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東吳大學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东吴大学 |
中文名:东吴大学 外文名:Soochow University 简 称:东吴 创办时间:1900年(1951年在台复校) 地 址:11102 台湾省台北市士林区临溪路70号 类 别:私立大学 类 型:综合 所属地区:中国台湾 主要院系:商学院、法学院、理学院、人文社会学院 、外国语文学院等姊妹学校:苏州大学 |
东吴大学(Soochow University,SCU)于1900年由基督教监理会在苏州创办,是中国第一所西制大学;1951年在台湾省复校,也是台湾第一所私立大学,历史悠久,被视为省内最佳的私立大学之一,与位于江苏的苏州大学同宗同源,并互为姊妹学校。学校现有外双溪及城中两校区,分别位居台北市文教、政经精华动线上。文、理、外语三学院位于外双溪,此处为一文化风景区,毗邻台北故宫博物院;法、商学院及推广部则位在政治经济重心之台北市城中区,两校区周边交通便捷。
1951年,东吴旅台同学会首议在台复校,先设东吴补习学校于台北市汉口街,三年後奉台当局教育主管部门核准恢复东吴大学法学院,为台湾第一所私立大学,设有法律、经济、会计、政治、外文等学系;1956年于外双溪现址扩建校舍,续增设学系;1961年全校迁入外双溪校区,再越八年而恢复大学建制。 1972年台北市城中校区第一大楼竣工,自此学校即拥有两个校区;发展迄今已有二十二学系、二十一个硕士班及六个博士班,学生总数约一万三千人。 [1]
秉持中、西文校训“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的精神,东吴大学致力发展成一所精致、有特色、具前瞻性的优质教育综合性大学,培育兼备专业与通识,富创意及执行力之社会中坚人才;学校地灵人杰,内涵精致,洵为深具特色而完整之综合大学。
2016年倡议成立“优久大学联盟”,其成员包括铭传大学、世新大学、淡江大学、辅仁大学、台北医学大学等12所创校都超过50年的前段私立大学。[1]
目录
办学历史
渊源
东吴大学的渊源可以追溯到监理会在苏州和上海开办的几所学校。1871年,美国基督教监理会(监理会于1939年与美以美会合并改名为卫理公会)在苏州十全街设立存养书院,1879年迁至天赐庄,并改名博习书院(The Buffington Institute)。后并入上海中西书院(the Anglo-Chinese College,1882年创办)。
东吴大学实际上是在苏州的宫巷中西书院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1895年,中国在甲午战争中惨败,激发了年轻人学习西方知识的热情。1896年,苏州监理会宫巷教堂牧师孙乐文(D.L.Anderson)为回应一群年轻的中国学者学习英语的要求,在苏州开办了宫巷中西书院(Kung Hang School),第一批学生有25人。到1898年11月,学生已超过100人。
创办
1899年,监理会决定在苏州开办一所大学。1900年12月该校董事会在上海组成,孙乐文被选举为新大学的首任校长。新大学取名为东吴大学堂,当时成立文理,医和神学三科,辛亥革命后改称东吴大学。1901年6月24日,在美国田纳西州以“Central University in China”名称注册。
1901年3月,宫巷中西书院迁入天赐庄博习书院旧址,东吴大学堂正式开学,成为美国基督教在中国建立的早期教会大学之一。开办之初,只设中学班,学生不足百人。到1905年开始招收12名大学生。该校西学课程大体仿效美国大学,国学则自作安排,分设有文理,医和神学三科和附中数所(分别位于苏州、上海和湖州)。
发展
1907年东吴大学首次授予毕业生学士学位(中国第一个文学士学位(沈伯甫))。
1908年东吴大学在美国田纳西州注册名称改为“Soochow University”。
1909年东吴大学颁授三个医学士学位,后未继续(1912年医科撤销)。
1910年东吴大学增设神学科。
1911年3月,孙乐文去世,校董会选举同一宗派的上海中西书院的校长葛赉恩(J.W.Cline)为东吴大学的新校长。这一任命也就使上海中西书院与东吴大学合并组成了东吴大学的文理科。当时大学生人数为50名左右。
1912年东吴大学颁授第一个神学学士学位(同年神学科撤销)。
1915年东吴大学于上海昆山路中西书院原址设立法科,规定学生需在大学文理科学习两年后才能投考。颁授第一个理学士学位。
1917年东吴大学颁授中国第一个硕士学位(徐景韩)。
1918年东吴大学颁授第一个法学士学位。
1927年文理科、法科分别更名为文理学院及法律学院。
1928年东吴大学开始招收女生。颁授第一个法学硕士学位(金兰孙)。
1929年文理学院分为文学院及理学院。自此东吴大学设有文、理、法三个学院。文学院及理学院在苏州,法学院在上海昆山路)。
1949年,国民党政府迁台。东吴大学在台校友倡议复校,1951年筹组董事会,于台北市汉口街借屋设东吴补习学校,设法政、商业、会计及英文四科。1954年台当局教育主管部门以东吴补习学校办学绩效卓著,核准先行成立台湾东吴大学恢复法学院,设法律、政治、经济、会计四系并附设外国语文学系,为台湾地区第一所私立大学。1957年购得士林外双溪土地七甲和士林镇公所赠与之土地共十五甲,此时石超庸校友接任院长,积极推动建校事宜。
1951年东吴大学(苏州)旅台同学会推动在台复校,但因为法令限制,先设立东吴补习学校,设法政、商业、会计及英文四科,暂以台北市汉口街为校址。
1954年7月,台当局教育主管部门以东吴补习学校办学绩效卓著,核准先行成立东吴大学恢复法学院,设法律、政治、经济、会计四系并附设外国语文学系,为台湾第一间拥有私立大学建制的学院,也是第一个设立会计系的大学。
1957年购得士林外双溪土地七甲加上士林镇公所赠与之土地共十五甲,由石超庸校友接任院长,积极推动建校事宜。
1958年3月开始迁入位于台北市郊外双溪之新校址。
1961年全校由台北市汉口街迁到外双溪现址。至此东吴师生终于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美丽校园。
1969年奉准恢复完全大学建制,随后逐步增设各学系与学院。
2000年东吴大学与同源的苏州大学同庆建校一百年。
2004年由前台湾行政管理机构副负责人刘兆玄接任校长,即展开多项重大校园制度及建设更新,将东吴明确定位为“一流的教学大学”,连续2年获得台当局教育主管部门教学卓越计划2亿多新台币,为公私立排名第一。也获得政治系校友、富兰克林证券总裁刘吉人捐赠1亿元作为人社院学生双修商学院之奖学金,这也是东吴在台复校53年来,金额最高的一笔捐款。
2008年外双溪校区第一教学研究大楼及第二教学研究大楼落成,为东吴大学带来新纪元。
2008年刘兆玄出任台湾行政管理机构负责人后,副校长马君梅暂代校长一职。10月15日黄镇台教授接任校长。
2010年台湾东吴大学与江苏苏州大学同庆建校一百一十周年。
文化传统
校徽
东吴大学校徽的设计包含中英文校名及校训。红黑二色原是法学院的校徽颜色,反映了当时强调铁血精神的时代背景,其后红与黑则成为东吴的校色,如今校色更有新的诠释,红色象征热诚,黑色象征坚毅与包容。 [2]
校训
东吴大学是先有英文校训,后才有中文校训。英文校训Unto a Full-Grown Man出自新约圣经以弗所书第四章第十三节,寓意“教育成人”;1929年校政部会议通过杨永清校长提议,以“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为中文校训。
校园环境
东吴大学有外双溪及城中两校区,分别位居台北市文教、政经精华动线上。文、理、外语三学院位於外双溪,此处为一文化风景区,毗邻台北故宫博物院;法、商学院及推广部则位在政治经济重心之台北市城中区,两校区周边交通便捷。 [3]
视频
東吳大學 BIG DATA 巨量資料管理學院 招生微電影《好想認識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