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台风天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孔夫子旧书网 的图片

内容简介

她的小说像一根刺

刺穿了生活的表象

第二十六届《联合文学》小说新人奖

短篇小说推荐奖得主陆茵茵作品

☆第二十六届《联合文学》小说新人奖短篇小说推荐奖得主。

☆作品受到阿城、余华、刘家琨赞赏。

☆在平实、细腻的语言下,隐藏着针一般锐利的感受力,去揭示生活的真相。

九篇小说讲述的都是平凡人物的生活,但也许人物并不重要,主人公其实正是生活本身,它无形、淡漠,像一场台风刮过,渺小的人物仿佛被风扫荡的杂物,但他们又对生活投注了那么多的感情,认定这生活是属于自己的,哪怕所有的愿望都被风吹散了。

名人推荐

作者把凡夫俗子写得太好了,把人不敢付出、不敢承诺的心情写得太好了,也写得非常真实。

——作家、评论家 郭强生

陆茵茵以敏锐的感受力及极简而朴素的语言书写当代日常生活及其表层下的暗涌,在时空的通道里描摹家庭关系、两性关系乃至更宽泛的人际关系甚至“人佛关系”的种种微妙之处,不动声色地让人事的变迁、静默的倒塌或宇宙的玄机自然显现。日常生活的细节和自然风景在她笔下变得饶有意味,它们在成为人物内心图景之外化的同时,令读者在放下这本小说后得以以崭新的眼光审视自身的日常生活,并为之增添一个形而上的维度。

——作家、 文化评论人 btr

陆茵茵的这些文字,清洌,敏感、微妙,有一种不动声色的冷酷,读起来历历在目,像能见度很高的阴天。

——建筑师、作家 刘家琨

作者简介

陆茵茵 1983年生于上海,现生活于北京。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新闻学系,此后在媒体及非营利艺术机构任职。作品曾获第二十六届《联合文学》小说新人奖短篇小说推荐奖。

原文摘录

这是她完全没有考虑过的事情。有时候她觉得自己太过敏感,有时候又粗心得要命。刚才那句话里,不知道为什么,“小面包”这三个字像针一样刺到了她。也许是因为“小”,让她觉得妈妈很可怜,挂了电话就跑到卧室里挽住她,问我是不是很不孝顺。妈妈躺着,没睡着,笑着说没事,身体不舒服吃不了那么多,为什么要买大面包。她想起刚记事的时候,有一天忽然意识到时间的流动,任何东西,即使现在再好,以后也会像花朵一样腐烂和凋落,任何人,即使现在再健康,总有一天也会死去,就觉得难过得不行。 男人需要独立,女人需要情感,只给对方自己希望得到的东西,两败俱伤。

书评

读书读得少,读一些书的时候常常像落水一样,一头栽下去,再挣扎着将脸露出水面时便格外恍惚,俗套地讲,叫好比大梦一场。当回到陆地上,还是有着深刻的感受,即便有迹可循,水中的世界和陆上的世界终究不那么一样,那更像是另一个世界,我们并没有真的身在其中。当然了,伟大的作品自能够洞穿时间以及其他比时间更为神秘而不可言说的东西。但作为一个俗人,我还是常常想着,咦?怎么没有人来写写我们当时当下的生活,就是真真切切地我们所经历着的、感受着的那种,我们今天的年轻人都在面对什么?他们和我一样吗?心里又有着另一个声音:太普通了,有什么好写的。

小的时候,身边的长辈们总是在说:“你看你们这一代人,多幸福啊。我们那个时候......”以致于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我都为自己在衣食无忧、备受“关爱”的条件下长大却仍为活着战战兢兢而感到是一种罪过。他们说我是幸福的,我好像也就相信了自己或许真的幸福。长大后才发现似乎不是这样,却仍是形容不出那是一种什么感觉。有一天我想到一个词,我就问朋友,你郁闷不郁闷,她说郁闷死了,我说我也是。我们在郁闷什么呢,这样地心照不宣。不知道为什么,那时就莫名觉得“郁闷”很适合作为我们这些人的灵魂画像。我们这些人是谁呢?我又不知道了,我又不能没经别人的同意把别人也算作和自己一样的人。反正,生活没有那么热闹,也没有那么好。

这一直是我的好奇,也好奇着一个写小说的人会怎样来描述这一切。也许早有人写了,或者每天都有人在写,各种各样的写作网站,我太懒也太固执,一直以来都没有读到,直到去年夏天读到胡波的《大裂》,是一种被袭击的感觉,久居身体的疼痛被点燃和唤醒,因为感受太过亲近,我矫情到那段时间失眠了很多个夜晚,一个人睁着眼睛躺在床上感受着自己的身体往下沉,可是心里又颇为感动。为《大裂》的那个舞蹈。

如果说读《大裂》是在无望中看到自己,那么读陆茵茵这本《台风天》就好像已经生活了太久,对生活的一切都习以为常后,作为一颗石头,终于又恢复了知觉。羡慕陆茵茵的表达之准确,简练、克制,她怎么就如此灵敏地捕捉到了零落在生活每一处角落里的无可奈何,又以平常的口吻写下来,将生活归还给生活。那种简洁,我觉得是看上去简单实则却很难把控的东西,被她娓娓道来。我甚至有点羞愧自己总是过于浓烈的表达,或许正是因为日子太平淡了,惊涛骇浪也只能在心中上演,将其附着到另一个维度之中。《台风天》没有提供冒险,更像是简单无比的陈述,那些女孩子,那些爱情,平淡无奇,但倍感亲切。人与人关系的微妙和无力之感都被陆茵茵恰到好处地描述了出来,那是一种什么都没有发生,但我们又会为之悲伤的感觉,我不觉得那是人们的无病呻吟,因为你知道那是真实存在的东西,我们能够感受,却很难谈论,好像一谈论一切就变得肤浅起来,它就不再沉重。说起来,《台风天》里的人物有很共通的一点,大概就是流眼泪了,但明明什么都没有发生。

陆茵茵的这种表述于我,或许更多一点,是让我重新思考自己与生活之间的关系。人有两种东西很神奇,一种是记忆,另一种就是感受,因为它们两个都会骗人。生活的大部分还是庸常的、琐碎的、不值一提的,但就是在这些不值一提中,我们迎来又送走了一件又一件事,时间踏平我们,生活卷着我们向前,好像一切都变成不知不觉,不知不觉地毕业,不知不觉地恋爱,不知不觉地找工作,不知不觉地父母老去,不知不觉地发现建立一段新的关系是何其艰难的事于是放弃......读到《台风天》,我惊讶地发现,我常常审视自己,却很久都没有好好审视自己的生活,小说的迷人之处,其中有一点在我看来,是对细节的展示,在小说中,时间的流动不是匀速的,有时候很慢,时间被延展和拉长,有时候又很快,几页的功夫,就渡过了一个人全部的青年时刻,像是时间的魔术。细节在其中被铺平开来,那真是相当动人的东西,我们的生活就是由许许多多这样的东西构成。我很喜爱陆茵茵对细节的勾勒,倒不是因为什么高超的手法,绝妙的表达,只是太过亲近了,然后如此地恰到好处,时间被放大和加速的时候,我后知后觉地感到这些也是在我在生活中所途径的,但是我却有点迟钝,宇宙的玄机原来就藏在一只蝴蝶结中,就藏在什么都没有发生的时间当中。

之前就看了朱岳和陆茵茵的那篇对谈,朱岳问陆茵茵是以什么契机开始写小说的。陆茵茵回答:因为对生活的疑问。写作的初衷就是发出自己对生活的困惑和疑问。我想起曾经问过朋友的那个问题,想起那个我想了很久才想到的词。 [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