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台湾山苏花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台湾山苏花
图片来自 A.PAO garden

台湾山苏花亚热带型植物,台湾低海拔山区可见其蕨影,它是著生或岩生型的蕨类,喜欢著生在高高的树干上,为高位著生型之蕨类,其嫩叶也是可以食用的。

基本资料:

◆ 学名:Asplenium nidus L.

◆ 分类:铁角蕨科\铁角蕨属

◆ 生长环境:低海拔地区林缘至林内之树干或岩石上

◆ 频度:★★★★

◆ 生长习性:著生或岩生

◆ 根茎:具粗短之直立茎

◆ 叶柄:短或甚至无叶柄

◆ 叶片

  》 丛生,长椭圆形,单叶,全缘,边缘呈波浪状

  》 长可达150公分,宽可达15公分

  》 叶轴表面有沟,背面呈圆弧状隆起,无突出之棱脊

  》 嫩叶可食

◆ 叶脉 :侧脉单一或仅分叉一次,彼此相互平行并于叶缘处结合而形成长线形的网眼

◆ 孢子囊群

  》 著生于侧脉的上侧

  》 孢膜为长线形,开口朝向叶片顶端,长度约为自叶轴至叶缘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

◆ 观察特征

  》 孢膜长度约为自叶轴至叶缘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

  》 叶轴背面为圆弧状隆起,没有棱脊[1]


台湾山苏花-叶
图片来自 杉林溪自然教育中心


叶背上的孢子囊群
图片来自 A.PAO garden


用途:

1.盆栽、寄植观赏等。其叶片为优良花材。山地同胞取其芽捣碎敷创伤,而且卷曲嫩叶可炒、煮食,亦可以煮稀饭和做泡菜

2.药用:性味:微苦、凉。效用:全草:清热解毒。


特性:

原生种,普遍产于台湾各地中低海拔原始森林内,附生于树干、岩壁的蕨类,基部常堆积许多其他树种的落叶而形似于鸟巢,故而得名。

多年生常绿草本蕨类。根茎短而粗,缘叶自地下茎丛生,由中心向四方开展而成巢状。叶柄短,叶片披针形,全缘些微呈波浪形,间有小缺刻,全长约 70 公分,宽 10 公分。孢子囊群线形,位于中肋和叶缘之间,由中肋延侧脉著生。冬季生育缓慢,夏秋发育快速,喜好温度介于 20~30 度之间,若低于 15 度的话则有黄化、坏疽等寒害现象。栽植则有板植、盆栽、寄植观赏等。[2]


台湾山苏花鱼-鱼蕨步道
图片来自 A.PAO garden
台湾山苏花-金瓜寮
图片来自 A.PAO garden


各种山苏花

1.山苏花(Asplenium antiquum Makino):

植株丛生成巢状,单叶,叶身向下延至基部,叶脉在叶缘处联合形成网脉,孢膜长,长于中轴到叶缘的一半。产于中海拔山区。

2.台湾山苏花(Asplenium nidus Linn. ):

植株丛生成巢状,叶革质,单叶,叶身向下延至基部叶脉在叶缘处联合,形成网脉,孢膜短,短于中轴到叶缘的一半。叶片较狭长,叶片先端较突,叶缘呈波状,叶背孢子囊线形,长于叶片上半叶两侧中央,中肋较粗,作为蔬菜生产时产量较高。产于中低海拔山区。

3.南洋山苏花(Asplenium australasicum (J. Sm. ) Hook.):

外形似山苏花,但其中肋远轴面具隆起之脊,且具极短之柄,此外,孢膜长约为中轴到叶缘的一半。产于低海拔山区。[3]


繁殖方法

山苏花在本省山区是非常普遍的蕨类,以前要大量种植皆靠山采为主,以致于现今野生族群逐渐减少,其实山苏花与其他蕨类一样可利用孢子播种、分割法,甚至组织培养方式来繁殖种苗。

1.分割法

山苏花没有匍匐茎,也没有不定芽,所以要简易无性繁殖就要靠分割法来进行。通常山苏花只有一个顶芽,当顶芽受伤时生长点才会长出侧芽,所以将其短缩茎纵切1/2或1/4分别种植,二、三个月后在伤口近芽体处会长出新的芽体,再将其分切就可分离出许多植株。

2.孢子播种法

蕨类繁殖主要以孢子为主,我们平常看到的蕨类是它的孢子体,孢子体产生孢子,孢子发芽后成为配子体,配子体含藏精器和藏卵器,藏精器的精子藉著水膜游至藏卵器与卵结合成接合子,之后就长出属于孢子体叶片,即孢子体植株。

山苏花孢子著生于叶背,当孢子成熟时会转成褐色,此时即可采集播种。首先将已有孢子成熟的叶片剪下,用刀片小心将孢子刮下收集起来,贮藏在干燥阴凉处,或将带有孢子的叶片部分切成块状(1公分×1公分)并风干。播种使用清洁且较细小的介质如细蛇木屑、泥炭土、炭化稻壳或水苔等,为了避免藻类或藓苔滋生危害山苏花配子体的生长,介质皆以煮沸过的水浸泡或浇湿。将介质装在透明塑胶盒或水稻秧盘内,将孢子均匀撒播在介质上或是将带有孢子的叶片以孢子面朝上放置,然后盖上盖子或用保鲜膜封好以保持高湿度,并置于有遮荫的温网室植床下或室内较明亮处,确记不要直射阳光。

孢子播种后约十天就可发芽并开始形成配子体,经3个月开始长出孢子叶,至6~8个月时可陆续将较大的植株移植。本场云林分场进行山苏花的穴盘育苗,先将叶片已有2、3公分长的植株假植在72格穴盘,经过3个月的生长,再移植到35格穴盘,再经3个月就可移植至4吋盆上。虽然山苏花利用孢子播种至成株至少需二年以上,但此方法简单且可获得大量的植株。另外在所栽培的山苏花成株下面,孢子因成熟自然掉落而发芽,丛生许多小苗,将其挖起后种植,数量也很可观。[4]


视频

台湾常见野菜--台湾山苏花

台湾山苏花之栽培与利用

台湾山苏花


外部连结


参考资料

  1. 台湾山苏花,Pater's Blog
  2. 台湾山苏花,认识植物
  3. 台湾山苏花,认识植物
  4. 台湾山苏花,农业试验所农化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