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台南东山区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台南东山区蜿蜒的道路照片来自
东山区区里照片来自

台南东山区位于台南市之东北角,山原为平埔族和安雅 (Hoanya) 系‘哆啰国’ (Dorcko) 社的故地乃称为‘哆啰国街’,日治时期再易名为‘番社’,县市合并升格直辖市后更名为东山区。本区土地总面积有一二四点九一七八平方公里,行政区域划分十六里,辖内居民以从事农务为主,物产有水稻椪柑龙眼柳丁洋香瓜火龙果及咖啡等为大宗。[1]

东山区西半部为嘉南平原的一部分,东半部为丘陵及山地,除东南部一隅及东端乌山岭以东地区外,其馀均属于急水溪流域。县道175号以东大致为山区,属于阿里山山脉之西乌山岭支脉,山脊线海拔约700至900公尺之间,最高点位于李仔园与嘉义县大埔乡交界的大狮岭(又称李仔园山),标高971公尺;县道175号至国道3号之间为中部丘陵地带,海拔约100至300公尺之间;国道3号以西则为平原地带。

区简介

东山区北以急水溪与新营区后壁区白河区为邻,南以龟重溪与柳营区相望,东以大冻山脉与嘉义县大埔乡、台南市楠西区相接,土地总面积约有125平方公里。小部份居民经营工商业外,区民大部份以农业为生,其中田地约有2391公顷、山林地4673公顷;主要灌溉水源来自嘉南大圳白河水库。凭借好山好水的优势,孕育本区盛产多样的农特产品。

本区原是平埔族哆啰啯社栖养生息的活动空间,17世纪以来汉人日渐移入开垦,其后历经各时期的开发经营,创造出深具族群文化与地方特色。由于拥有自然的美景以及丰富的产业资源,加上结合农特产等传统产业,本区已发展成极具魅力的休闲农村,成为近年来国人的旅游胜地。[2]

农业

本区的东山咖啡,从日据时代迄今,已走过了一甲子,是本土咖啡的原乡,目前全区生产面积约150公顷,为台湾最大的咖啡生产地。每年10~11月满山遍野的火红咖啡树与青皮椪柑交织成“咖啡红了、橘子绿了”的景象,美不胜收,此时也正是东山咖啡节活动隆重举行的时刻,透过国内外平面及电子媒体大力宣传,使在地的东山咖啡得以顺利的走入国际市场。同时,秋天的东山也盛产甜美的青皮椪柑,在东山除可品尝道地咖啡的香醇,亦能携家带眷体验采果的乐趣。

东山区除了咖啡外,龙眼是其主要农作物,此时前来,龙眼结满枝头,是为好看。[3]

历史沿革

行政区划分与组织

东山区之行政组织,大致上可分为几个阶段,即清治及其以前、日治时期。特别是日治时期曾进行多次调整后设立“番社庄”,即为今日东山区的辖区范围。

历史沿革介绍-拓垦篇

清治及其以前即1636年初,在荷兰东印度公司的压力下,哆啰啯社表示顺从,之后,荷兰建立地方议会制度,进行间接统治。

郑氏时期,以台南为东都,下设天兴、万年二县,哆啰啯位新港溪以北,属天兴县。康熙23年(1684年),清廷将台湾收入版图,由福建省管辖,设一府三县,哆啰啯社(图2-1-1、图2-1-2)属台湾府诸罗县所辖。乾隆53年(1788年),林爽文事件后诸罗县改称嘉义县,哆啰啯属台湾府嘉义县辖下。光绪13年(1887年)台湾建省后设三府,哆啰啯改隶台南府嘉义县。

清代在县之下的行政区画为保(“保”通“堡”字,清代文献多见“保”字,清末到日治期间文献则用“堡”)。依据清末留存之丈单资料,出现了哆啰啯西保、哆啰啯东顶保等名称,可以判断荷治时期已经存在的哆啰啯社,经过郑氏与清之统治,汉人拓垦,至清末人口增加,当时嘉义县划分成37个堡,而与本区区域相关者已分划成哆啰啯西堡、哆啰啯东顶堡、哆啰啯东下堡等三个堡。

保之下自然形成的街庄,则随汉人入垦而渐渐增加。清初,仍有原住民聚居之哆啰啯社的存在。另一方面,汉人亦在台湾拓垦初期即进入本区,历经郑氏时代,至康熙33年(1694年),已在哆啰啯社居地内建立汉人村庄,即哆啰啯庄,即清初汉人已入垦此区,并已聚居成庄。至康熙末年(康熙54〜56年),又在哆啰啯境内出现龙船窝庄、埤仔头庄、秀才庄等,且哆啰啯庄因人口增加,亦分化为旧啯庄、新啯庄。并且约在乾隆25年(1760年)左右,形成哆咯啯街(即哆啰啯街)。

历史沿革介绍

(一) 地方历史 东山区原本荒芜未开,明郑时期福建漳、泉两州之汉人随延平郡王开垦拓荒东山区平地,同时山地东河里于乾隆中叶有西拉雅平埔族萧垄社民移居此地。清朝时,移居东山区人口日多,并与原住民通婚,交易成立新庄。日据以后,因台南市以新营为地方行政中心,东山区与新营关系密切,至战后东山成长速度缓慢,几乎为零成长的状况。 (二) 行政沿革 本区于清朝时期属诸罗县哆啰国西堡,日据时代重编为台南府盐水港店子口支厅番社,嗣后置州郡街庄隶属台南州新营郡,名为番社庄,光复后将不雅庄名改为东山乡。[4]

景点

西口小瑞士&隐藏版老街&仙湖休闲农场

 *西口小瑞士觀漩井 也許你會驚訝,曾文溪的水,竟然可以流入珊瑚潭,「西口小瑞士」就是這麼神奇。 被稱做「小瑞士」的西口,綠草如茵,是踏青郊遊和露營野宿的好地方,最有名的
  是「天井漩渦」,基本上這是一處人工化的設施,這裡是曾文溪水導入珊瑚潭的進水口,景觀之奇、之妙,也算大地造景。 
 
 *東原老街上古色古香的日式建築,感覺經歷了不少滄桑的故事,目前仍有人居住的老建築,看得出斑駁的痕跡。
 
 *仙湖就位於175縣道旁叉路往下走就可以到達,從關子嶺往174縣道方向走,大約20來分就可以到達,看到仙湖這個名稱,別以為這裡有湖喔!那是因為晨間、黃昏及雨後的雲海, 讓山頭看
  起來像座湖中小島,在地居民們便將此處暱稱仙湖。農場內的『生態流區』有荷花、植物、步道還有池子裏頭的魚群,步道在樹蔭的遮蔽下更顯涼爽。[5]

174翼骑士咖啡驿站&龙湖山生态农庄

 *『翼騎士驛站(174 Cafe)』大約位於174縣道和175縣道交接處附近,從台南市區前往可以下國3烏山頭交流道,沿174縣道行駛,大約30分鐘就可以到達,或是從關子嶺走175縣道,看到174
   縣道右轉約2分鐘就可以到達。大家就是為了這個來的,向外延伸的玻璃天空步道,長度不是很長,但是底層使用透明玻璃,刺激感加倍,一樓抬頭就可以透過直透明玻璃接看到二樓步道。
 
 *龍湖山生態農莊就位於台南東山區很有名的175縣道咖啡公路上,公路一邊連接著關仔嶺溫泉區,另一邊則可以前往曾文水庫、楠西玉井,是一條很多人假日會來騎單車或重機
  的路段,不過龍湖山生態農莊的招牌實在很不顯眼,要不是姐這趟已經是來第二次,大概還是會找不到吧![6]

孚佑宫.仙公庙&东山休息站

  *孚佑宮是仙公廟的主殿,據說是明朝萬曆年間建造至今有四百多年歷史,主祀"孚佑帝君" 也就是八仙中的"呂洞賓",相傳三、四百年前孚佑帝君曾雲遊至此。
  
 *全台唯一!高速公路上的超療癒水漾魚隧道。
  走進隧道,抬頭一看~大大的魚像飛起來一樣,悠悠的漂浮在水中,光透過水映照下來,像極了在水中抬頭望的感覺^^,這裡不是海生館?成了休息站裡的新亮點。

美食

开车前往关子岭泡汤的朋友,在上山前一定不忘到东山吃吃当地的美食,台南东山除了有美味的东山鸭头、台湾在地好咖啡 – 东山咖啡,还有一家很特别的排骨酥汤店,都是来东山不可错过的店家喔!

交通资讯

自行开车

路线一:国道1号新营交流道 →长荣路 → 省道1号 → 南100线 → 东山 路线二:国道3号白河交流道→市道172线→南165线→东山

大众运输

大台南公车黄线7号行驶路线图

视频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