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右卫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右卫镇

中文名 :右卫镇

所属地区:右玉县

右卫镇位于山西省右玉县西北部,距县城25公里,北与内蒙古林格尔县接壤,曾是朔平府治所在地和右玉县人民政府驻地,现为右玉县四大建制镇之一,是山西省的北大门。[1]

历史沿革

右卫镇位于右玉县城北,自古为北方重镇。建于战国时期的善无城(今右卫镇),历经秦汉,均为雁门郡郡治,东汉时雁门郡南迁,定襄郡(从今内蒙古和林)又迁来,王莽时期易名阴馆县,又雁门郡易名填狄郡。北魏时建立善无郡。唐天宝年称静边城,驻静边军。

古代建筑

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右玉设定边卫,卫城就建在善无故城废墟上,先后历时17年建成。后定边卫迁走,大同右卫、玉林卫先后迁来,称右玉林卫。清代雍正三年(1725),撤销右玉林卫和威远卫置右玉县,同时置朔平府,府、县同治右卫镇。右卫镇平面基本呈正方形,周长9里8分,高连女墙4丈2尺,宽3丈5尺。四门东曰:和阳、南曰:永宁、西曰:武定、北曰:镇朔。四门之外各建有瓮城,门上各建有城楼,挂有厚木大匾,东曰:拱获燕云、西曰:屏藩河朔、南曰:紫塞金汤、北曰:严疆锁钥。西北、东北、东南各建有一个角楼,城墙上筑有敌台28个,垛口564个。城内府署、县衙、庙宇、店铺、民居、钟鼓楼布满30余条大街小巷。

古城历史

右卫城下还压着一座城,是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胡服骑射"的倡导人赵武灵王所置的善无县,是秦汉时善无县城所在地。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开始,统治者历时17年,在善无县故址上又筑了一座城,万历三年砖包。卫是明时一种军事编制。到清雍正三年(1725年),该地撤卫而设为右玉县,1972年,中共右玉县委、县政府搬迁,右卫城成为城关公社所在地;1984年,改公社为镇;2000年,城关镇改名为右卫镇。右卫置朔平府时,作为一方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城市,一派繁荣。城内建有将军府、都统府等衙署256所。明清两代建造的社稷坛、先农坛类及各种官观寺庙50多座,有明伦堂、玉林书院等太小儒学学堂。还有府库、县库、恤政、接税厅等几十处。四大街店铺林立,商贾云集,大商号50多家。右卫更以其重要的军事地位在中国历史上占据一席之地。周伐猃狁,秦击匈奴,唐征突厥、契丹,宋战辽、金,明抗鞑靼,演绎了多少战争场面,磨砺出众多文臣武将。除去记载着沧桑历史的古长城、烽火台和五月间依然刚劲的朔风,右卫的自然风光也大可一饱游人眼福。山峦森林遍布,谷地溪流纵横,给塞北平添一抹温柔的风致。


视频

山西朔州右玉县右卫镇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