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古德寺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古德寺的核心建筑是圆通宝殿,运用了古罗马建筑的结构,内外墙之间的回形步廊和许多方柱,立面墙上的圆窗和长窗,却是基督教堂的建筑样式。 其九座佛塔的塔刹,既像风向标又像十字架,在中国塔文化中独树一帜。2012年,古德寺被列入武汉市江岸十大景观,是一座极具特色的禅宗建筑。2013年,古德寺作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文名 古德寺

地理位置 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

占地面积 30000 m²

著名景点 圆通宝殿

建筑面积 8000多平方米

年 代 1877年

文物级别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编 号 7-1800-5-193

类 型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公布时间 2013年3月5日

建筑特点

古德寺保存着哥特式基督教教堂、罗马式天主教教堂、拜占庭式东正教堂、伊斯兰风格的清真寺风格,作为一座极具特色的寺庙,它和传统寺庙黄瓦红柱、飞檐翘角的大殿迥然不同[1]

汉传佛教建筑风格

1955年前,古德寺坐东朝西,总体布局采用汉传佛教三进院落伽蓝七堂布置形式,结构严谨,错落有致。其中圆通宝殿建筑采用框架体系,与以木构架体系为主的传统佛教建筑类似,这种设计理念使得圆通宝殿显得明堂宽阔,特别是九开间的门更是延伸其公共空间,这种设计风格与阿难陀寺有很大不同。古德寺立面采用中国传统的四方形,而且在大殿内部处理上也是使用中国传统建筑的以“间”字形为空间单位的处理手段。在很多细节构造上,古德寺也采用了一些中国元素,例如圆通宝殿主塔刹,其刹顶极像由古代兵器“戟”的图案组成,中间为方天戟,两边为单牙月戟。“戟”与“吉”同音,应取汉文化的“吉祥”之意。古德寺殿顶四沿有96 个莲花方墩,应该是源自中国的传统望柱,寓意“国之四维、天圆地方”;每四个莲花方墩前立菩萨雕像,采用了佛教汉化后创造的二十四诸天;殿顶的大小佛塔共九座,暗合中国道教的“北斗九星、七显二隐”的说法。

主要建筑

古德寺圆通宝殿是以南传佛教的群塔型建筑为主,在建筑理念上吸收了中国传统建筑特别是汉传佛教建筑的灵感;同时,圆通宝殿也受到古希腊建筑、哥特式建筑、伊斯兰建筑风格的影响。当这些不同艺术风格的建筑形制、元素叠合在一起,成就了圆通宝殿的独一无二。圆通殿外部看起来就像一个哥特式教堂,回廊立柱上有教堂中常见的尖拱,尖拱之上是三个一大两小圈形窗户,大窗采用教堂常见的圆圈花纹,而小窗则是中国建筑中常见的八卦纹饰。 [8] 该殿为单层正方形,有1000多平方米,内空高16米,可容百人。与一般寺庙的大雄宝殿最为不同的是它的顶部,上面有代表五佛四菩萨的大小佛塔共九座,这又与中国道教的北斗九星、七显二隐的说法暗合。九座塔的流线形塔身,以及内外墙面装饰的花卉、狮头、象头和大鹏金翅鸟等细部,再现了印度和东南亚各国的帕那瓦建筑风格。九座佛塔的塔刹,既像风向标又像十字架,在中国塔文化中独树一帜。上面的96个莲花方墩,寓“国之四维,天圆地方”。这种融汇大乘、小乘和藏密三大佛教流派于一身,并具有多元化建筑风格的建筑,在汉传佛寺中实属罕见。它的内外墙之间的回形步廊和许多方柱,又依稀具有希腊神庙的风韵。总体上看,整座建筑又充满了哥特式教堂的上升感。与一般寺庙的大雄宝殿最为不同的是它的顶部,上面有大小佛塔共九座,这又与中国道教的北斗九星、七显二隐的说法暗合。确实,站在地面上,从任何一个方向看塔顶,只能看到七座,有两座总是看不到的。一般寺庙的大雄宝殿内供奉的是罗汉,圆通宝殿内供奉的却是25座圆通菩萨。据果妙法师介绍,圆通在佛教中的地位比罗汉要高一等。历经风雨,圆通宝殿是整个古德寺遗留下来的相对完整的建筑类文物。

文物价值

古德寺是20世纪20年代中华文化与西方文化、东南亚文化交融的结晶。古德寺宛若出自天工,无论是厚实的大殿、肃穆的廊柱,抑或是精美的雕窗、玲珑的塔饰,处处都折射出作为一座宗教建筑所特有的那份庄重与宁静。古德寺率先摒弃宗教之间门户之见,大胆革新,吸取其他宗教建筑的长处,留下了一座精美绝伦的寺庙建筑。 古德寺建筑风格独具一格,是依照缅甸阿兰陀寺的艺术形式建造的。其艺术风格在中国内地汉传佛寺庙建筑中独一无二,在东南亚一带佛教信徒有较大影响。古德寺拥有中国汉传佛教唯一的群塔型大殿,其风格杂糅、造型独特且工艺精湛,作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及艺术价值。该寺设计构思来自当时的英国殖民地缅甸,因此该寺也成为中缅文化交流史上的实物见证。

文物保护

  • 十年文化大革命期间,古德寺损失惨重。据档案记载,寺内曾存有王羲之和郑板桥的真迹、续藏小字大藏经二部、1925年袁国桢墨写大字华严经一部、陈势丝绣大悲咒像全套,大雄宝殿地下室内还存有一批佛像和经书,均不见踪影。古德寺山门被拆毁、殿堂被破坏,园林与草坪也不复存在。
  • 1959年,古德寺被市政府定为市文物保护单位。
  • 1974年,土地与房屋都归武汉照相机厂使用。1981年,武汉市政府137号文就曾决定:“要求照相机厂让出所占用的古德寺大雄宝殿、天王殿和其他附属建筑;经整理维修后,陈列历史文物,对外开放。”
  • 1983年10月8日,武汉市政府决定将古德寺大雄宝殿的产权、管理权和使用权以及天王殿的产权和管理权归还武汉市佛教协会,已拆除的房屋给与相应赔偿。可是,武汉照相机厂效益欠佳,所以受资金限制,迟迟不能解决搬迁问题[2]
  • 1993年,古德寺被列为湖北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 1996年9月3日,古德寺正式退还给武汉市佛教协会,武汉市土地规划局负责人将古德寺土地使用权证交给市佛教协会会长昌明法师,百年名刹终于回归佛教界,圆通宝殿得到了全面的整体修复。
  • 2008年,武汉市汉口区政府完成武汉照相机厂的企业改制工作,将占用土地和部分厂房腾退归还古德寺。
  • 2013年,古德寺作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名列国务院核定公布的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视频

打卡古德寺,武汉网红地之一,外形奇特像教堂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