,號容齋,又號野處,南宋饒州鄱陽(今江西省鄱陽縣)人。洪皓第三子。官至翰林院學士、資政大夫、端明殿學士,宰執、封魏郡開國公、光祿大夫。卒年八十,諡「文敏」。配張氏,兵部侍郎張淵道女、繼配陳氏,均封和國夫人。南宋著名文學家[1]。主要作品有《容齋隨筆》、《夷堅志》。
《容齋隨筆》分《隨筆》、《續筆》、《三筆》、《四筆》、《五筆》,共五集七十四卷。其中前四集各十六卷,因書未成而作者過世,故《五筆》僅為十卷。這部書內容範圍頗廣,資料甚富,包括經史百家、文學藝術、宋代掌故及人物評價諸方面內容。它對後世產生了較為深遠的影響,《四庫全書總目提要》[2]推它為南宋筆記小說之冠。
視頻
古人重國體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洪邁—南宋著名文學家,搜狐,2018-12-19
- ↑ 【好書推薦】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搜狐,2018-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