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司空 (古代官职)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司空 (古代官职) 司空是中国古代官名。少皞部落以鸣鸠氏为司空,《尚书·舜典》记舜在部落联盟议事会中设九官,其一为司空,由禹担任,“平水木”,也就是主管水利。 《周礼》司空为六官之[冬官]掌土木建设、水利建设之职。 秦、汉不置司空,西汉末改御史大夫为大司空,新朝及东汉沿置司空,秩万石,金印紫绶。三国魏、西晋延置,职别为文官公,开府置曹掾、长史、司马、主簿、舍人、从事中郎等员,为重臣加官。南北朝地位沿置不变。[1]

隋、唐延置,位正一品,不开府置官属。五代及宋为正一品,为重臣加官。元朝以后废。

先秦 甲骨文作“司工”、“嗣工”,其主要工作是土木建筑工程。据《左传》记载,春秋时周王室与鲁、郑、陈等国设置司空,宋国因避武公讳改称司城,春秋时管理土地的职掌并归司空,职掌测量土地的远近,辨别土地的好坏,以便授予民众耕种,并确定赋税的征收数额。司空因掌管全国土地,所以《左传·襄公二十五年》记陈国向郑国投降时,“使司空致地”。春秋时司空的另一职务任是主管土木工程,主要任务是筑城。 西周时,司空,位列三公,与六卿相当,与司马司寇司士、司徒并称五官,掌水利、营建之事。是周代掌管当时代表最先进科学技术水平的工部的手工业制造官员。 椐《史记·本纪·夏本纪》中记载,尧崩,帝舜问四岳曰:“有能成美尧之事者使居官?”皆曰:“伯禹为司空,可成美尧之功。”可见舜封禹为司空,让其治水。故西周之前就有司空。 掌水土事,郊祀掌扫除陈乐器,大丧掌将校复土。舜摄帝位,以禹为司空。契之子曰冥,亦为夏司空。殷汤以咎单为司空。周时司空为冬官,掌邦事。汉西京初不置。

汉代 汉初无此官,成帝绥和元年,更名御史大夫为大司空;哀帝建平二年,复为御史大夫;元寿二年,复为大司空;光武建武二十七年,去"大"字改为“司空”,掌水土事。凡营城起邑、浚沟洫、修坟防止事,则议其利,建其功。 凡 四方水土功课,岁尽则奏其殿最而行赏罚。与太尉、司徒合称三公。

三国 三国时,司空与大司马、大将军、太尉、司徒合称五府。魏蜀吴均置。

晋南北朝 晋、南朝,北魏、北齐为诸公之一,实为加官或赠官,仅为大臣的虚号,品秩一品。

北周 北周太祖宇文泰效仿《周礼》建立六官制,以大司空为冬官,掌管土木建设、服饰织造、水利建设等多项,位正七命

隋唐 北魏、北齐隋唐五代、宋初、辽(南面官)金均以司空与太尉、司徒合称三公,名义上参议国之大事,实为甲加官或赠官。元以后废。

明清 明清时期也是工部尚书的别称。明·王铎《太子少保兵部尚书节寰袁公(袁可立)神道碑》:“予之司空致水衡钱,徐议易其名者。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