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右衛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右衛鎮

中文名 :右衛鎮

所屬地區:右玉縣

右衛鎮位於山西省右玉縣西北部,距縣城25公里,北與內蒙古林格爾縣接壤,曾是朔平府治所在地和右玉縣人民政府駐地,現為右玉縣四大建制鎮之一,是山西省的北大門。[1]

歷史沿革

右衛鎮位於右玉縣城北,自古為北方重鎮。建於戰國時期的善無城(今右衛鎮),歷經秦漢,均為雁門郡郡治,東漢時雁門郡南遷,定襄郡(從今內蒙古和林)又遷來,王莽時期易名陰館縣,又雁門郡易名填狄郡。北魏時建立善無郡。唐天寶年稱靜邊城,駐靜邊軍。

古代建築

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右玉設定邊衛,衛城就建在善無故城廢墟上,先後歷時17年建成。後定邊衛遷走,大同右衛、玉林衛先後遷來,稱右玉林衛。清代雍正三年(1725),撤銷右玉林衛和威遠衛置右玉縣,同時置朔平府,府、縣同治右衛鎮。右衛鎮平面基本呈正方形,周長9里8分,高連女牆4丈2尺,寬3丈5尺。四門東曰:和陽、南曰:永寧、西曰:武定、北曰:鎮朔。四門之外各建有瓮城,門上各建有城樓,掛有厚木大匾,東曰:拱獲燕雲、西曰:屏藩河朔、南曰:紫塞金湯、北曰:嚴疆鎖鑰。西北、東北、東南各建有一個角樓,城牆上築有敵台28個,垛口564個。城內府署、縣衙、廟宇、店鋪、民居、鐘鼓樓布滿30餘條大街小巷。

古城歷史

右衛城下還壓着一座城,是春秋戰國時期,著名的"胡服騎射"的倡導人趙武靈王所置的善無縣,是秦漢時善無縣城所在地。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開始,統治者歷時17年,在善無縣故址上又築了一座城,萬曆三年磚包。衛是明時一種軍事編制。到清雍正三年(1725年),該地撤衛而設為右玉縣,1972年,中共右玉縣委、縣政府搬遷,右衛城成為城關公社所在地;1984年,改公社為鎮;2000年,城關鎮改名為右衛鎮。右衛置朔平府時,作為一方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心城市,一派繁榮。城內建有將軍府、都統府等衙署256所。明清兩代建造的社稷壇、先農壇類及各種官觀寺廟50多座,有明倫堂、玉林書院等太小儒學學堂。還有府庫、縣庫、恤政、接稅廳等幾十處。四大街店鋪林立,商賈雲集,大商號50多家。右衛更以其重要的軍事地位在中國歷史上占據一席之地。周伐獫狁,秦擊匈奴,唐征突厥、契丹,宋戰遼、金,明抗韃靼,演繹了多少戰爭場面,磨礪出眾多文臣武將。除去記載着滄桑歷史的古長城、烽火台和五月間依然剛勁的朔風,右衛的自然風光也大可一飽遊人眼福。山巒森林遍布,谷地溪流縱橫,給塞北平添一抹溫柔的風致。


視頻

山西朔州右玉縣右衛鎮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