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方霭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叶方霭 | |
---|---|
出生 | 1629 |
国籍 | 中国 |
职业 | 清朝官员 |
知名作品 |
|
叶方霭(1629年 ~1682年 ),
人物简介
叶方霭12岁补诸生,与徐元文是小同乡,
顺治十八年(1661),清廷借口“抗粮”,发生“江南奏销案”,
因欠银一厘即被降官,民间有“探花不值一文钱”的说法。
不久授上林苑蕃育署丞。
康熙十四年(1675),迁国子监司业,再迁侍讲。
康熙十七年(1678),朝议撰修《明史》,
特开博学鸿词科,叶方霭、张玉书任总裁官。
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病卒。
谥文敏。有《读书斋偶存稿》。 顺治帝和康熙帝都很赏识他的学识。叶方蔼数次升迁后,康熙三年(1664年),出任会试同考官。
仕途经历
康熙十二年(1673年),叶方蔼充任日讲起居注官。康熙十四年(1675年),升任国子监司业。[1]又改任翰林院侍讲。
这一年,康熙帝在瀛台大宴群臣,臣子们纷纷即兴吟诗、作赋进呈皇帝。此时,叶方蔼献上他写的《八箴》,康熙帝将诗文给大学士熊赐履看,“熊赐履对曰:‘诸臣连篇累牍,不如叶方蔼片纸只字。’皇上然之。”很得康熙帝赏识,因此下令让叶方蔼参与撰写《太极图论》。书成后,在他呈进以后,康熙赐他貂皮大衣,又赐他称号文绮。叶方蔼文才不胫而走,叶方蔼晋升掌翰林院学士,充《明史》总裁。后升迁左庶子。
康熙十五年(1676年)夏,迁任翰林院侍讲,在此期间,叶方蔼在宫内进讲《通鉴》。康熙帝问:“诸葛亮比起伊尹怎么样?”叶方蔼对答:“伊尹是圣人,可以比如孔子。诸葛亮是个大贤人,可与颜渊相比。” 康熙帝点头称是。叶方蔼讲《中庸》时,康熙帝问:“知道与行动,哪一个更重要呢?”叶方蔼回答:“宋朝大臣朱熹的说法是:以顺序来说,那么知道在先,而行动在后。以功夫来讲,那么知道为轻,而重在行动。” 康熙帝讲:“毕竟还是行动重要,如果不能行动,知道也是白知道呀!”下半年,叶方蔼再迁升为翰林院侍读学士。不久,授职上林苑,蕃育署署丞。康熙十六年(1677年),叶方蔼被任命为《孝经衍义》总裁官。
康熙十七年(1678年),叶方蔼任《皇舆表》编纂总裁,全书十六卷,是一部官修全国地理志,叶方蔼任《鉴古辑览》、《皇舆表》的总裁官时,兼作经筵讲官,在南书房值班。夏季,入值南书房时,康熙帝对用典、故事,勤于了解,每每在南书房有两名大臣值班,以便及时问讯,而康熙帝特别欣赏叶方蔼。因故,到冬天来临,授他身兼掌院学士和礼部侍郎之职。此期间,名显于世的黄宗羲不愿为清作官,更不从胁迫。叶方蔼不知黄宗羲已写信回绝举荐之事,仍在康熙帝前举荐黄宗义。黄宗羲的门人陈锡瑕,大声质问叶方蔼“你这样干是要使我老师被杀!”叶方蔼愕然,赶紧又以黄宗羲已经年老多病上奏,事遂解。
康熙十八年(1679年),康熙帝开博学宏词科,时任掌院院士的叶方蔼为阅卷官,是受命阅卷的四位学者之一。叶方蔼奉命校阅试卷,时称得人。当时,叶方蔼修《四书满汉讲义》,至“羔裘元冠不以吊”这句话中的“元”字,叶方蔼认为是圣讳,与同僚探讨,都不能对答。惟独翰林典簿穆维干,字介公,是个山海卫人,他对答道:“大字当仍按原字以尊经,小注改元字以避讳。”叶方蔼问根据何处得来的,穆维干说:“《中庸》慎独,乃原字,小注改谨字。”叶方蔼恍然大悟说:“我自幼对此有疑问,今天,始知朱子为避讳。”对穆维干深加敬礼。人们佩服叶方蔼虚怀若谷、十分虚心,可见叶方蔼也是敏而好学的人。同年,受命为《明史》撰修的总裁。
康熙十九年(1680年),叶方蔼主修《尚书讲义》书成。康熙帝因叶方蔼讲幄勤劳,而加赐他尚书衔。他又将与库勒纳共同撰写的《乾坤二卦总论》进呈康熙帝。
康熙二十年(1681年),授叶方蔼为刑部右侍郎。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叶方蔼编纂官修《孝经衍义》全书一百卷完成。自顺治十六年叶方蔼受命编纂,这一年告竣。
主要著作
叶方蔼寓所“卧榻板扉,布帐多补缀”。叶方蔼著有诗集《读书斋偶存稿》四卷, 还有《觚斋集》、《独赏集》,还参与《尚书讲义》、《乾坤二卦总论》等。
逝世
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叶方蔼去世,官至刑部右侍郎,谥文敏。叶方蔼能得到“文敏”这种谥号并不简单,清代官职在尚书以下的官员,受此褒扬者极为罕见,而他却是其中之一。皇帝派人前往祭奠茶酒、赐白银二百两。由于他久在帝前侍讲,而且勤劳尽力,特下令优恤。叶方蔼编纂的《孝经衍义》全书一百卷,在他去世后,
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付梓刊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