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台州刺绣

台州刺绣起源于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法国仁爱会修女来椒江向天主堂孤儿传授台布、龙鳞档等刺绣工艺,用绸缎配上红绿色丝线绣成椅套、茶杯垫等供教堂内部使用,俗称“天主堂花”,这是台州雕绣之先河。台州刺绣在吸收外来文化的基础上创造了抽绣、拉绣、雕绣、镶贴等刺绣针法,逐步形成了独特风格:图案秀丽、花形多姿、针法活泼、绣工精细。其绣品不但立体感强且镂空部分更是玲珑剔透、独具风格,在中国刺绣工艺上独树一帜,与中国四大名绣相比,台州刺绣以独有的“雕平绣”而称誉海外。国际上称之为“东方瑰宝”[1]

目录

诞生地点

台州刺绣的发源地在海门,因此又叫'海门雕绣'。台州刺绣的发起,与本地传统的生活习俗息息相关。早时,每个妇女都要穿绣花衣裙,家家户户都要绣花枕袋、床围、帐拦等。因此,过去的妇女大都会绣花的,男耕女织的传统思想在北岸一带比较普遍。能描善绣的女子会受到当地人们的尊敬特别是青年男子的爱慕,所以,农村女子一般从七八岁起就开始学习绣花[2]

刺绣针法

类别

直绣、盘针、套针、擞和针、抢针、平针、散错针、编绣、施针、辅助针、变体绣

直针方法

完全用垂直线绣成形体,线路起落针全在边缘,全是平行排比,边口齐整。配色是一个单刺绣

位一种色线,没有和色。针脚太长的地方就加线钉住,后来就演变成铺针加刻的针法了。

盘针方法

表现弯曲形体的针法。包括切针、接针、滚针、旋针四种。其中切针最早,以后发展到旋针。

套针方法

始于唐代,盛行于宋代,至明代的露香园顾绣,清带的沈寿时,就进一步发展了。 单套 :又名平套。其绣法是:第一批从边上起针,边口齐整;第二批在第一批之中落针,第一批需留一线空隙,以容第二批之针;第三批需转入第一批尾一厘许,尔后留第四批针的空隙;第四批又接入第二批尾一厘许……;其后,依此类推[3]

擞和针法

有称长短针。这种针法是长短针参差互用的,后针从前针的中间羼出,边口不齐,有调色和顺的长处,可用来绣仿真形象。

抢针方法

又叫戗针,是用短直针顺着形体的姿势,以后针继前针,一批一批地抢上去的针法。可以说,这种针法是直针的发展。

平针方法

是用金银线代替丝线的绣法。其方法:先用金线或银线平铺在绣地上面,再以丝线短针扎上,每针距离一分到一分半,依所绣纹样而回旋填满,有二、三排的,也有多排的。扎的线要对花如十字纹,如同扎鞋底花纹。

散错针法

它以多种针法变化运用,达到阴阳浓淡适度,力求所绣的形体逼真。 散整针:是套针、施针、接针、长短针兼用的混合针法。

编绣法

是一种类似编织的绣法。它包括戳纱、打点、铺绒、网绣、夹锦、十字桃花、绒线绣等。这些针法都适用于绣图案花纹,所以也可将它们称为"图案绣"。

饶绣法

是一种针线相绕、扣结成绣的针法。打籽、拉锁子、扣绣、辫子股和鸡毛针,都属于这一类。 打籽:它是苏绣传统针法之一。可以用它绣花蕊,也可以独立地绣图案画。

施针法

是加于他针的针法。这种针法要求疏而不密,歧而不并,活而不滞,参差而不齐。

辅助针

这类针法不是独立绣形体的针法,而是为了增强所绣景物形似程度和神情的生动性所采用的辅助性针法。归入这一类的针法有:辅针、扎针、刻鳞针等。

变体绣

刺绣中,有一些借助于其它工具、材料和工艺方法,使常规刺绣发生变化的特殊绣法,就是变体绣,其中包括染绣、补画绣、借色绣、高绣、摘绫和剪绒等。 染绣:元代绣品中的人物、花鸟多用墨描眉目,以画代绣。染绣的方法,就是从这儿开始的,至今仍在沿用。

追溯历史

刺绣是一种在织物上用各种线料织出种种不同图案的工艺。根据各种古墓出土的帛画和刺绣等实物可知:

远在3000多年前的殷周时代,中国就已有华美的暗花绸和多彩刺绣。

现今在河南发现的商代刺绣实物,是中国最早的刺绣工艺品。这种刺绣花纹为菱形纹和折角波浪纹,在花纹线条的边缘使用加绞拈的丝线,工艺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西周(公元前1100~前771年)的刺绣印痕发现于陕西省宝鸡茹家庄的西周墓中。这种刺绣采用今天还在使用的辫子股绣的针法,运用了双线条,线条舒卷自如,针脚也相当均匀齐整,说明刺绣技巧是很熟练的。 这种丝织刺绣工艺品的生产,不仅对中国社会起了很大的作用,而且在国际文化生活中也产生了很大的作用与影响。

到了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公元220年)刺绣已发展到了较高的水平,绣品也成为对外输出的主要商品。

由于中国是丝绸的故乡,自古以来,富者以"闺房绣楼"为贞,贫者以"善织巧绣"为业。

清代(公元1644~1911年),各地的民间绣品皆有传统的风味,形成了著名的四大名绣,即苏州的苏绣、湖南的湘绣、四川的蜀绣、广东的粤绣[4]

此外还有北京的京绣、温州的瓯绣、上海的顾绣、苗族的苗绣等,产地不同,风格烔异。

刺绣的针法有错针绣、乱针绣、网绣、满地绣等。刺绣的花卉不闻犹香,飞禽栩栩如生。走兽神态逼真。

解放后,中国将油画、中国画、照片等艺术形式运用于刺绣,使之达到远看是画、近看地绣的绝妙效果。刺绣品的用途也进一步扩大,从戏剧服装到日常生活中的枕套、台布、屏风、壁挂及生活服装等等。此外,刺绣品还是中国传统的外贸产品,经济价值很高。

中国刺绣的特色和艺术价值,直接体现在四大名绣上。

苏绣以针脚细密、色彩淡雅、绣品精细而著名,具有平、光、齐、匀、和、细、密等特点。题材以小动物为主。如《猫戏图》、《风穿花》、《鱼虾图》等。近几年来出现的双面绣,两面有同有异。如猫的眼睛,两面颜色不一样,十分引人入胜,其刺绣技艺之高超,是刺绣中的精品。

湘绣以写实居多,色彩明快,以中国画为底,衬上相应的云雾山水、亭台楼阁、飞禽走兽,风格豪放。特点是绣虎、狮等,以独特的针法绣出的动物毛丝根根有力。人称湘绣"绣花能生香,绣鸟能闻声,绣虎能奔跑,绣人能传神。

蜀绣构图简练,大都采用方格、花条等传统的民族图案,富有装饰性。色彩丰富鲜艳,针法严谨,虚实适宜,立体感强,平整光滑。所绣对象有花蝶、鲤鱼熊猫等。 粤绣采用金银线盘金刺绣,绣线平整光亮。构图布局紧密,装饰性强,富有立体感。绣面富丽堂皇、璀璨夺目,多用于戏装、婚礼服等。荔枝孔雀是粤绣的传统题材。

荣获地位

2007年设计并建造台绣艺术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弘扬中华台绣文化;并计划在2015前将台绣艺术馆改扩建升级为台绣博物馆[5]

视频

台州刺绣相关的视频

台州刺绣——纪录片
台州刺绣传承人陈克的故事
暑期实践:触摸“ 台州刺绣 ” 感受非遗魅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