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台南東山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台南東山區蜿蜒的道路照片來自
東山區區里照片來自

台南東山區位於台南市之東北角,山原為平埔族和安雅 (Hoanya) 系『哆囉國』 (Dorcko) 社的故地乃稱為『哆囉國街』,日治時期再易名為『番社』,縣市合併升格直轄市後更名為東山區。本區土地總面積有一二四點九一七八平方公里,行政區域劃分十六里,轄內居民以從事農務為主,物產有水稻椪柑龍眼柳丁洋香瓜火龍果及咖啡等為大宗。[1]

東山區西半部為嘉南平原的一部分,東半部為丘陵及山地,除東南部一隅及東端烏山嶺以東地區外,其餘均屬於急水溪流域。縣道175號以東大致為山區,屬於阿里山山脈之西烏山嶺支脈,山脊線海拔約700至900公尺之間,最高點位於李仔園與嘉義縣大埔鄉交界的大獅嶺(又稱李仔園山),標高971公尺;縣道175號至國道3號之間為中部丘陵地帶,海拔約100至300公尺之間;國道3號以西則為平原地帶。

區簡介

東山區北以急水溪與新營區後壁區白河區為鄰,南以龜重溪與柳營區相望,東以大凍山脈與嘉義縣大埔鄉、臺南市楠西區相接,土地總面積約有125平方公里。小部份居民經營工商業外,區民大部份以農業為生,其中田地約有2391公頃、山林地4673公頃;主要灌溉水源來自嘉南大圳白河水庫。憑藉好山好水的優勢,孕育本區盛產多樣的農特產品。

本區原是平埔族哆囉嘓社棲養生息的活動空間,17世紀以來漢人日漸移入開墾,其後歷經各時期的開發經營,創造出深具族群文化與地方特色。由於擁有自然的美景以及豐富的產業資源,加上結合農特產等傳統產業,本區已發展成極具魅力的休閒農村,成為近年來國人的旅遊勝地。[2]

農業

本區的東山咖啡,從日據時代迄今,已走過了一甲子,是本土咖啡的原鄉,目前全區生產面積約150公頃,為台灣最大的咖啡生產地。每年10~11月滿山遍野的火紅咖啡樹與青皮椪柑交織成「咖啡紅了、橘子綠了」的景象,美不勝收,此時也正是東山咖啡節活動隆重舉行的時刻,透過國內外平面及電子媒體大力宣傳,使在地的東山咖啡得以順利的走入國際市場。同時,秋天的東山也盛產甜美的青皮椪柑,在東山除可品嚐道地咖啡的香醇,亦能攜家帶眷體驗採果的樂趣。

東山區除了咖啡外,龍眼是其主要農作物,此時前來,龍眼結滿枝頭,是為好看。[3]

歷史沿革

行政區劃分與組織

東山區之行政組織,大致上可分為幾個階段,即清治及其以前、日治時期。特別是日治時期曾進行多次調整後設立「番社莊」,即為今日東山區的轄區範圍。

歷史沿革介紹-拓墾篇

清治及其以前即1636年初,在荷蘭東印度公司的壓力下,哆囉嘓社表示順從,之後,荷蘭建立地方議會制度,進行間接統治。

鄭氏時期,以臺南為東都,下設天興、萬年二縣,哆囉嘓位新港溪以北,屬天興縣。康熙23年(1684年),清廷將臺灣收入版圖,由福建省管轄,設一府三縣,哆囉嘓社(圖2-1-1、圖2-1-2)屬臺灣府諸羅縣所轄。乾隆53年(1788年),林爽文事件後諸羅縣改稱嘉義縣,哆囉嘓屬臺灣府嘉義縣轄下。光緒13年(1887年)臺灣建省後設三府,哆囉嘓改隸臺南府嘉義縣。

清代在縣之下的行政區畫為保(「保」通「堡」字,清代文獻多見「保」字,清末到日治期間文獻則用「堡」)。依據清末留存之丈單資料,出現了哆囉嘓西保、哆囉嘓東頂保等名稱,可以判斷荷治時期已經存在的哆囉嘓社,經過鄭氏與清之統治,漢人拓墾,至清末人口增加,當時嘉義縣劃分成37個堡,而與本區區域相關者已分劃成哆囉嘓西堡、哆囉嘓東頂堡、哆囉嘓東下堡等三個堡。

保之下自然形成的街庄,則隨漢人入墾而漸漸增加。清初,仍有原住民聚居之哆囉嘓社的存在。另一方面,漢人亦在臺灣拓墾初期即進入本區,歷經鄭氏時代,至康熙33年(1694年),已在哆囉嘓社居地內建立漢人村莊,即哆囉嘓莊,即清初漢人已入墾此區,並已聚居成莊。至康熙末年(康熙54〜56年),又在哆囉嘓境內出現龍船窩莊、埤仔頭莊、秀才莊等,且哆囉嘓莊因人口增加,亦分化為舊嘓莊、新嘓莊。並且約在乾隆25年(1760年)左右,形成哆咯嘓街(即哆囉嘓街)。

歷史沿革介紹

(一) 地方歷史 東山區原本荒蕪未開,明鄭時期福建漳、泉兩州之漢人隨延平郡王開墾拓荒東山區平地,同時山地東河裡於乾隆中葉有西拉雅平埔族蕭壟社民移居此地。清朝時,移居東山區人口日多,並與原住民通婚,交易成立新莊。日據以後,因台南市以新營為地方行政中心,東山區與新營關係密切,至戰後東山成長速度緩慢,幾乎為零成長的狀況。 (二) 行政沿革 本區於清朝時期屬諸羅縣哆囉國西堡,日據時代重編為台南府鹽水港店子口支廳番社,嗣後置州郡街庄隸屬台南州新營郡,名為番社莊,光復後將不雅莊名改為東山鄉。[4]

景點

西口小瑞士&隱藏版老街&仙湖休閒農場

 *西口小瑞士觀漩井 也許你會驚訝,曾文溪的水,竟然可以流入珊瑚潭,「西口小瑞士」就是這麼神奇。 被稱做「小瑞士」的西口,綠草如茵,是踏青郊遊和露營野宿的好地方,最有名的
  是「天井漩渦」,基本上這是一處人工化的設施,這裡是曾文溪水導入珊瑚潭的進水口,景觀之奇、之妙,也算大地造景。 
 
 *東原老街上古色古香的日式建築,感覺經歷了不少滄桑的故事,目前仍有人居住的老建築,看得出斑駁的痕跡。
 
 *仙湖就位於175縣道旁叉路往下走就可以到達,從關子嶺往174縣道方向走,大約20來分就可以到達,看到仙湖這個名稱,別以為這裡有湖喔!那是因為晨間、黃昏及雨後的雲海, 讓山頭看
  起來像座湖中小島,在地居民們便將此處暱稱仙湖。農場內的『生態流區』有荷花、植物、步道還有池子裏頭的魚群,步道在樹蔭的遮蔽下更顯涼爽。[5]

174翼騎士咖啡驛站&龍湖山生態農莊

 *『翼騎士驛站(174 Cafe)』大約位於174縣道和175縣道交接處附近,從台南市區前往可以下國3烏山頭交流道,沿174縣道行駛,大約30分鐘就可以到達,或是從關子嶺走175縣道,看到174
   縣道右轉約2分鐘就可以到達。大家就是為了這個來的,向外延伸的玻璃天空步道,長度不是很長,但是底層使用透明玻璃,刺激感加倍,一樓抬頭就可以透過直透明玻璃接看到二樓步道。
 
 *龍湖山生態農莊就位於台南東山區很有名的175縣道咖啡公路上,公路一邊連接著關仔嶺溫泉區,另一邊則可以前往曾文水庫、楠西玉井,是一條很多人假日會來騎單車或重機
  的路段,不過龍湖山生態農莊的招牌實在很不顯眼,要不是姐這趟已經是來第二次,大概還是會找不到吧![6]

孚佑宮.仙公廟&東山休息站

  *孚佑宮是仙公廟的主殿,據說是明朝萬曆年間建造至今有四百多年歷史,主祀"孚佑帝君" 也就是八仙中的"呂洞賓",相傳三、四百年前孚佑帝君曾雲遊至此。
  
 *全台唯一!高速公路上的超療癒水漾魚隧道。
  走進隧道,抬頭一看~大大的魚像飛起來一樣,悠悠的漂浮在水中,光透過水映照下來,像極了在水中抬頭望的感覺^^,這裡不是海生館?成了休息站裡的新亮點。

美食

開車前往關子嶺泡湯的朋友,在上山前一定不忘到東山吃吃當地的美食,台南東山除了有美味的東山鴨頭、台灣在地好咖啡 – 東山咖啡,還有一家很特別的排骨酥湯店,都是來東山不可錯過的店家喔!

交通資訊

自行開車

路線一:國道1號新營交流道 →長榮路 → 省道1號 → 南100線 → 東山 路線二:國道3號白河交流道→市道172線→南165線→東山

大眾運輸

大台南公車黃線7號行駛路線圖

視頻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