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古德寺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古德寺的核心建築是圓通寶殿,運用了古羅馬建築的結構,內外牆之間的回形步廊和許多方柱,立面牆上的圓窗和長窗,卻是基督教堂的建築樣式。 其九座佛塔的塔剎,既像風向標又像十字架,在中國塔文化中獨樹一幟。2012年,古德寺被列入武漢市江岸十大景觀,是一座極具特色的禪宗建築。2013年,古德寺作為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被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文名 古德寺

地理位置 湖北省武漢市江岸區

占地面積 30000 m²

著名景點 圓通寶殿

建築面積 8000多平方米

年 代 1877年

文物級別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編 號 7-1800-5-193

類 型 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

公布時間 2013年3月5日

建築特點

古德寺保存着哥特式基督教教堂、羅馬式天主教教堂、拜占庭式東正教堂、伊斯蘭風格的清真寺風格,作為一座極具特色的寺廟,它和傳統寺廟黃瓦紅柱、飛檐翹角的大殿迥然不同[1]

漢傳佛教建築風格

1955年前,古德寺坐東朝西,總體布局採用漢傳佛教三進院落伽藍七堂布置形式,結構嚴謹,錯落有致。其中圓通寶殿建築採用框架體系,與以木構架體系為主的傳統佛教建築類似,這種設計理念使得圓通寶殿顯得明堂寬闊,特別是九開間的門更是延伸其公共空間,這種設計風格與阿難陀寺有很大不同。古德寺立面採用中國傳統的四方形,而且在大殿內部處理上也是使用中國傳統建築的以「間」字形為空間單位的處理手段。在很多細節構造上,古德寺也採用了一些中國元素,例如圓通寶殿主塔剎,其剎頂極像由古代兵器「戟」的圖案組成,中間為方天戟,兩邊為單牙月戟。「戟」與「吉」同音,應取漢文化的「吉祥」之意。古德寺殿頂四沿有96 個蓮花方墩,應該是源自中國的傳統望柱,寓意「國之四維、天圓地方」;每四個蓮花方墩前立菩薩雕像,採用了佛教漢化後創造的二十四諸天;殿頂的大小佛塔共九座,暗合中國道教的「北斗九星、七顯二隱」的說法。

主要建築

古德寺圓通寶殿是以南傳佛教的群塔型建築為主,在建築理念上吸收了中國傳統建築特別是漢傳佛教建築的靈感;同時,圓通寶殿也受到古希臘建築、哥特式建築、伊斯蘭建築風格的影響。當這些不同藝術風格的建築形制、元素疊合在一起,成就了圓通寶殿的獨一無二。圓通殿外部看起來就像一個哥特式教堂,迴廊立柱上有教堂中常見的尖拱,尖拱之上是三個一大兩小圈形窗戶,大窗採用教堂常見的圓圈花紋,而小窗則是中國建築中常見的八卦紋飾。 [8] 該殿為單層正方形,有1000多平方米,內空高16米,可容百人。與一般寺廟的大雄寶殿最為不同的是它的頂部,上面有代表五佛四菩薩的大小佛塔共九座,這又與中國道教的北斗九星、七顯二隱的說法暗合。九座塔的流線形塔身,以及內外牆面裝飾的花卉、獅頭、象頭和大鵬金翅鳥等細部,再現了印度和東南亞各國的帕那瓦建築風格。九座佛塔的塔剎,既像風向標又像十字架,在中國塔文化中獨樹一幟。上面的96個蓮花方墩,寓「國之四維,天圓地方」。這種融匯大乘、小乘和藏密三大佛教流派於一身,並具有多元化建築風格的建築,在漢傳佛寺中實屬罕見。它的內外牆之間的回形步廊和許多方柱,又依稀具有希臘神廟的風韻。總體上看,整座建築又充滿了哥特式教堂的上升感。與一般寺廟的大雄寶殿最為不同的是它的頂部,上面有大小佛塔共九座,這又與中國道教的北斗九星、七顯二隱的說法暗合。確實,站在地面上,從任何一個方向看塔頂,只能看到七座,有兩座總是看不到的。一般寺廟的大雄寶殿內供奉的是羅漢,圓通寶殿內供奉的卻是25座圓通菩薩。據果妙法師介紹,圓通在佛教中的地位比羅漢要高一等。歷經風雨,圓通寶殿是整個古德寺遺留下來的相對完整的建築類文物。

文物價值

古德寺是20世紀20年代中華文化與西方文化、東南亞文化交融的結晶。古德寺宛若出自天工,無論是厚實的大殿、肅穆的廊柱,抑或是精美的雕窗、玲瓏的塔飾,處處都折射出作為一座宗教建築所特有的那份莊重與寧靜。古德寺率先摒棄宗教之間門戶之見,大膽革新,吸取其他宗教建築的長處,留下了一座精美絕倫的寺廟建築。 古德寺建築風格獨具一格,是依照緬甸阿蘭陀寺的藝術形式建造的。其藝術風格在中國內地漢傳佛寺廟建築中獨一無二,在東南亞一帶佛教信徒有較大影響。古德寺擁有中國漢傳佛教唯一的群塔型大殿,其風格雜糅、造型獨特且工藝精湛,作為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及藝術價值。該寺設計構思來自當時的英國殖民地緬甸,因此該寺也成為中緬文化交流史上的實物見證。

文物保護

  • 十年文化大革命期間,古德寺損失慘重。據檔案記載,寺內曾存有王羲之和鄭板橋的真跡、續藏小字大藏經二部、1925年袁國楨墨寫大字華嚴經一部、陳勢絲繡大悲咒像全套,大雄寶殿地下室內還存有一批佛像和經書,均不見蹤影。古德寺山門被拆毀、殿堂被破壞,園林與草坪也不復存在。
  • 1959年,古德寺被市政府定為市文物保護單位。
  • 1974年,土地與房屋都歸武漢照相機廠使用。1981年,武漢市政府137號文就曾決定:「要求照相機廠讓出所占用的古德寺大雄寶殿、天王殿和其他附屬建築;經整理維修後,陳列歷史文物,對外開放。」
  • 1983年10月8日,武漢市政府決定將古德寺大雄寶殿的產權、管理權和使用權以及天王殿的產權和管理權歸還武漢市佛教協會,已拆除的房屋給與相應賠償。可是,武漢照相機廠效益欠佳,所以受資金限制,遲遲不能解決搬遷問題[2]
  • 1993年,古德寺被列為湖北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 1996年9月3日,古德寺正式退還給武漢市佛教協會,武漢市土地規劃局負責人將古德寺土地使用權證交給市佛教協會會長昌明法師,百年名剎終於回歸佛教界,圓通寶殿得到了全面的整體修復。
  • 2008年,武漢市漢口區政府完成武漢照相機廠的企業改制工作,將占用土地和部分廠房騰退歸還古德寺。
  • 2013年,古德寺作為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名列國務院核定公布的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視頻

打卡古德寺,武漢網紅地之一,外形奇特像教堂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