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司空 (古代官職)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司空 (古代官職) 司空是中國古代官名。少皞部落以鳴鳩氏為司空,《尚書·舜典》記舜在部落聯盟議事會中設九官,其一為司空,由禹擔任,「平水木」,也就是主管水利。 《周禮》司空為六官之[冬官]掌土木建設、水利建設之職。 秦、漢不置司空,西漢末改御史大夫為大司空,新朝及東漢沿置司空,秩萬石,金印紫綬。三國魏、西晉延置,職別為文官公,開府置曹掾、長史、司馬、主簿、舍人、從事中郎等員,為重臣加官。南北朝地位沿置不變。[1]

隋、唐延置,位正一品,不開府置官屬。五代及宋為正一品,為重臣加官。元朝以後廢。

先秦 甲骨文作「司工」、「嗣工」,其主要工作是土木建築工程。據《左傳》記載,春秋時周王室與魯、鄭、陳等國設置司空,宋國因避武公諱改稱司城,春秋時管理土地的職掌並歸司空,職掌測量土地的遠近,辨別土地的好壞,以便授予民眾耕種,並確定賦稅的徵收數額。司空因掌管全國土地,所以《左傳·襄公二十五年》記陳國向鄭國投降時,「使司空致地」。春秋時司空的另一職務任是主管土木工程,主要任務是築城。 西周時,司空,位列三公,與六卿相當,與司馬司寇司士、司徒並稱五官,掌水利、營建之事。是周代掌管當時代表最先進科學技術水平的工部的手工業製造官員。 椐《史記·本紀·夏本紀》中記載,堯崩,帝舜問四岳曰:「有能成美堯之事者使居官?」皆曰:「伯禹為司空,可成美堯之功。」可見舜封禹為司空,讓其治水。故西周之前就有司空。 掌水土事,郊祀掌掃除陳樂器,大喪掌將校復土。舜攝帝位,以禹為司空。契之子曰冥,亦為夏司空。殷湯以咎單為司空。周時司空為冬官,掌邦事。漢西京初不置。

漢代 漢初無此官,成帝綏和元年,更名御史大夫為大司空;哀帝建平二年,復為御史大夫;元壽二年,復為大司空;光武建武二十七年,去"大"字改為「司空」,掌水土事。凡營城起邑、浚溝洫、修墳防止事,則議其利,建其功。 凡 四方水土功課,歲盡則奏其殿最而行賞罰。與太尉、司徒合稱三公。

三國 三國時,司空與大司馬、大將軍、太尉、司徒合稱五府。魏蜀吳均置。

晉南北朝 晉、南朝,北魏、北齊為諸公之一,實為加官或贈官,僅為大臣的虛號,品秩一品。

北周 北周太祖宇文泰效仿《周禮》建立六官制,以大司空為冬官,掌管土木建設、服飾織造、水利建設等多項,位正七命

隋唐 北魏、北齊隋唐五代、宋初、遼(南面官)金均以司空與太尉、司徒合稱三公,名義上參議國之大事,實為甲加官或贈官。元以後廢。

明清 明清時期也是工部尚書的別稱。明·王鐸《太子少保兵部尚書節寰袁公(袁可立)神道碑》:「予之司空致水衡錢,徐議易其名者。

參考資料